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020-09-10 00:35:21邹美珍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产教融合大学英语

摘要:高职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产教融合的背景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提升自我教学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就产教融合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大学英语;教学能力

引言

《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往往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点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积极探索和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优势的根本保障。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产教融合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具有课堂教学和服务企业的双重功能,即“双师素质”。教师不但要具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及相关教学研究的能力,还应具备授课班级学生专业的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要能够针对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去不断提升自我,面对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实现“做学教”一体化,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2】除了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之外,教师还应摒弃“闭门办学”的传统教学理念。尤其对于《大学英语》这样的理论课程来说,传统课堂授课往往教学场景与工作环境完全脱节,对此,教师除了采用“情景”和“项目”教学法之外,产教融合更要求教师和学生走入真正的职场,适度地加入体验式教学,例如,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来说,汽车4S店就可以作为教学的场所,教学场景和工作环境统一起来,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上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学习的目标就更加直观化、生动化。这种课程教学模式技能可更高效地构建起知识与能力体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更要强调提升学生语言应用的实践技能,尤其与学生将来岗位相关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因此,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以实践应用为目的,以职场交流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项英语语言应用的技能,尤其是听和说两项日常交际能力。

1、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指导,更新教学内容

社会需要“岗位人才”“职业人”,能生存发展的“社会人”,经济全球化的“国际人”,因此,作为理论课程的《大学英语》也应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尽量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变单一教材為开放的立体资源,突破局限于原有教材资源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有一个话题为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是涉外交际能力的基础,针对这一话题,教师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创设职场情景,介绍相关跨文化交际的注意事项;其次,变传统课堂讲授为模拟职场环境任务驱动,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并熟记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如文化象征的概念和历史来源,小组以场景设定的方式来表演出来,结合这种情景交际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充分利用课外各种资源,探索与其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所需的业务技能相关的知识点,小组分工、自主学习。这样,既做到了知识点的与时俱进,又迎合了工学结合、产学融合的时代要求。除此之外,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须架桥与专业教师的交流,熟练掌握专业操作实践中用到的英语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如,旅游英语、烹饪英语、汽车英语等,争取让学生具备自己专业领域英语应用的基本能力,使用英语来了解全球该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专业相关问题。

2、探索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途径

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教学理念的实施需要通过其他课外的拓展方式来得以实现。可变式课桌,活动式教学,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探索和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把《大学英语》课程与各个专业的专业特色结合起来,通过“英语角”、“英语寝室”等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来督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高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烹饪旅游专业,《大学英语》教师可开展“英语寝室”活动,把学生基本按寝室为单位分组,分配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课外作业:“用英语介绍自己家乡的某一个景区”、“用英语介绍自己家乡的某道特色菜”“用英语撰写一则旅游广告”等等。这样一来,学生认为理论课程枯燥无味和缺乏实用性的困惑就会得以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开阔学生专业学习的视野。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遵守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点,与常规课堂教学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交流

产教融合的育人目标在于把当前各行业所需要的岗位业务能力与教育教学活动对接起来,使得课堂教学能够达到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技能培养的标准。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体制内很多教师的教学能力很难以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高职大学英语教师应改变自身的传统角色定位,摒弃“无专业”公共课程的观念,要系统、深入地学习产教融合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师的具体要求,让《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既遵循英语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又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是提高教师对于与产业的熟悉度,了解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在实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看望实习生的机会,与企业和实习生充分交流,了解企业当前发展状况,企业对于实习生的评价,尤其毕业生知识构造和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的缝隙,以及企业对于英语课程设置的实时建议,掌握产教融合对于教学的指导性原则,开发校企合作的教学材料与资源,将企业的最新的实际案例应用于教学,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三、结语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职场应用为指导,服务学生就业,落实到这一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毕业后不同工作场景和生活情境所需要的英语技能。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具备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高职《大学英语》教师应接受产教融合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落实产教融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为社会输送对口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平, 大数据时代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科技展望[]], 2016(31): 194.

[2] 马燕, 构建以职场应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探究,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5): 52-53.

作者简介:

邹美珍(1986-)女,湖南娄底市人,文学硕士,讲师,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英语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产教融合大学英语
SPOC背景下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3:59:42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9:34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12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9:59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