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戏剧的创作路径与思维训练

2020-09-10 17:27:38张鑫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

张鑫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艺术创作生产引导,推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型戏剧作品”,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目前,小型戏剧创作如火如荼。小型戏剧要求创作者在较短的舞台时空中讲述一个丰富合理的戏剧故事,篇幅虽然短小,但戏剧的各种元素都不可缺少,且要有更加巧妙的结构设计及矛盾冲突,其创作难点并不少于大戏。笔者从创作者、编剧们在创作小戏、小品的过程出发,浅谈如何规避类化思维、人物顺拐、题材雷同等问题导致的创作路径不对。

关键词:小型戏剧;创作路径;思维训练

小型戏剧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改变了大剧场、大制作、大预算、大乐队的创作思维,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具有多变的舞台和特殊的音响环境,为戏剧创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空间,是探索和创新的实验场。小剧场的剧目需要在戏剧结构、表演程序、舞台节制、伴奏音乐、甚至在打破和揉捏后重组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笔者从创作动机、结构法则致胜的戏剧、命题作品下的“勇敢逆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作动机

文学创作是人类一种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艰苦的心智劳动,它来自于创作者内心的冲动。刘腮曰:“人察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情感情绪的产生与发泄都是非常自然地事情,都会成为创作内在的起因和动力。另外,需要是创作动机的动力,是目的之源,需要与目的相结合,构成了具体的创作动机。

剧本的创作属于文学创作的范畴,必定有着一定的创作动机。创作需要发现,写戏需要动机,剧本创作不是无中生有,内在力量不够的时候,要走出家门,去看、去倾听、去抓住细节。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刻会让人内心一颤,捕捉那些一击即中的瞬间,再在平凡日常中找到不通俗的创作视角,将它们融入到艺术作品中。

笔者在之前的几次实践创作都是先商讨定下主题,然后去构建人物、人物关系网,最后再去想事件冲突。也曾经因为矛盾冲突的设置撑不起定下的主题立意,而从设置好玩的情节和细节创作入手,尝试去反推故事主题。现在想来这恰恰是一种“被动的创作”,似乎没有感受过羊驰老师(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所说的“被一个人、一件事深深触动,到了非写不可的地步”,如果是那样强烈的创作动机下,主动写出来的故事,一定会比被动推敲出来的故事,来得更生动有力。

二、结构法则致胜的戏剧

剧本创作情节设定通常可以划分为戏剧性情节和非戏剧性情节,戏剧性情节是指按照戏剧冲突法则来结构的情节,大量运用巧合、悬念等艺术技巧。非戏剧性情节是建立在纪实美学基础上,不依靠人工编造的故事,致力于从生活中发现故事,多采用心理结构、情绪结构,不追求戏剧性和冲突性。小型戏剧一般采用戏剧性情节,将故事情节、矛盾接种展现出来。笔者非常欣赏小品《张三其人》,反复看过多遍。该作品讲述了老职工张三一天之中因解释不清而遭遇的各种误会,极致的巧合制造极致的误会,夸张幽默中,这个善良、普通小人物的委屈遭遇诙谐的展现在观众眼前,张三这个人物也深深扎入了观众的心里。这个小品时隔二十几年依然毫不过时,幽默和深刻交绕在一起。小品的语言极为朴实和日常,触动人发笑的是实实在在赶巧在一起发生的事件。一环接一环,这个小品对于演员演戏节奏的把控也有着极为精准的要求。呈现的效果让人感叹结构法则小品的魅力。

三、命题作品下的“勇敢逆拐”

针对“任务型剧本”,剧本的主题甚至人物已经确立了基本的宣传调性。最大的困境就是如何把这个“神话”了的真人真事,作成一个有血有肉、观众爱看、接受度高的艺术作品。逆向的挖掘更有助于塑造人物真实的质感,生活中是不存在时时刻刻的好人的,塑造一个具有神性的人呈现出来是无法引发共鸣的,还会被诟病“很假”。但是一个生活中普普通通、不怎么好的人,是怎么突然在一瞬间决定去做这样一件好事,去挖掘这个点呈现给觀众,要远远好过于仅仅呈现这个人做好事的过程。就像《我是余欢水》,从头至尾的逆拐人物,自私、怂包、胆小、好面子、脾气差、贪财,一开始就暴露出所有不好的本性,让他在各种大悲、大喜、荒谬至极的事件中去活着,却每每在最关键的时刻做了最是一个好人才会做的事情。这样的“逆拐”式人物,深深戳入人心,每释放一次善良都让人深思,每任性一次自私又更显得可爱。

结语

任何戏剧都有它的局限性,小戏因其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承受深邃厚重的民族矛盾,但也正是它短小精悍、矛盾突出等特性深受百姓喜爱。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典型化,凝练到短短的几十分钟的舞台时空中,是非常大的考验。在创作过程,只有毫不懈怠、不惧折腾、构巧思、运匠心;选好题材,设置好矛盾,使人物动机合理,主题鲜明,作品才能好看。

参考文献:

[1]杨琨.灵动的小型戏剧——全省优秀小型戏剧新创作展演观后感[J].人文天下,2015.03.

[2]蔡毅.文学创作动机的深层探索[J].南京社会科学,1996.04.

[3]贺苏.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系统[J].当代文艺思潮,1987(05).

[4]刘志荣.浅谈文艺的真实性与生活的必然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1).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
让“中间地带”不再被遗忘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铸造思维品质 提升阅读能力
静等花开: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例谈
深入挖掘,妙笔生花
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09:56:47
基于语文教学的写作思维训练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20:38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9:00:30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重视思维训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7期)2016-09-30 16: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