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世界经济学科的发展

2020-09-13 03:12何枭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经济学学科世界

何枭吟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世界经济是20 世纪新兴发展的一门经济学科。“世界经济” 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 年德国经济学家哈姆斯所著的《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书。1923 年,苏联学者尼·布哈林(Nikolai Bukharin)在《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一书中也对 “世界经济” 展开了论述。 1933 年,日本学者作田庄一出版了《世界经济学》,是较早关于 “世界经济学” 提法的著作。 新中国建立之后, 为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经验, 以及解决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问题, 我国学者开始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指导, 建立、 发展并且不断丰富了世界经济学科,使之成为我国一门新兴的重要理论经济科学。

一、新中国世界经济学科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50 年代,如何在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在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我国现实情况下,我国世界经济领域的研究还十分薄弱, 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世界经济学科体系, 并且缺乏大量的世界经济领域专门人才和研究资料。以钱俊瑞①、陶大镛②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世界经济领域的开拓者们克服重重困难, 千方百计展开世界经济领域研究及资料搜集整理。 在世界经济研究对象及方法方面,1950 年北京师范大学陶大镛出版了《世界经济讲话》(三联书店)和《世界经济与独占资本主义》(中华书局)等学术论著,较早系统地阐述了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世界经济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对我国世界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190)。 在世界经济知识和资料方面,1953 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世界知识手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关于世界经济的年鉴专用工具书, 为建国初期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料。 1954 年,《世界知识手册》③增加了《一年来的国际经济》(陶大镛先生撰写)专题文章, 该文被认为是我国世界经济学界的开篇之作,是世界经济学科综述性论文的经典文献[2]。

1956 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更广范围、更深入地研究借鉴外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及实践经验。 同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1956—1967),其中制定出了有关世界经济方面的3 项研究规划。 在此之后的10 年中,我国世界经济研究工作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一批高校开始了世界经济专业招生, 研究院所也开始组建专门的世界经济研究机构。

1957 年,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教研室成立(吴大琨教授任世界经济教研室主任), 这是在全国高校中较早成立的世界经济教研室。 1958 年,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世界经济的研究工作, 中央将国家计委下设的世界经济局调整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现中国社科院),成立世界经济研究室,这是国内最早设置的专门研究世界经济的科研机构。 同年, 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招收了第一批世界经济专业本科生, 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的世界经济专业。 1960 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与关怀下,北京大学经济系开始招收世界经济专业本科生。同年,湖北省武汉大学经济系设立世界经济研究室, 开始讲授世界经济课程, 武汉大学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早开始世界经济领域教学研究的高校。两年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文革前招生三届)开始招收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成为我国较早开设、招收世界经济专业的高等院校,世界经济专业与政治经济学专业, 一并成为当时综合型大学经济系中最主要的两个经济学科专业[3](162)。

在20 世纪60 年代初期, 国内综合高校也纷纷开始设置世界经济教研室, 世界经济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发展迅速。例如,辽宁大学成立日本研究所和苏联经济研究室,展开日本经济与苏联经济研究。1963年,中共中央召开 “如何加强研究外国工作问题” 的座谈会, 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苏联东欧研究所[4]。同年,南开大学设立大洋洲经济研究室,是国内最早研究澳大利亚、 新西兰经济的专业研究机构。 1964年2 月,复旦大学经济系建立了世界经济教研室,并建立了以研究国别地区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该研究所在国内较早展开北美、西欧各国政治与经济研究,并且出版了国内最早关于北美、 西欧各国政治与经济丛书[5](6)。 同年5 月,在原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基础上, 正式建立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成为我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1965 年, 武汉大学经济系设立北美经济研究室,南开大学经济系开始招收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 到20世纪60 年代中期,我国在全国综合性大学、科研单位和业务部门中建立了几十个研究国外经济的专门机构, 这些机构就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研究的主要力量,为世界经济研究、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时世界经济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一个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垂死性,另一个是学习前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6]。

