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法学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流程创新研究

2020-09-10 01:55种林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流程管理本科院校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从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特点以及应用型法学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观的发展为切入点,对当前我国应用型法学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流程进行研究,为切实提高应用型法学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提出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流程管理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9%,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加强和优化法学专业教学是推进国家创新创业战略实施,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而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是提高法学专业教学效果和对于培养法律人才的直接有效路径。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较为重视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作用和实施,但普遍轻视其质量评价与监控,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与质量提高。我国高校应顺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战略对法学人才培养需求,全面加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如何保障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系统把握国家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公正司法的要求,构建符合现代国家法治步伐节奏的教学质量创新流程和监控体系实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和质量提升的重要突破口。

一、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特点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是我们眼下面临的挑战。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基本要求:(1)应用型法律人才不仅仅是法律专业人才,更应该是多元化的法律人才,除了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独立从事实务性法律工作外,还应综合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与科技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乃至现代实务性人才所蕴涵的基本知识和素质要求。因为,应用型法律人才本质上是懂法、用法的综合性服务型人才;[1](2)应用型法律人才具备较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司法能力,能够灵活的运用法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纠纷,同时,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具备创新能力,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立法的同时,能够促进司法过程的完善;(3)应用型法律人才作为懂法、用法的综合性服务人才,除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法治文明意识,始终坚持“法律至上”,对法治文明有着坚定的信仰和追求。由于现阶段我国法学教育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培养的方式方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下文中将会进行分析),导致应用型法律人才的供给远远跟不上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训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产生足够的重视。

二、应用型法学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评价

在这里,笔者首先想讨论一个概念“教学质量观”,因为大学教学质量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提,是制约教学质量问题的决定性因素,更具体一点,教学质量观是人们关于高等教育活动目标及其实现程度的系统看法,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选择,包含质量和标准两个要素。[2]教学质量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的阶段:一是“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受20世纪合格产品就是质量好的产品观念的影响,高等教育以此为参照,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如果教育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达到预设的规格标准,这种教育就是有质量的教育;二是“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过剩经济和买方市场的出现,使很多合格产品不能成为商品,而成为无人问津的“滞销品”。由此,只有用户满意的产品才能变成商品,才能创造价值。与此相适应,“学生消费者”与社会消费者对于教育的需求和价值期望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调节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以期用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三是“合创新性”质量观阶段。21 世纪是高等教育为未知的社会培养人才的时代。在未来的社会中,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体现在它引导社会需要,并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创新适应这种创新需要的能力和程度上。[3]潘懋元认为高等教育质量观应与人才观紧密关联。如果人才观认为高级专门人才是知识丰富、学术高深的学者,教学质量观就应倾向于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和深浅为标准;如果人才观认为高级专门人才是能干、活动能力强、会做事的技术人才或社会活动家,教学质量观就倾向于以能力高低来衡量;如果人才观认为高级专门人才应当是德才兼备,有学问、会做事、会做人的人才,教学质量观就必须以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等全面素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为为评价标准。[4]在这种教学质量观的指引下,我们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培养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以价值为引导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高等教育在这种实践中,应关注理性精神的培育和唤醒,促进外部有意义的影响纳入到学生的主观世界中去,形成个体的经验和智慧。同时,高等教育还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实现师生的平等地位、资源的合理分配即公平,从而最终实现质与量的协调发展。[5]

“高等教育大大众化”的背景下,追求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及全面性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发展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顾客(生源) (Student)、变革(Change)和竞争(Competition)等三种因素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教学管理流程再造的必要性。先进教学和管理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所表现出的活力已使高校必须放弃传统的教育质量管理模式,通过进行组织结构的再设计,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通过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落实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再造流程,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当高校的管理结构、组织流程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处理现实中出现的问题的需求时,将业务再造流程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高校管理中,对低效的关键流程进行识别与改进,最终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内部管理效率与效果的提高,己成为高校管理改革最优的选择之一。可以以业务流程再造思想为指南,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教学质量管理流程为核心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体系。

三、应用型法学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流程创新分析

首先,要明确流程再造的目标。我们的目的是打破传统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及其组织中职能和分工的界限,寻找出在有效性、高效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有所突破的新因素,设计出科学的管理流程,并以本单位的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为实践目标,再造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和组织,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全面保障内部教学质量。

