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政治教育主阵地,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

2020-09-14 12:11杨晓津
锦绣·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政治素养主阵地网络

摘 要:政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作为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重要主体,加强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构建政治教育主阵地,在不断丰富创新课堂教育,发挥传统思政课程的教育影响力的同时,还应抓住网络舆论阵地的主流,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意识提供坚实的网络阵地,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为国家培育合格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政治素养;主阵地;课堂;网络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内外舆论形势和思想形态,高校思政教育面对着严峻的教育形式和压力,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长材,同时进一步关系着国家的伟大复兴事业。提升大学生群体政治素养,必须抓住课堂和网络这两个教育和舆论主阵地,树立党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培育政治素养过硬的合格人才。

一、立足课堂,改革创新

随着思政教育形式的复杂化,传统的政治教育课堂形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滞后性,影响着课堂的教育效果,进一步制约着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但是,课堂这一教育媒介的价值不可否认,立足课堂,丰富课堂教育形式,创新课堂教育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方向。

立足课堂,敢于打破课堂常规。传统思政课堂以教师和理论为主导,对于学生政治素养的考察也主要以知识性考察为标注,造成思政课堂的教育改革相对较慢,教育形式以理论教育为主。随着思想和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大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日益复杂,尤其不良文化侵蚀着思想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大学生,危害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丰富教育形式,在立足于教育内容的同时,通过形式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例如针对当前国内外政治热点问题,开展主题辩论赛,以辩论形式肃清错误的思政政治立场,同时敢于打破教材限制,教师不仅局限于教材理论的教授,对于课程内容的考察,不局限于闭卷形式和理论,可以采取小课题论文,将考察的重点回归到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本身。通过形式的一些改变,吸引学生加入到思政课堂的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立足课堂,丰富教育内容。教育不是理论说教,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教育内容,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是当前思政课堂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思政教育内容不仅在于教材与课堂,更在于课外,在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面对复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思政教育的内容选择更加多样,课题更加丰富,关键在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固守传统课堂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需要,实现教育内容的扩展,实现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真正融合才是关键。当前,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学业问题,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等,思政课堂教育只有选择这些真正困扰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指导,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堂的价值,发挥其指导作用。

二、立足网络,抓住主流舆论

相对宽松的学术文化氛围,给予学生必要的相对自由的舆论环境一直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努力营造的工作,也切实有利于人才的发展与培育。但是,不良思想舆论正在利用这一相对自由的舆论氛围损害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是随着网络新媒介平台的出现,一些不良思想文化充斥其中,因此,抓住网络这一日益重要的教育阵地,以主流舆论肃清不良思想,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

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是当前思政教育的主阵地,网络思政阵地的建设相比传统课堂建设挑战性更大,网络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在网络面前的自主性更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当前,网络阵地的建设,一方面必须立足于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优势,施加教育影响,打造优质的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的教育领导机制,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抓住这一主阵地不放松,为学生打造主流思想意识明确的网络空间。

一方面,创新高校网络教育新途径。高校在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平台的特点和优势,互联网作为载体其自身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且其形式多样,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这些形式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应积极打造自身的网络教育平台,加强校园主流网络平台建设,利用网路开展思政网络课堂,开设网路理论咨询系统,方便高校和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更加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

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如微信等APP程序,微信平台作为当前普遍的信息媒介平台,是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平台,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设了专门的思政教育公众号平台,利用这一平台,通过推送主流思想文化和信息,树立主流思想的主体地位。对于优质程序如学习强国等程序的推广也是高校创新高校网络教育的新途径,这一平台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全面的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政治认同。

另一方面,网络阵地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领导。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载体,应坚决杜绝不良思想文化借助网络侵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校园网络的监管,对于网络阵地的建设不可忽视,完善的领导体制是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阵地的保证。加强校园網络实名制,对于散发的不良信息加强追溯和追责,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立场不坚定,散发不良言论,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对于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必须坚决依法处理。构建高校与政府相关安全部门的联动机制,共同构建营造良好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维维,金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结构、特征与优化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135-139.

[2]孙丽华,刘思锋,王剑.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9(01):89-92+96.

[3]寸朝艳.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构成和培育[J].文教资料,2018(30):126-127+84.

作者简介:

杨晓津,1984-,女,汉族,河北保定,硕士学历,高级职称,现工作于保定理工学院,研究方向:政治思想工作。

猜你喜欢
政治素养主阵地网络
坚守普法主阵地 五年耕耘结硕果
加强高校党建 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简论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及其培养路径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党校教师在“两学一做”中的导向作用
培养学生写字能力的三个重要方面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高校辅导员必须提升政治素养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