随着世界经济研究机构的相继成立以及综合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招生, 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世界经济学科开始提上日程。 1961 年,苏绍智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试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经济学的对象与任务》一文,指出:“世界经济范畴是客观存在的理论反映,作为一门科学,它是可以有其特定的研究内容的; 世界经济是研究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 他还论述了世界经济与外国经济、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等邻近学科的关系。 此后,国内学术界就世界经济研究对象、 任务及世界经济学科建设问题展开了讨论。 1962 年,吴大琨和池元吉分别发表《谈谈有关世界经济课程内容的几个问题》和《试论世界经济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曾对该问题展开过探讨。 这些争论促进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的世界经济学的形成, 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但是在1966 年以后的十年中,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 我国的世界经济研究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多数高等学校培养世界经济研究人才的专业停止招生,整个世界经济学科受到巨大冲击。

二、新中国世界经济学科史上的重要事件与成就

1978 年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经济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由内向型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世界经济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国的世界经济学科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构建中国特色世界经济专业,培养世界经济专门人才

1978 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先恢复了世界经济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 同年武汉大学正式招收世界经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次年,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成立(第一任系主任陈观烈),该系是中国高校第一个世界经济系。同年,南开大学也正式招收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0 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设立世界经济本科专业,并于1981 年招收世界经济专业本科生。

1981 年,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国第一批学位授权申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首批获得世界经济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厦门大学等高校获得世界经济硕士点。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全国第一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共计1196 人,其中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有北京师范大学陶大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吴大琨教授、南开大学滕维藻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陈彪如教授、 武汉大学吴纪先教授。至此,我国世界经济学科人才培养形成中国特色的世界经济硕士、博士培养体系。 1986 年12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铁生完成《苏南匈中四国市场理论比较研究》博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钱俊瑞、陈翰笙),成为我国世界经济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

(二)召开全国世界经济学科规划会,构建中国世界经济学科的发展蓝图

1978 年7 月13 日至22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全国世界经济科研规划座谈会,这次会议是 “全国世界经济学科规划会议” 的筹备会。 1979 年7 月11 日至20 日,全国世界经济学科规划会议在北京正式举办,来自全国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世界经济科研战线的172 名代表共聚一堂,钱俊瑞、于光远、宦乡、马洪、汪道涵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制定《1978-1985 年全国世界经济学科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世界经济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向, 提出争取八年内在全国形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 布局比较合理的世界经济研究体系,培养出一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精通世界经济专业的研究队伍,更好地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7](1)。 此外,为了加强全国世界经济领域内的研究合作交流, 会议决定筹备成立全国世界经济学会, 并一致推举钱俊瑞同志担任筹备小组组长。 此次会议构建了之后世界经济学科的整体发展蓝图, 是改革开放后世界经济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

1980 年4 月21 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成立,钱俊瑞任会长。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是中国研究世界经济的个人或单位自愿结成的、 非营利的全国性学术团体。 学会每年定期举办世界经济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讨会,加强了全国世界经济研究团体、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大大推动了世界经济领域的研究与合作。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的建立, 反映了我国世界经济学科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加强国家重点学科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评建,推动中国世界经济学科高质量发展

1. 国家重点学科评建。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 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反映了该学科在全国的学术地位和科研水平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 国家重点学科评建是我国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促进学科发展、优化学科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5 年5 月27 日,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 “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1986—1988年期间, 当时的中国国家教委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等院校内开展了首轮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 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世界经济学科凭借雄厚的人才及科研实力,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2001—2002 年,教育部开展了第二轮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 全国一共评选出964 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世界经济学科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辽宁大学世界经济等新增选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6 年, 教育部开展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这次评选在 “服务国家目标,提高建设效益,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一流学科” 的思想指导下,在按二级学科设置的基础上, 增设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07 年教育部公布国家重点学科第三次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含世界经济二级学科)被确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辽宁大学世界经济学被确定为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世界经济学科被确定为重点培育学科。

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评建。 1999 年,教育部按照 “一流” 和 “唯一” 的标准评建151 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涉及到世界经济相关研究领域的基地达到16 所,其中经济学学科8 所,国际问题研究学科7 所,综合研究学科1 所。这些重点研究基地在世界经济研究、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内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我国经济建设、对外开放提供了智力支持。

表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世界经济相关领域)一览表

?

