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2020-09-12 14:04赵仓龙任云烨陈婷婷
科技风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赵仓龙 任云烨 陈婷婷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当中“工匠精神”是具有新时代内涵的。新时期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指手工劳动技术,而更重要的是一种职业道德文化。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适应现代化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能力高的人才,高职院校若要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就必须有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本文着重对背景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内涵及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工匠精神

1 背景分析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后,国务院统一部署,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两级联动,单列计划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高职生源更加多元,学生发展需求更加多样,切实保障质量型扩招,确保“教好”“学好”“管好”,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2020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持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按要求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确保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结合扩招生源的经历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对人才需求较大,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有机地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当中。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可以看出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作祟、“万般皆下品”的不良熏陶、“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我陶醉”等扭曲的思想作祟,似乎执着于工艺,精致于匠心的工匠精神离我们渐行渐远。”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对此我们应重拾信仰,以工匠精神为本心,让其释放时代光彩。国家在加速打造制造强国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拥有高端技能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加大,尤其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多学科、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工匠精神”当中所蕴含的精神是我们在工作当中对待产品制造或者学生的培养等等过程中的专注和一丝不苟,以及对教育过程或者产品的极致直至完美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的追求,进而延伸到我们国家社会各行各业当中的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的完美追求。因此,“工匠精神”,它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又是一种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我们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作为一名优秀的工匠须必须在具备爱岗、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多方面要求下不断突破自我等优良品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至理箴言,教师行业本身既关乎着国家人才的培养,也关乎着城市经济发展后续力量的储备,责任重于泰山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时时都要铭刻于心。过去我们高等职业院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把自己的课上完就行”的行为和思想,“把自己的课上完就行”的多次累计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质量逐渐下降”。职业院校是培养工匠的高等学府,我国目前正在从制造大国逐步向向智造强国发展道路上,从业者需要具有“工匠精神”,因此,目前我国告知院校培养的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需要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对我们人才进行培养,这一点至关重要。本文从根本上对目前高职教育传统的“工匠精神”内涵进行着重分析,并对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阐述和培养现状分析。

2 工匠精神的内涵

中国的文化渊源很长,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当中,其实中国的传统的手工艺当中的精品特别多,其中一直不乏工匠精神。大家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么多让人叹为观止、巧夺天工的东西。我们的石雕,我们的刺绣等这些都是有形的产品。我们除了可以在有形的有产品当中体现出工匠精神,其实我们在很多无形物的创造当中,也体现出工匠精神。比如中国的戏曲,京剧大师裴艳玲五岁开始学习,天天练习很多很繁杂的功夫。她奉献在舞台上的京剧艺术,才是我们经久不衰的艺术。所以工匠精神也体现在这种无形的坚持当中。因此我们现在的“技艺”,没有技术,就不要谈艺术,至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面是这样体现的,你只有千锤百炼的技术,你再谈发展创新的艺术。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讨论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在另一个角度上讲,就是我们社会需要认可这些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价值,这些产品当中蕴含着那些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匠人们愿意为它付出。

这里所说的工匠精神其实会有几个维度的一个体现,第一是精益求精,因为工匠肯定要考虑把产品做得更加精美。第二是传承,能够把这些老师傅的一些记忆传承下来,在原有的一些基础上,做一些新的创新。第三是坚守,就需要匠人们能够耐得住寂寞。所以说,我们理解的工匠精神,它会有这三个维度的一个组合。

3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加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在对国民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在不断的加大,同时,经过几十年的高职发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储备以及教师队伍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自身的能力相较于过去一般都会有较大的提高,2020年2月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高职院校2月份延期开学期间开课课程网络教学,所有课程采取网上在线教学,充分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在线教学资源可选择智慧职教云平台(如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超星在線教学平台等优秀资源,在线教学方式可采用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课堂派、云课堂、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或多种途径结合。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本校在教师师资队伍以及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方面的建设主要有:学院以“专业带头人工程”“骨干教师工程”“能工巧匠工程”“教学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为抓手,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以“校企互动,双向交流”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学院设立了教师培养基金,专项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奖励。鼓励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鼓励、支持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担任访问学者和参加进修培训;支持、帮助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激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各专业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事业挂职实践的计划,尤其是对新进校的教师,在三年以内,都要安排不少于6个月(累计时间)的实验室、实训中心工作与半年左右(累计时间)的企业生产实践。经过三年的建设,学院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由78.9%增加到93.3%。

(3)兼職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学院从行业企业聘请(聘用)一批有良好工程背景、科研背景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聘请(聘用)一批在交通运输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解决兼职教师教学与工作的矛盾,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的安排等方面作适当调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方便兼职教师来院授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把教师请进来,还带着学生走出去,到生产实践第一线开展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兼职教师来院授课的积极性。

(4)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定师德规范、立师表形象、树先进典型等措施,积极引导教师诚信治教、以德育人,让教师既要成为知识的精英、研究的巨匠,也要成为具有高尚学术品格、为人师表的楷模。我院先后有多位教师入围省交通行业和南通市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交通行业、南通市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经过学院的建设,学院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能适应学院改革和发展需要,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需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连续三次荣获江苏省师资队伍先进高校。

参考文献:

[1]孙红梅.工匠精神:体育教师的优秀素养与培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6.

[2]吴莎.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内涵及现状[J].文教资料,2018,11.

[3]张东辉,琚东升,高淑红.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2019,9.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1514)

作者简介: 赵仓龙(1983—),男,江苏盐城人,硕士,从事高职航海教育。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