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2020-09-13 15:26卢纯良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卢纯良

摘要: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个课程的研发,帮助学生学会缓解各方面压力的方法,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技能,使学生掌握应对生活中各种变化的能力,确保他们的身心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建立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推动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时期学生表现出来特点及出现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内容,让学生接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得到良好实践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教师开发为主体,创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为目标,将心理教育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中,从整体上把关,注重个例引导,指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全面的认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催生出完善的校本课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理论依据、实践措施等内容,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1.以全面调查结果为前提,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前,需对教授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详细记录调查结果,分类整理、分析,力争做到面面俱到,将所有调查中突出的问题呈现出来,参与课程开发的成员共同分析,并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以及本校的整体发展战略,探索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确立最佳的教学目标,只有做到以上这些准备工作,才能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时代性。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可成立专门的开发小组,调查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小学生,采取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措施搜集材料,整理出比较全面的调查内容,确定参与调查的人数、男女比例、各类问题的总数以及同一问题下的男女比例等,调查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定出整体的校本课程目标: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提高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独立等健康人格。围绕着这些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纲及细化内容,重点放在普遍性问题的解决上,从多个角度确定教育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指导。

2.提升实践的有效性为目标,确定课程开发的内容及形式

校本课程最终要运用的实践当中,因此在确定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发展特点等多个方面,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选择能让小学生接受的形式开展教学,并且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比如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快速地适应新环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及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教师可采取快乐教学法,寓教于乐,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能自主正确地处理与同伴、教师之间的关系,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坚强、善良、友好、积极乐观的品质,端正他们的学习塔态度。而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并且有了自我意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懂得了竞争,比较在乎各种比赛中的输赢,并且急于表现自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需要加入安全教育、消费观念、身体变化、心理辅导等各项内容,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远离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同时开展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纠正错误的行为和观念,培养他们坚强、勇敢、有毅力的精神。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需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宽容和忍让,适当地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做好青春期阶段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心怀感恩、快乐学习,指导他们掌握沟通的技巧,学会和家长、教师、同学和谐地沟通,促使他们能够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校本课程的开发完成后,需选择试点的对象,分步实施各项计划,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记录和调整,不断地深化课程内容,进而扩大研究的范围,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3.实践中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依据调查结果来进行的,在实践中会遇到多种类型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进行反思和总结,遵循着边实践边探索的原则,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略,最终确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情,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有效性、自主思考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他们所期望的教学形式。还要从教师自身找问题:教学方式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恰当,课堂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是否关注到了所有的学生等,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校还可以成立评价小组,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案,依据评价的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料,最后对所有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撰写出综合性的评价报告,从而进一步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为更好地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准备。

确定了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师就要依照着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理论实践结合的基本形式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与科研工作的发展,从而提高小学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雪萍.探索有效的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24).

[2].开发校本课程 德育心育双线并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0).

[3]張玉玲.试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探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