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叶丛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
急性脑梗死(ACI)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第二大死亡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有着紧密联系,是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因素〔1〕。氯吡格雷以其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代表药物。但临床发现〔2〕,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有效,需采取多种药物的综合治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的新型中药制剂,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可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作用,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有显著疗效〔3〕。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对脑梗死患者CAS斑块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CI患者9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②经超声证实伴有CAS斑块;③发病于48 h内;④入院前均未行溶栓或抗凝治疗。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对试验用药过敏者;④严重精神异常者;⑤既往有脑血管病史者;⑥依从性差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予以标准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包括吸氧、扩容、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降低血糖、调脂、营养支持、抗感染、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30007,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首次剂量为300 mg,之后每次剂量为75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国药准字Z201200024,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25 mg/次,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1次/d;首次使用时控制滴速为10~15滴/min,若患者30 min内无明显不适,可逐渐提高滴速。两组疗程均为14 d。
1.3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NIHSS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BI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②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最大斑块面积。采用硬化斑块指数(PI)评估CAS严重程度,PI评分标准〔5〕:颈动脉IMT≤1.2 mm,计为0分;1.2 mm<颈动脉IMT<2.0 mm,或仅存在1个斑块,计1分;2.0 mm≤颈动脉IMT≤4.0 mm,存在1个或1个以上斑块,计2分;存在多个斑块,同时其中1个斑块IMT>4.0 mm,计3分。③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IL-4、IL-13水平测定,检测试剂盒为上海森雄公司产品,所有检测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④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
1.4疗效评价 根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后,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降低46%~90%,为显效;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降低18%~45%,为有效;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降低<18%,为无效。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45〕
2.2两组治疗前后NHI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HI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HI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HISS及BI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上述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PI评分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CRP、IL-1β、Hcy、IL-4、IL-13水平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IL-1β、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IL-4、IL-13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2.5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仅出现一些轻度不良症状,未经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n=45〕
研究证实〔6〕,70% ACI患者伴CAS斑块。CAS斑块是为ACI的危险因素,糖尿病IMT每增加0.1 mm,其脑卒中风险就提高1.8倍〔7〕。CAS是ACI形成的重要原因,而CAS斑块的形成属于慢性炎性过程,多种炎症因子参与其中。
目前,ACI治疗旨在促进脑组织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氯吡格雷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阻断二磷酸腺苷受体,降低血小板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研究显示〔8〕,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动脉炎症反应,延缓CAS发生发展,从而抑制血栓形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是一种由银杏叶提纯而来的中药制剂,成分包括银杏内酯A、B及K。研究表明〔9,10〕,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能够修复血脑屏障、抗自由基损伤,从而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且其还有着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心血管系统、缓解脑缺血后所致脑损伤等多重作用。已有研究报道〔11〕,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显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CI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CAS与ACI发生密切关联,颈动脉血栓或斑块脱落可引起脑血管狭窄或堵塞,不稳定斑块会增加这种风险〔12〕。CAS斑块面积越大,动脉硬化程度往往越严重〔13〕。IMT是CAS程度的早期形态学评估指标,对预测脑梗死发生有重要价值〔14〕。稳定、缩小CAS斑块,对ACI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能够降低IMT,缩小斑块面积,延缓CAS进展,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颈动脉超声能够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形态等,对于早期评估脑梗死风险有重要意义。炎症反应与CA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CI后炎症反应触发,炎症因子大量产生,从而加重脑组织损伤。CRP、IL-1β、Hcy均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与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是CAS和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15〕。IL-4是一种多效Th2细胞因子,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6〕。IL-13多由活化的Th2细胞分泌,也是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本研究表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能够改善炎症反应,从而增强治疗效果。本研究提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