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习得课堂范式初探

2020-09-10 02:55郑明娥
高考·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

郑明娥

摘 要:中学数学习得课堂理念是指教师在尊重学生成长的条件下,支持学生自主性学习,通过已学知识获得数学学习能力,以学生的习得结果,作为数学课堂评价目标的一种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地位,并且,大部分都是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忽略了《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强调应该把学生作为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主体,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习得课堂;范式教学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数学技能培养是通过大量的题海训练而进行的,此方法练习不仅仅效率不高,还容易造成学生厌倦学习的不良心理。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技能的学习都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例如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图形变换等问题,这三个阶段可以让学生记忆、重复练习,进而使其数学技能得到不断成长。数学技能是属于程序性知识,只有通过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有用的数学技能。

一、习得课堂范式教学特征及意义

在国内相关专家对人类学习心理的研究过程中,人类对知识的学习从大体上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习得、保持和应用。习得可以理解为人类文化被主体所吸收、消化、应用,最后进行创作的发展过程。

而基于数学技能的习得,同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举三反一,第二个阶段是举一反三,第三个阶段是知识迁移。

在第一阶段中,习得概念和规则是指通过多个例子的对比,对某一规律、原理进行总结和概括;第二个阶段是将概括性的原理、概念运用到情境的变化中[1]。第三阶段中是知识的迁移阶段,是对概念和原理二者综合后,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的情况中。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很多数学原理的理解并不够深入和透彻。习得课堂的建立可以使中学生对数学原理产生清晰的认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其从根本上学会运用数学技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并且,遵循新课改的指导,学生在习得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仅仅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长久记忆,使其对课堂中知识掌握更加牢固,有利于学生长期的综合性发展。

二、习得课堂范式教学要求

(一)尊重客观规律

教师必须尊重中学数学教学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进,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课堂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以人为本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在中学数学授课的过程中,不应该是老师独自一人在讲台上一己娱乐地讲课,其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愿意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三)教师水平提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教师出了问题,那人类恐怕会逐渐走向灭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的调整,不能急于求成的代替学生进行习得过程,要有步骤、系统的推动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习得课堂范式教学例题分析

在中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识限制和自学能力较差,很难独立完成自学任务。导学提纲的构建可以引导学生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将具体渗透到某个教学要求中,最后通过一步步的提示来达到教学目标。导学提纲通常不会有固定的格式,教材中教学内容不同时,其格式可以随意变换。一般来说,导学提纲主要分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巩固练习题[2]。下面是针对《学习轴对称变化》而构建的导学提纲:

学习内容:轴对称变化

探索过程:

(一)举三反一

通过对多个不同图形的辨别,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在这一阶段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联系,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例1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在对称图形当中画出对称轴,并找到对称点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点之间的线段和对称轴垂直且平分。

例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例3在下面轴对称图形中找到两组对称点

3.区分轴对称图形和作轴对称变换的联系,让学生清晰的明白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变换的区别,并且可以做出轴对称变换的图形。

例4如图,已经知道三角形ABC和直线L1、L2,画出经两条直线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像:

在第一阶段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两三个课时,利用多个例子,强化学生对轴对称相关概念和原理的记忆,让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将其转换成为长时记忆。

(二)举一反三

在这一层次中,举一反三中的“一”来自于第一阶段当中和轴对称有关概念、性质和原理的了解,其中的“三”是将抽对称概念、性质运用到各种变化情境中,然后,对各种条件进行总结。

1.对称轴具体化为某一实际情境,例如镜子、水面等,因为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和原理是以抽象形式认知的,对具体的运用还比较缺少,因此可以通过复杂情境下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5假如数字牌2516,这组数字在镜子中看到的是什么像?

例6当挂钟7:15时,在墙上镜子中看到的时间是几点?挂钟的样子是什么?

2.对称轴的不明确,对称轴被隐藏在操作当中。比如学生常见的折纸问题,就是因为对称轴的不明确,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难以形成,增加了解题难度。因此,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比如可以安排下面的练习:

例7.将一个正方形纸片沿着下面的顺序进行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着虚线,剪下上面的三角形,最后,纸片展开的形状是什么?

在这道练习题当中,学生需要具有强大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对抽对称有着清晰的了解。并且,折纸问题的解决方式还应当和具体操作进行结合,增加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对对称轴的了解能力,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知识迁移

在这一层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称轴的概念和原理,去解决一些综合性的数学生活问题[3]。

将轴对称和特殊几何图形结合,利用对折、折叠等方法,将轴对称原理运用到更复杂的问题情景中。

例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在边AD上,以BE为折痕,将三角形ABE进行向上翻折,点A正好在边CD上的点F。如果三角形FDE的周长为8,三角形FCB的周长是22,那么FC的长度是多少?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上述题型的适应性联系,学生就可以将轴对称的相关特征运用到其他问题中,然后,和其他数学知识进行结合,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此外,自主总结是习得课堂的巩固环节,也是学生提升习得能力的重要一步,教师应当进行相应的引领和提升,并且,对习得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发学生继续思考的能力。

总结:总而言之,基于学生中学数学技能的习得课堂范式教学,能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教师应当予以不断的坚持和实践,以获得数学教学课堂迅速平稳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瑞花.艺术有效地提问,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000(008):P.20-21.

[2]付绪丽.基于翻转课堂例谈初中数学概念原理课的设计[J].中外交流,2017(25):202-203.

[3]李春苗.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散文百家(下),2017(5):106.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
数学竞赛中的不等式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积分的思想及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增量法在不等关系中的应用
一个不等式模型及应用
基于信息条件下的中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