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杨国财 刘灿
【摘 要】目的:探讨膀胱癌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采取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手术处理区域、病理检查处以及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其诊断符合率。结果:从实验结果上看,42例患者手术处理淋巴结、前列腺、精囊腺共有125处,其中手术病理性检查共计31处。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且符合率为89.60%(112/125)。结论:膀胱癌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能够对其转移状况进行评估,从而为手术和预后提供参考,有助于分期治疗的开展。
【关键词】膀胱癌;18F- FDG;PET/CT显像诊断;价值
引言:
在近几年来,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都在逐年上升。膀胱癌作为临床相对典型的一种癌症,其在发生后,会使得患者出现泌尿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1]。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较为重视。膀胱癌在早期无特异性的症状,患者难以发觉和就医,而由于其转移率较高,很多患者在发生该种疾病后,随之会出现淋巴结、前列腺、精囊腺等组织癌变,晚期还会出现全身性转移[2]。在以往,对于该种病症采取超声或者多层螺旋CT就可以膀胱癌进行检测。但对于存在多部位转移的患者,该类检测手段效果欠佳。基于此,临床提出以18F-FDG PET/CT显像来进行检测,其结合了PXT、CT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对病灶以及全身进行检查,效果较好。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采取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8~73岁之间,平均年龄(60.12±10.23)岁。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备;在手术病理检查中,确诊为膀胱癌;患者为单发膀胱癌,未复合其他疾病。
1.2 方法
选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作为显影剂,其由PET-Ct中心生产。在检查当天,患者需要禁食4~6h。在检查前2h,给予阳性对比剂碘普罗胺口服,按照固定比例稀释后,约有1000mL。在注射前15min,对患者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状况等基本资料进行检查。如果血糖浓度>7.0mmol/L,则需要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干预。在观察15min后,如果患者无不适,则给予18F-FDG进行注射,平卧休息60min,检查前15min,需要再次服用对比剂,剂量为50mL。引导患者排空尿液,取其仰卧位,以常规扫描的方式,来对患者从头顶到双侧股骨上段水平进行扫描。采取螺旋CT,管电压120Kv,管电流160~220Mz,螺距0.75.球馆单圈旋转0.8s。然后对患者进行PET扫描。利用CT数据来对PET进行衰减校正、图象重建和融合。如果患者数据存在争议,可让其口服温水1000mL后,注射显影剂,2h后,再次采集图象。
2 结果
从实验结果上看,42例患者手术处理淋巴结、前列腺、精囊腺共有125处,其中手术病理性检查共计31处。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87.10%(27/31)、特异度90.32%(28/31)、阳性预测值87.76%(86/98)、阴性预测值较高,且符合率为89.60%(112/125)。
3 讨论
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膀胱癌的检出率逐渐上升,该种疾病在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且轉移率相对较高。其中,以淋巴结、精囊腺和前列腺的转移较为常见。如果没有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随着病程的延长,癌细胞还可能会转移到全身,从而诱发其他严重的症状,危及生命[3]。在对原发病灶的诊断上,超声、CT等都可以保证其准确率。但是,对于转移部位,这种检查手段存在一定的缺失。在这种状况下,临床致力于膀胱癌的显像诊断,以能够准确的掌握其转移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从本次研究中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在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符合率上,均较高。这相对于传统的CT检查,扫描的范围更大,无论是局部还是全身都能够保障。再者,其还能够避免体位的干扰,对位准确。图象所包含的信息量增加,采集时间虽然会增长,但在信息的层面更为丰富,能够为重建图象的清晰和准确进行保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检查方式很容易出现假阳性。这与病灶代谢活跃、炎症等所引起的细胞线粒体含量丰富存在一定的联系。而假阴性的产生,则与病灶内部组织代谢不活跃,使得18F-FDG无法聚集[4]。另外,由于膀胱癌病灶组织的特殊性,其在重力作用、呼吸运动、组织负压吸引等因素的影响下,也可能会导致阳性病灶的检出。另外,该种诊断方式对于一些微小病灶的遗漏可能性较高。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其直径<15mm的检出受到限制[5]。
综上所述,膀胱癌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能够对其转移状况进行评估,从而为手术和预后提供参考,有助于分期治疗的开展。
参考文献
于洋. 膀胱癌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6):85-87.
徐迟峰,段钰,周海中. 膀胱癌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9):71-73.
张斌. 膀胱癌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价值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2):87.
李洪生,吴湖炳,王巧愚,韩彦江,王全师. ~(18)F-FDGPET/CT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04):500-503.
李洪生,吴湖炳,王巧愚,韩彦江,王全师.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诊断膀胱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2014,30(09):145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