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小周
摘 要:新课改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其真正将物理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出了实施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切实转变严重的知行脱节问题,以便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知识迁移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实现长远发展。本文将从创设生活情境、开发生活实例、引入生活实践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借助生活现象来优化物理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现象、应用策略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围绕生活现象与现实问题所展开的规律探讨,存在高度的逻辑性、抽象度特点,导致高中生难以理解。而且,常规的高中物理教学并不关注学生的知识迁移活动,使得高中物理课堂成为了理论知识的聚集地,无法真正作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但是,如果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那么高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借助直观的生活现象去解释物理知识,促使高中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经验去分析理性知识,使其顺利过渡到理性思维层面,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另外,丰富的生活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使其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物理建模能力,使其自然而然形成物理学科思维。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结合生活现象来组织物理教学,切实丰富物理课堂内容。
一、创设生活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十分看重知识情境,因为他们认为每一个知识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而在课堂上还原与再现知识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学科认识,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因此,在利用生活现象来引入物理教学时,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要通过创设情境这一有效策略来唤起学生的能动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实现积极思考,从而切实将物理教学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
就如在“弹力”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比如弹簧床、一些利用弹力促使物体运动的玩具等等,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弹力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这一认知就可以促使高中生自觉端正学习态度,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曾经亲自感受过弹力,所以他们也可直接利用这一生活体验去分析弹力知识,借此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比如,为了让学生们区分弹性与弹力这两个物理概念,笔者准备了两个弹性不同的弹簧,让学生亲自按压,感受弹簧的弹力。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弹力存在大小之分,而弹性则是表示弹力大小的物理量,由此内化了本课重要概念,积极展开了物理探究。
二、开发生活实例
案例教学可以进一步具化物理概念,引导高中生在实例分析与总结中摸索物理知识规律,总结有效学习经验,同时也可促使高中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使其积极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全面开发生活实例,以生活问题导入物理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案例探究与问题分析,由此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其在物理学习中实现长足进步。
就如在“平抛运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随机用粉笔投向了某位正在出神的学生,借此帮助学生重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物理课堂之上。学生们对此习以为常,而笔者却并未结束这一话题,而是鼓励学生观察粉笔的运动轨迹,绘制曲线图,借此引入平抛运动。通过这一生活实例,学生们观察了平抛运动的特点,从初速度的水平运动方向、运动轨迹、物体的运动速度及其变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平抛运动的受力方向、速度方向,归纳出平抛运动的概念,掌握了平抛运动的规律。由此,学生们则可实现有效学习,切实突破平抛运动的重难点知识学习,自主生成了知识意义。
三、引入生活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是将现实生活与物理教学整合为一体的有效方法,也是高中生利用物理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体现。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组织生活实践,确保高中生可以全面調动自己的感知觉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积极解题,从而进一步优化高中生的迁移思维与能力,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做准备。
就如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本课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并为此创设了问题情境。这个物理问题为:粉笔盒在水平地面上,通过人为动力向左运动,而粉笔盒与地面的摩擦力大约为4.2n,请问5秒后粉笔盒的运动速度与位移距离分别是多少?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动手操作演示了粉笔盒的运动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来分析与列出解题思路,积极引导学生们应用了理论所学,希望他们可以在解题应用中进一步内化牛顿运动定律,不断提高本班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资源是为了促使本学科走向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使其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全面挖掘生活资源,积极组织生活化教学改革,切实丰富物理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陈英捷.基于生活化教学思路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4):108-109.
[2]吴昊玉.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