利巴韦林联合更昔洛韦对手足口病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心肌酶的影响

2020-09-15 08:42符日明陈运旺梁振明
关键词:洛韦利巴韦口病

符日明,陈运旺,梁振明,徐 莉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海口 570311)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EV71和CoxA16等肠道病毒引起,临床通常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部位皮疹,严重者可侵犯心、脑、肾等器官,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症[1]。手足口病发病后,患儿的免疫炎症反应被激发,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可表征病情的严重程度。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至病毒侵犯心肌细胞,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坏死和溶解,使心肌酶释放至血清中,损害心肌[2]。目前临床上治疗手足口病的方式通常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诊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分析其对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心肌酶的影响,以探讨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诊治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的判断标准[3];②流行病学特点;③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重症手足口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及气罐病变者;③对所用药物有禁忌证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9个月~6岁,平均(2.61±1.32)岁;体温38.5~39.7℃,平均(39.19±0.63)℃;病程1~5d,平均(3.32±0.98)d。对照组54例,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2.44±1.50)岁;体温38.6~39.6℃,平均(39.34±0.81)℃;病程1~6d,平均(3.09±1.16)d。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降温、补液、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495)静脉滴注,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按10mg/kg的剂量给药,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087)静脉滴注,溶于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按5mg/kg的剂量给药,1次/d,恒定速率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两组均5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体温降至正常,手、足、口腔及肛门周围等部位的皮疹完全消退;有效:体温基本稳定,皮疹消退50%;无效:体温未降低,皮疹无明显消退或加重。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等血清炎性细胞因子。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α-羟丁酸脱氧酶(α-HBDH)、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等心肌酶指标。④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治疗前,两组的IL-6、TNF-α和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指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心肌酶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两组的α-HBDH、CK和CK-M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指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表3 两组心肌酶指标的比较(U/L)

2.4 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有2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输液速度减慢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患病群体以6个月~7岁的儿童为主。该病的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速度快,且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倘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加重后将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4]。目前临床上缺乏治疗手足口病的特异性药物,主要通过预防感染和抗病毒控制该病。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多种DNA和RNA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多种酶的转化、生成,阻止DNA或RNA片段的包裹,抑制病毒的复制[5~6]。利巴韦林是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易产生耐药性,因而单一用药的疗效一般,且有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其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7]。更昔洛韦是迄今活性最强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同样有抑制DNA病毒的作用,且毒性较低。更昔洛韦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后经脱氧鸟苷激酶催化,转化为单磷酸的更昔洛韦,再经细胞酶系转化为活性的三磷酸化合物,并在细胞中聚集,抑制三磷酸脱氧鸟苷与DNA聚合酶的结合,进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8~9]。本研究显示,单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6%,显著低于利巴韦林联合更昔洛韦的总有效率(92.4%),此结果证实了利巴韦林单独使用疗效有限的观点。

早期手足口病会发生明显的炎性反应,直接反映病情的强弱和进展[10]。IL-6是一种促炎介质,由Th1细胞合成和分泌,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的分泌明显增多,其表达水平与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有关。TNF-α有反映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细胞的作用,其表达水平可实时反映机体的感染程度,故也常作为炎性标志物之一[11]。CRP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在机体遭受细菌感染、创伤、手术时,血清中CRP水平急剧升高,有炎症反应的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12]。CRP的敏感度高且有较高的稳定性,不受患者年龄、疼痛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已是普遍认可的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在本研究中,采用利巴韦林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的患者的IL-6、TNF-α和CRP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利巴韦林患者,表明利巴韦林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该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

心肌酶是一种通常存在于心肌细胞内的一类酶的总称,可调节心肌细胞的生理活动,反映心肌功能的损伤,脏器和组织损害时会引起心肌酶的改变[13]。研究表明,手足口病患者往往合并心肌损害,其病毒可进入血液循环,进而侵入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心肌[14~1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α-HBDH、CK和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利巴韦林联合更昔洛韦可显著改善手足口病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减少其心肌损伤。本研究还显示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提示两种药物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见,利巴韦林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降低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酶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洛韦利巴韦口病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更昔洛韦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