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晶
【摘要】交往是幼儿的基本需要,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随着大班幼儿认知、情绪情感等方面能力的发展,社会交往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游戏中,大班幼儿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交往的稳定性也提高了。但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们观察发现大班幼儿的交往范围较窄,交往的对象也较单一, 幼儿之间的交往大多是由游戏引起的,交往的开展也围绕游戏进行。
【关键词】 游戏 大班幼儿 交往能力
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大班幼儿正于爱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他们能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学会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如何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来提升幼儿交往能力,我在工作中尝试了一些做法。
一、借游戏环境创设,营造宽松的交往环境。
皮亚杰说:“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外,还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有充分的“参与权”、“话语权”、 “主动权”和“选择权”。游戏结束时,尊重幼儿的意愿,不因为时间到了,马上命令或要求幼儿结束游戏,而会视游戏的内容与情节的发展而灵活把握,有的游戏开展得很好,幼儿兴趣很浓,如果场地、时间允许,也可让他们多玩一会。总之,要与幼儿达成共识,使幼儿自然、从容、愉快地结束游戏。同时为满足大班幼儿交往的需要,我们会随游戏情节的深入和发展会增设小银行、爱心医院、娃娃商店、美食一条街、森林超市等等。当然游戏区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随时调整的,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调整游戏区,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选择。幼儿在创设的多种环境中无拘无束、愉快地游戏,从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二、借游戏材料投放,优化幼儿交往行为。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小医院提供护士服、医生服、听诊器等角色材料,大班幼儿就会自觉地进行角色分工,医生看病,护士给病人挂水。没有拿到角色道具的幼儿就会选擇其他的游戏内容了,避免了争抢。又如在美食街、手工坊区角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在小医院的挂号处贴上小朋友排好队的图片或地上贴几双小脚印,可以提醒幼儿按顺序排队等等。在“欢乐小剧场”的表演区,我们会提供一些表演用的各类半成品服装道具材料,如录音机、磁带、丝巾、头饰等,引导幼儿根据近日的故事主题进行相关的表演活动,如小熊找朋友、郊游等,迁移生活经验,学习相关的交往知识。同时我们在游戏中会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推进幼儿交往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三、借游戏情节再现,拓展幼儿交往经验。
幼儿的游戏是生活经验的再现,是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大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游戏的主题更广泛。一次晨间谈话中了解到他们对超市和游乐场的游戏很感兴趣,于是班级的“娃娃商店”游戏就应运而生了。游戏开展前,我们老师会通过一些视频、图片让幼儿了解如超市、游乐场等场所工作人员都做了一些什么?说了一些什么话?拓展了幼儿的交往经验。游戏中扮演营业员的幼儿会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会说:“我想买xx,谢谢。”幼儿在游戏中完全模拟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对于幼儿出现的这种良好的游戏行为,我们都会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类游戏,使幼儿在扮演各种游戏角色中进一步提升良好的交往能力。
四、借游戏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掌握交往规则。
大班幼儿已经能初步理解游戏规则,并能自己参与制定规则。平时我们会鼓励孩子自己来制定、完善游戏区域规则,如商定如何参与他人的活动、如何轮流等待、如何请求他人的帮助等交往规则。如银行的“一米线规则”、“欢乐小剧场”买票要说礼貌用语,“观看演出,保持安静;不吃零食,不随便走动;演出结束,鼓掌致谢”等。我们还将规则绘成图画贴在游戏墙上,时刻提醒幼儿。因为这些区域规则是孩子自己亲自制定的,有认同感,所以在活动中他们会更好地去遵守。如:以往扮演顾客的幼儿到了“休闲吧”总是大声讲话,如今则是安静地看书、喝饮料。在这些游戏规则的正确引导下,幼儿懂得了与人交往必须要有礼仪行为及合作意识。
五、借游戏过程指导,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大班幼儿逐渐认识自己,了解他人,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实现个体社会化;在与他人交往中,幼儿相互间交流知识、经验、学习掌握社会技能和社会行为准则;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团结友爱、开朗大方、分享、合作等积极的社会情感和个性品质。虽然他们很乐意和同伴交往,但是缺乏交往能力、技巧,不能正确的选择交往方式,因而常常事与愿违,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如为了玩具和同伴大打出手,甚至互不相让,伤害同伴。这就要求我们教会他们一些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促进交往能力。因此,我们设立了美发屋、烧烤一条街、小商店、超市等活动区域,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时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总之,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它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己决定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角色语言和行为,自主创造情节和语言。当然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在这个实践与巩固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成人的关注和配合。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国教育部,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