(四)世界经济教材推陈出新,丰富中国特色世界经济学科的内容

世界经济的教材内容反映了世界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 体现出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趋势。

上世纪80 年代开始,世界经济成为经济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编写体现世界经济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的教材,成为当时学科建设的紧迫任务。1980年, 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组建世界经济教材编写组,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世界经济》教材,这是国内第一部世界经济教材。 此后的10 年间,以《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学》为题目的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1983 年, 钱俊瑞主编《世界经济概论》(人民出版社);1984 年南开大学陶继侃等主编《世界经济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年,中国人民大学王章耀等编著《世界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年,南京大学肖海泉编著《世界经济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黑龙江省委党校宋杰主编《当代世界经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四川大学韩世隆主编《世界经济简明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年,复旦大学褚葆一和张幼文著《世界经济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仇启华主编 《世界经济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武汉大学郭吴新著《世界经济》(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高成兴和袁志彦主编《世界经济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等。 这些教材各具特色,以马克思思想理论为出发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 世纪80 年代期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别经济或国际经济关系为主要内容, 尝试构建世界经济课程框架或建立 “世界经济学” 的理论体系, 对推动当时世界经济学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上世纪90 年代期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全面把握世界经济运行方式成为当时一项新的课题。同时,社会急需精通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市场经济人才, 世界经济教学内容也相应增添了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内容。这一时期, 除了部分20 世纪80 年代出版的世界经济教材进行了内容修订,还涌现出了以《新编世界经济》或《世界经济新论》为冠名的教材。 1994 年,杜厚文和朱立南主编的《世界经济学:理论·机制·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试图从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 来概括世界经济, 建立相应的分析体系;1996 年,吉林大学池元吉和赵凤彬主编《新编世界经济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从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视角阐述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现状中的最基本和最突出的问题。 南开大学熊性美和陈漓高主编的《当代世界经济》(南开大学出版社),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 当代世界经济运行特征和趋势以及对其有重大影响的主要经济因素、国际经济关系、典型国家经济、 经济运行机制等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探讨[8](66); 1999 年,上海社科院张幼文主编的《世界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从一体化角度阐述世界经济原理,考察世界经济问题。

2000 年以来,随着全球新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经济教材不断出新,各类教材研究体系进一步成熟,内容更加丰富。 其中,代表性教材有中国社科院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学新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复旦大学庄起善主编的《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央党校张伯里主编的《世界经济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年)。2007 年12 月,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确立了第二批教材编写项目,吉林大学池元吉教授担任 “世界经济概论”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召集人),组织来自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国内世界经济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世界经济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此外,这一时期国内高校为提升国际化水平开始尝试双语教学模式,产生了世界经济英文版教材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雷达教授编审的国外教材《WORLD ECONOMICS(第4 版)》(詹姆斯·格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是国内第一本引入的世界经济原版教材。同时,国内也很快出现了由外语院校自编的世界经济双语教材。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白远编著的《当代世界经济(英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付美榕主编的《世界经济概论(英文版)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4年)等双语教材,这些教材是国内较早出现的自编双语教材。 英文原版教材的引入以及国内自编英文教材弥补了国内世界经济双语教材的空白, 有助于提升世界经济课程双语教学水平。

