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9-10 18:20邓春华
高考·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故都的秋北国郁达夫

邓春华

【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解读文本之时,字、词、句作为品读、鉴赏的一把把钥匙,带领我们通过语义的表层步入到文本内部去理解其寄托意。《故都的秋》作为一篇经典的散文,初读清淡,细品文本语义,却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的柔软和炙热,这正是基于语言本身的魅力。

(二)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寓的感情。《故都的秋》文质兼美,从中可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教學目标】

(1)语言:积累重要语句,体会音调、色彩词汇对情感表达的作用;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教学重点)

(2)阅读:品读“特别”,体会作者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普遍意义。(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①朗读法。朗读重点语段,抓住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②提问法。以追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透过文字体会深情。

③合作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加强团结意识,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审美初体验

同学们都有网上购书的经历,大家对确定书目的选择一般凭借得的是什么?(封面)下面假设大家要入手《故都的秋》这本书,你会选择下面哪一本?为什么?(PPT封面图片,审美初体验)

二、回顾文眼,诵读悟情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

指导学生诵读这句话,提示停顿、重音和语气,让学生读出“悲凉”,奠定感情基调。

补充知识: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所谓文眼者也。

三、以图入文,品读“悲凉”

在五幅图景中选择“秋晨院落图”“秋雨话凉图”这两幅图景来让学生品读其中的“悲凉味”。

难点引导:

①选择破屋、破壁腰、蓝色牵牛花、尖细疏落的秋草做审美对象,是契合作者内心的悲凉的,这是“以情驭景”的笔法。

②看青天、听驯鸽的飞声、往院子一坐、细数一丝一丝的日光,这些读起来是比较清闲的,貌似和“悲凉”没有关系,引入王安石罢相之后写的两句诗“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来体味清闲背后的落寞情绪,以诗证文。

③“秋雨话凉图”中找到的关键词如“灰沉沉的天”“凉雨”“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等等都只能感受到“凉”,那么“悲”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都市闲人微叹互答的两句话,读出儿化音“天儿”,把“了”读成“咯”,拖长。引导学生体味这句话深沉的语气背后深沉的情感。比较一下,如果熟人相遇这样说“今儿又下雨了,真凉快啊”来引导学生体味这语气背后深沉的悲凉之叹。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思考:对秋有如此萧索的感触,作者是有辩解的,请找出倒数第三段的中心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四、激疑思辨,感知“特别”

1、问题探究:郁达夫作为南方人,为什么把特别的爱给了北国的秋,请在文中找出郁达夫笔下秋的“特别”。

点拨:

①审美对象——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中,外层凸显故都秋的悲凉、沉静,内里写出秋味的浓稠。

②写作视角——平凡事物中以悲凉写热爱

作者并未选择故都引人入胜的胜景,而是选择院落、青天、驯鸽、牵牛花、秋槐落蕊、秋蝉、秋雨、枣果等这些普通老百姓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描绘,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越是细致入微,越是爱意深沉。

③人生境遇——孤独、忧郁沉淀下的遁世文学

作者自幼丧父,遍尝艰辛,后留学日本,饱受屈辱,性格忧郁多愁,多有“临风殒泪,对月伤情”式的才子风范。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郁达夫更多的表现出的是诗人气质,浪漫情怀。1933年,郁达夫文学创作陷入困顿,选择退出“左联”,寄意山水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且此时中国饱受战火之苦,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国家与个人遭遇酿成一丝苦涩,倾倒在故都的景致中。

④家国情怀——炙浓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沉的故土之思

纵观郁达夫一生,他从始至终都是以反帝事业为己任的爱国主义者,抗击日寇的怒火奔涌在他的血液里。他花了大量精力用于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宣传革命和抗日思想,直至最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写作此文时,当时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华北岌岌可危,郁达夫来到北平,重游故地,将这份“特别”的爱写下,平静淡泊叙述之下的厚重与热烈让人肃然起敬。

小结:散文是最个性的文体。郁达夫尝秋味,没有站在景外,而是融入景中;不为描绘秋天,而为表达自己。

五、形散神聚,解读人物

开放性问题:学完本文,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再次感悟“形散”和“神聚”之间的作者的形象。

郁达夫是一个()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细读文本,联系所学,感知人物形象,以及流淌在郁达夫内心中深处那份悲凉且热烈、浓厚的家国情怀。

胡愈之对郁达夫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小结:碧天驯鸽落蕊,一城风雨;衰草苦蝉羁旅,几度梦归。故都的美赏不完,故都的味品不够,故都的情写不尽,郁达夫这份悲凉后的深情更让我们为之动容。

带着情感朗读最后一段,再次感受这份家国之爱:“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猜你喜欢
故都的秋北国郁达夫
白桦生北国
贵人
我不想让离别拧出泪水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让人痴迷的瑰丽世界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谁的雪季
从《故都的秋》教学中看六步点拨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