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教多学”到“顺木而势”

2020-09-10 02:28黄敬军
高考·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

黄敬军

摘 要:我们热衷于利用新技术建构教学模式和方法,试图解决教与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作为一线的教育实践者们,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研究和应用,大多数还停留在“要素观”的技术层面上,以信息化支撑下的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回归语文学习的常态,建设和发展高中语文的生态性势在必行。

关键词:生态语文;少教多学;顺木而势

如今“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形式正悄然地重塑我们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信息化技术对于我们今天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教育工作者们对于花样百出的新型信息化技术乐此不疲,热衷于利用新技术建构教学模式和方法,试图解决教与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作为一线的教育实践者们,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研究和应用,大多数还停留在“要素观”的技术层面上,以语文教学实践为例,本来应是一节文韵情浓、雅趣丰茂的语文课,却突变成为“信息技术的叠加演绎”,一个个娴熟般的“千变万化”令学生们应接不暇,不言而喻,教师成为了“魔术师”。技术的盲目崇拜,技术导向的思维固化,技术机械化的“拿来”都是污染和破坏语文生态性的罪魁帮凶。

化用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有目的性的来拿”。在这里笔者也强烈地呼吁,以信息化支撑下的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回归语文学习的“常态”,建设和发展高中语文的生态性势在必行。

一、无用方为大用:构建“少教”—“多学”二元教育理论机制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种改革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们展开自主探究、理解、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主动性学习,而不是继续“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更不是打着“信息化的幌子”来为传统教学移花接木。

例如上一节公开课,我们拿起教材首选考虑的不是探究学生,不是挖掘文本,不是吃透教材,而是苦心孤诣地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能让课出彩儿,什么样的导语能打动听课者,什么样的课件能吸引学生,哪里添加些多元解读抑或说文解字方能彰显自己的功底……似乎这些顾虑早已成为我们心中的“大用”技术,然而像“倾听学生回答”“发展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提升”和“关注欣赏学生”的技术却被我们视为无用之举,这样的语文课堂极有可能衍变成为一个人的狂欢。其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只注重单向传输的教育教学,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从语文教学中剥离开来,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孤立化、片段化。

“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正是契合了当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精神旨意,它是一种高中语文整合教学,主要参考借鉴了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和文学研究中钱钟书先生打通壁障的治学方法。首先它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专业学识,要求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思考的自觉性。“少教”不是简略教学内容,也不是简化知识量,而是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将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开发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多学”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校的微课平台、导学案、学习小组、教师的讲授等途径来学习。在语文实践教学中,依据“少教多学”的二元教育理论机制,将五册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里的内容加以整合,如古诗词,将其按照同类作家整合、相同主题作品整合、相同体式的作品整合。促使学生通过五册语文必修教材完成基础知识的过渡,然后借助语文选修教材的知识以及教师的补充推荐阅读书目完成能力的拓展迁移,从而实现学生的多学。“少教多学”注重的不只是基础知识的讲授,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是“少教多学”的核心内涵。

二、静待陌上花开:顺木而势,守护天性

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柳宗元,在其《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说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尽性生长,方能长好。同理,在育人上,顺应人的天性和自然规律,方能使人得到最佳发展。这一教育思想可概括为“顺木而势”。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耳边时常会传来各种怨声载道的嘈杂之音,一方面学生们的功利心理(重理轻文),他们认为语文成绩提高幅度小,花费时间之长,因此厌学语文情绪十足;一方面教师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还有苦不堪言的应试压力,教学课时的紧张,不得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而忽视了学生们的个体成长发展,消弭了学生们的创造性,也泯灭和扼杀了学生们的天性。传统的语文教学被灌输了一种消极的价值观,这使语文的审美价值遭到了有意无意的漠视、扭曲、误解,因此语文的生态价值被外力介入而遭到污染、破坏。

追根溯源,难道这一切的恶果与我们无关吗?对于天性愿意表达的学生,我们在课上却视而不见,一味地只顾着自己的讲授;对于语文学科天生就不感兴趣的学生,我们置若罔聞,仅用硬性的作业迫使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内向不愿发言的学生,我们熟视无睹,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记得……

身为教师,我们可以没有诗意和远方,但一定要怀有一份情怀!虽然我们不是郭橐驼,但是也要像他那般,能深悟自然之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可爱的生命个体,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守护孩子们的天性,不断激发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无限潜力,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心灵。这也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还原语文课的真实原貌,抵抗应试导致语文课程割裂的境况,尽力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课程内容,公允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解读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J].戴庆忠.教育教学论坛.2013(25)

[2]语文生态教学课堂的建设研究[J].盛华萍.语文建设.2014(17)

[3]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杜亚丽,陈旭远.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
论写作教学中的“少教多学”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打造数学新课堂
小学语文“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少教多学”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