(五)设立世界经济学科的奖项与荣誉称号,激励世界经济学科人才不断创新

1. 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 2004 年,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 “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浦山奖” 以著名世界经济学家浦山(1923—2003)的名字命名,该奖项是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顶尖奖项,秉承与国际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克拉克奖)接轨的严格评选机制,每两年评选一次,重在评选在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与增长,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具有原创性的优秀研究论文成果[9]。 2008 年3 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启动了第一届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的评选。 2011 年开始,“浦山奖” 被国家教育部纳入每年的科技统计年报项目,成为与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等奖项(部级奖)同等重要的优秀学术成果奖。

2. 长江学者计划。 1998 年8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了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2012 年3 月, 教育部启动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截至2015 年5 月,教育部先后公布了第一批至第九批2007 年度至2017 年度(其中2010 年未评选,2013 年度和2014 年度合并评选)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名单,盛斌、刘春元、李晓、孙浦阳、陈昆亭入选世界经济学科长江学者。

表2 长江学者(世界经济学科)一览表

(六)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推动中国世界经济学科的理论及实践领域创新⑤

改革开放后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世界经济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集中在世界经济原理以及世界经济工具书, 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当时国内的创新成果,对世界经济学科的发展起到奠基性作用。陶大镛(1980)论述了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和世界经济学科中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 1982—1984 年期间,钱俊瑞出版了《马克思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世界经济导报社,1983)、《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和《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1984), 较早开始探讨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原理及中国世界经济学的发展。 1985 年,范慕韩编著《世界经济统计摘要》,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部编年统计资料, 它记录了自1928 年到1980年期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 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各产业部门、主要产品的发展趋势和问题,为从事世界经济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可以参考的工具书[10](序言1)。1987 年,历时6 年、凝聚全国400 位专家学者智慧结晶的《世界经济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汇总世界经济理论、各国政府经济政策和实务知识的权威工具书,全书共有条目880 多个,250 万字,分为科技革命与经济危机、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和国别经济三大部分。 1989 年,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年修订版),把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 这是我国经济科学的一项开拓性研究,成为世界经济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1994 年,李琮编著《世界经济百科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并于1995 年获首届中国辞书奖。

2000 年以后,世界经济研究的重大成果分布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世界经济深层次运行机制及新经济模式的演进规律, 发达国家经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变化,经济全球化、转轨经济学等方面, 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世界经济、国际问题的中国特色。世界经济深层次运行机制方面, 我国学者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唯物辩证法研究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特点、 新趋势及FDI 对东道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代表性著作有杜德斌著《跨国公司R&D 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陈继勇等著《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 年)等。 发达国家经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变化方面则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立场探讨“产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主义” 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趋势, 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重要成果主要有李琮著《当代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与世界巨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柳剑平和刘威著《美国对外经济制裁问题研究——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个案分析》(人民出版社,2009)、沈国兵著 《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与中美双边贸易问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年)等。 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转轨经济学方面,形成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探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历史演进, 创立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重要成果主要有程伟等著《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张彬等著《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年)、祝树金和赖明勇著《开放经济中增长不确定性理论、 模型与经验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8)等。

回顾过去的70 年,中国世界经济学科发展萌芽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与曲折前进时期(1949—1966), 受挫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1976), 初步形成发展于改革开放的初期(1978—1992), 并最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获得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 以及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地位及话语权的不断提升, 世界经济学科已经成长为一个兼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重要经济学科,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 如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以及英国脱欧等事件大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风险,但同时以数字化、 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世界经济学科将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为出发点,根植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研究当代世界经济领域新问题、新现象,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经济理论体系, 探究中国经济高质量开放与世界经济的共生共赢发展, 打造中国特色的一流经济学科。

注释:

①钱俊瑞(1908—1985),江苏无锡人,中国农村经济和世界经济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

②陶大镛(1918—2010),上海人,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盟中央原副主席,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荣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资料摘自百度大百科)

③1958 年以后,《世界知识手册》改为现名《世界知识年鉴》。

④这里只列出了与世界经济有关的研究方向与领域。

⑤“重要研究成果” 主要以著作为主,选择首创性研究成果,或曾经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经济学学科世界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超学科”来啦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