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华
(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山西 吕梁 033000)
受到患者骨质流失、负重超负荷、崴脚、外伤以及运动等各项因素的直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会出现踝关节骨折。关节错位、关节疼痛等是踝关节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还伴有韧带损伤、软骨损伤以及关节愈合畸形的情况,对患者生活及工作均产生较大影响。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9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由CT确诊为踝关节骨折,其中伤情十分严重以及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未纳入本次研究范畴。均接受手术复位治疗,并在在明确研究过程和具体目的的基础签署知情同意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该90例患者中包含男50例,剩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75±4.13)岁,平均病程(1.23±0.25)周。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存在差异性非常小,研究结果不会受其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对照组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功能锻炼等是主要护理内容。观察组的45例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除了接受上述所讲的常规护理干预之外,由科室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临床路径的训练、健康教育的培训与考核,之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以及具体干预内容,以确保护理方案的切实可行性。患者在入院后由临床护理路径专业小组人员实施干预方案。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并评估,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耐心讲解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目的、具体内容等,使患者积极配合并征得患者本人及患者家属的同意,最后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并实施护理,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入院第一天:责任护护士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医院环境、就医须知、了解患者病情、心理安慰、告知患者各种辅助检查的注意事项;给予踝关节抬高并局部冷敷;入院第二天:指导患者开展有效功能锻炼,实施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足趾跖屈背伸锻炼的同时实施各项术前检查,告知患者于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禁饮;彻底清洁术区皮肤,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并保证患者睡眠充足。手术当天: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切口有无渗血状况以及患肢末梢的感觉运动,合理垫高患者肢体并指导患者术后饮食;术后1~2天:指导患者持续抬高患肢,更换切口敷料并协助患者开展功能恢复锻炼;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开展肌肉收缩功能以及足趾屈伸锻炼,结合患者锻炼情况和功能恢复状况就锻炼计划进行调整;术后4~14天:持续性开展足趾屈伸锻炼并增加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将患者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详细记录;术后15天:就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进行强调并评估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并在征求患者意见的基础上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的各项数据整理至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s)
组别 例数 骨折愈合时间/d 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长/d对照组 45 25.3±11.2 6.9±4.5 11.3±4.5观察组 45 18.2±9.6 4.2±2.7 8.1±2.6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腓骨远端、胫骨远端和距骨体是踝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踝关节需要承受较大重力,因而临床医学中踝关节骨折现象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踝关节骨折具有恢复时间较长的基本特征,所以不仅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还需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中共选取90例典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参与其中,由入院介绍、术前指导、不良情绪排解、术后观察、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不同方面对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纠正患者不良习惯的同时就其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排解有积极作用,进而患者治疗依从性大幅度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随之得到强化。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显示,接受骨科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患者对比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而言,其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等均具有显著优势,而且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合上述所言,骨科临床护理路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于患者身体恢复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