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影视创作课程中的应用

2020-09-10 07:22屈定琴
摄影与摄像 2020年1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屈定琴

摘  要:本文结合影视创作教学实际,整合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优势,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入手,对影视创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应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影视创作课程;模式构建;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是基于混合式教学和混合式学习的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即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21世纪初,国际教学技术界在总结近十年网络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起来的、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混合学习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将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环境教师主导学习互补,达到学习程度的最优化。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驱动和激励学习者自主学習,随着新技术带来的时空维度、场景环境的变化,如何进行各类要素的开放、互联、共享,实现更加自主性、互动性、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变革十分重要。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是知识传递方式的变革,更是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制定课程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充分落实十分重要。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必须找准着力点,系统推进,重点发力。开展线上教学必须有线上教学平台,这个平台一方面能够支持学生的线上学习,另一方面能够支持线上的互动,并配合线下课堂的互动,同时教学数据能够导出。基于良好的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一是教学内容上,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结合学生就业的需求,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识体系,精选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所学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成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拓展三个相衔接的阶段,将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外延扩展到从课前到课后;三是在考核评价上,由以前单一性评价变为多样性评价,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过程性评价,丰富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使学生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去以期末试卷为主的方式转移到平时的阶段性学习中来。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将整个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实现学习内容的多层次混合,学生学习的时段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段,学生学习的方式为线上学习、线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组合。

2 影视创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根据主要学生群体的分析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影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其就业岗位集中在影视公司、视频网站、电视台等。为此,结合影视产业的动向,围绕影视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培养具备影视艺术素养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影视人才,是影视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影视创作课程教学主要围绕着理论讲授和技能实训展开。

目前,影视创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效率不高;二是学生的技能培养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授课只注重课堂四十五分钟授课,轻视学生的课外学习指导。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大量信息和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迅速快捷地传播,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接受大量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学习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过度化,二是知识碎片化。因此,影视创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加上线上教学的手段,将课堂面授与网络自学融合,做到线上线下结合,向课外学习拓展。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中,将混合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前手机端预习,课中的交互式教学,课后复习拓展三个环节中。并通过精准的教学评估,提高传授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下面以《影视摄影》课程为例来说明。

2.1 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

进行混合式教学,首先要整合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影视摄影》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将电影摄影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重要理论作为艺术修养的积淀部分,把摄影机操作的学习作为实践的技能部分,将摄制影视作品实训作为创意思维建构部分,三者结合贯通在整个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围绕着剪辑影视作品的课程考核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摄影艺术思维的理论学习、影视摄影的技能学习、影视作品摄制创意思维开发实训三个模块。其中,影视作品摄制实训分为基础训练型、提高型、综合设计型三个不同层次的模块,突显高阶性、挑战度。

2.2 课程教学组织实施

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形成闭环。在设计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时要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落实到课程就是涉及每门课程最终达到的目标。

围绕学生能够摄制高水平影视作品的课程考核目标,在教学环节上,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开展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质潜能。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进行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前预习线上进行,进行混合式教学线上平台资源建设,主要是进行微课建设,制作出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优质微课PPT、微课视频发布到云班课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端、电脑端进行课前学习,促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微课视频主要是理论讲授和经典案例分析,并且有课前预习有测试题;课中学习线下进行,课中以影视作品摄制实训为中心,开展头脑风暴、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小组实训等;课后学习线上进行,以作业的形式上传摄制的影视作品,进行线上评分评价,同时通过推送资源,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2.3 多种教学方法运用

围绕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运用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案例启发式、问题式探究、项目式教学等均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艺术修养、技术学习与创新思维融会贯通的目标。案例启发式,提供大量与知识点相关的影视片段案例,進行分析讲解;问题探究式,以教师为主导,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训小组,展开拍摄的内容、风格、手法等讨论;项目式教学法,分解多个实训项目,学生分组摄制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指导评析。学生从案例中学习经典,从经典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训练学生从艺术理论的掌握,技术手段的实现以及创新思维的激发三方面进行学习。

因为涉及线上线下教学,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内化知识、提升能力。”[2]在影视创作课程教学中,围绕着学生创作影视作品的课程目标,给学生下达任务,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拍摄剪辑影视作品,一旦学生明确最终要完成的任务之后,就会主动学习,无论是线上自主学习,线下教师指导实训,都会主动参与,直到最终完成任务。

2.4 注重课程学习的过程管理

注重评价的中期性和过程性,强化过程考核。以《影视摄影》课程为例,成绩评定分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部分,而平时成绩则由学生的考勤,预复习测试,课堂表现,课堂讨论,作业以及课内实训等几部分组成,让学生将思考与学习落在平时,注重点滴的积累,倒逼学生回归基础。

2.5 重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公正客观和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学效果: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调查,在教学过程中和结束后,征求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二是开展对这门课程的教师听课活动,开展教研活动,让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动态应用中不断进行改善和调整。

检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影视创作课程中运用的效果表明,仅2019年,在“赛事进课堂,作业变作品”教学改革中,影视创作课程中创作的作品质量高,且屡屡获奖。

3 结语

在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培养影视人才提供了新路径,有利于影视创作课程课堂结构优化重构。因此,转化观念,结合影视创作课程的特点,深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具有特色的创新型影视创作课程教学模式,并合理地加以应用,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影视人才的新需求是十分必要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构建相应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有个性的动态混合式课堂是目前教学主体的重要任务。

影视创作课程混合式教学应用,对教师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结合课程实际,深化课程整合,推动信息时代影视专业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真正做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影视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2]罗映红.高教探索.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2019(12):48-55.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