其次,要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步骤。笔者认为应该按照下列的程序进行:(1)创造一个适宜进行再造的环境。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并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教学危机上一般都会经历无察觉、震惊、否认、接受、搜寻和行动这样的过程,一旦危机爆发往往面临着难以接受的结局。这不仅是高校本身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高校的管理者应当高瞻远瞩,在危机没有爆发之前就将其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不要过分高傲的顾及自己的面子,要接受自己的工作并不完美的事实,认识到再造改革的必要性,积极搜寻改革的途径,检验各种新思路并进行比较试验,从而导致行动,着手变革。高校管理者的重要作用就是拉动人们从毫无察觉过渡到着手行动,同时采取措施使倡导改革的努力不被各种阻力所压倒,不断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的宽松环境。重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在新流程实施之前,学校教学主管领导对组织结构进行审评和必要的变革是非常重要的。重构组织包括六大步骤:一要审评组织的人力资源,包括其结构、能力和动机等情况,为每个组织挑选最合适的人选;二要审评技术结构与技术能力;三要设计新的组织形式;四要定义新的角色,以适应新的管理要求;五行政岗位要有必要的外部或内部转岗服务;六要建设新的技术基础结构和技术应用平台。重构组织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用好个教学组织中的人员,而用好人员的关键在于对他们的了解。新流程需要的角色可能会与现在教职工承担的角色完全不同。因此,谁来承担这些角色以及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可以对全体或部分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所需要的新技能和行为方式。新的角色可能要求更大程度向教职工授权,不仅要强调执行任务的角色,而且要强调执行绩效不断地改进的角色。行政岗内部转岗服务越来越流行,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角色,树立和坚持向前看的态度。同时,以技术而论,应从组织整体角度而不是仅仅从改造的单个流程来考虑新技术的需求。分析、诊断和重新设计流程、技术路线。大致有九个步骤,一是组建和培训一支理解和会使用基本工具的团队;二是找出流程的结果及与其他流程的联系;三是分析并运用定量指标度量现有流程和流程的每个阶段;四是诊断环境条件对行动的优先次序应有全面策划,整个企业结构不能一下子全部改变,要优先考虑会产生最大影响的领域,同时也要考虑相关的风险;五是标杆瞄准最佳实践流程再造活动的优先次序排定之后,就可以對优先再造的流程做标杆瞄准,关键要有创造性和创新性,今天的最佳实践到了明天就不见得还是最佳实践,需要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打破限定的框框;六是重新设计流程,采用流程优化法或全新设计法,或两种方法并用;七是分析新流程设计对人员的要求;八是分析新流程设计对技术的要求九是检验新流程设计。经模拟试验获得的经验反馈纳入设计中,然后再进行模拟试验,这样反复几次,直至高校教学工作管理团队能确信新流程是按照要求运行的。

第四、试点与切换。对于新流程和人员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并完成了细节设计以后,就到了转入实施的时刻。应先在部分选定的学生和教师中进行新流程的试点或者在特定的专业或学院进行。虽然新旧流程的并行运转会造成一定的不便和资源浪费,但是这对于确保新流程的成功推出是绝对必要的。试点与切换工作也有一定的步骤。一是选定试点流程,这对整个项目的成功极其关键。试点流程要能够显现计划的效果,成功的几率相当高,改进所涉及的变革不应过分复杂,参与人员要有才能、拥有必要的经验和完成任务的高度积极性;二是组建试点流程的团队,应包括执行和支持部门中的最优秀人员。理想的试点团队不应该太大。试点时执行人员要在试点后继续运行流程一段时间,支持人员也要在切换时继续支持其他的团队,运用试点积累的经验解决切换时碰到的问题;三是约定参加试点流程的学生和教职工。尤其是要选择积极性较高的教职工,他们应充分了解新流程所追寻的目标和为达到这些目标所进行的试点变革。一定要强调与学生共同实际的进行改革,而不是走秀;四是启动试点,对试点进行监督并提供支持。高校管理者应赋予试点学院或专业负责人调动必要资源的权力,且所有的失误应迅速转变成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五是审评试点和来自其他学院或者专业的反馈。承担下一阶段任务的学院或专业应对试点中的经验教训有充分的了解;六是排定切换次序,在企业范围内分阶段实施。切换次序要考虑风险和收效的平衡。一般情况下,高收效低风险的流程应优先切换,因而时间和精力的安排应使切换过程能沿着进一步成功的方向推进。在新流程切换的同时应开展培训工作,而且应是面向全体承担管理职责的教职工的地毯式培训。要注意培训内容与实施需求应该密切地结合起来。切换计划一定要向整个组织解释清楚,并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高校管理者必须在切换阶段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保证新流程顺利运行。

第五、不要急于求成,要实现远景目标。为此,一要评价流程再造的收效,这对实现远景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项目初期,这些收效可能很难换算成基本的收益指标;二要获取流程改进的绩效,对于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三是要不断改进,以满足学校和学生整体发展的要求。不同时期改革的幅度可能会有差异,但不断地改进和变革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唐太飞.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模式探索——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法制览,2018(19):223-224.

[2]张安富,施佳璐.高等教育质量观多样性的逻辑起点[J].教育评论,2009(02):25-28.

[3]房剑森.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发展与中国的选择[J].现代大学教育,2002(02):15-19.

[4]潘懋元.走向 21 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1):86-92.

[5]李国明,朱迎玲.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变过程[J].教育与职业,2011(01):188-189.

作者简介:

种林,副教授、法学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 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山东省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研究”(编号159)和2016年山东政法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流程创新及其保障机制研究”(2016JYB00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流程管理本科院校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无人值守远程计量系统在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举报线索流程管理之不足及完善建议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用流程管理解决图书编校质量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