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蕊 龚文静 黄金鹏
摘 要:新生对于大学学习的适应问题一直是高校转型期工作的重点。2019级大学新生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充分体验了线上教学模式并完成了一年的适应期,线上教学的开展对其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期,高校如何针对大学新生进行教学改革对育人效果至关重要。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2019级大学新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展开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学习形式趋于多样化,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学习自主性有待提高,存在线上线下教学并进的需求。因此,高校应从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分层分任务教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变革师生关系等方面入手,实现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新生;线上教学;学习行为;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4-0124-03
历年的大学新生转型期工作都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大学期间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和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合格人才,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19级的新生开展了一学期的在线学习,他们对于这种特殊的大学学习模式的适应情况如何?对其复课后的学习效果有何影响?高校与教师应如何调整后续教学方法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新生转型期的学习特点
(一)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与中学生不同,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专业进行深入学习。并且,大学期间的学习是与自身的职业生涯、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大学新生应明确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志向,认识到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学习动机和目标上的转变。
(二)提升学习自主性
在新的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大学新生的学习动力应由外在变为内在,由被动转为主动。在脱离了家长的近距离监管和老师的全方位督促之后,大学新生应尽快建立起主动学习模式。主动学习包括时间管理分配能力、对深度和广度知识的自学能力、课内课外发展方向的掌控能力等 [1]。
(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大学老师的教学时间相对分散独立,师生之间有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若大学新生和老师的关系融洽,则会增强其自信心,有能力和勇气用更高的标准塑造和完善自己。相反,如果大学新生对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较慢,则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易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
(四)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中学阶段主要是“学会”,即通过记忆和反复练习将老师讲授的知識熟练掌握。大学则要“会学”,即培养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大学的学习方法是建立在新的学习目标、学习自主性和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之上的。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进行专业方向的挖掘并产生创新性和创造力 [2]。
二、新冠疫情期间大学新生的学习行为调查
本研究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对1070位2019级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①,所采集的是初级资料,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回复,在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专业喜好方面进行详细访问。本次调查问卷对象分别就读于不同层次的高校和专业,其中男生共275位,占比25.7%;女生共795位,占比74.3%。此次问卷数据反映出,近73%的学生在疫情来临之前接触过线上教学。
(一)学习自主性有待提高
尽管在大一上学期学习主要形式的选择上,62.9%的学生采用独立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自我,37.1%的学生与同学或朋友参与自习。但当谈到每日学习计划的制订时,82.9%的计划制订者中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的却只有19.63%,超过半数的学生并不能完全按照计划来执行。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老师与学生不再是面对面互动,而是隔着屏幕,进行着“弹幕交流”,故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学习习惯基本形成
在学习过程中,81.96%的学生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98.32%的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老师留下的作业,近51%的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并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就课堂疑点查找相关资料。对于这三类学生而言,显然能够更好地吸收并巩固上课所学知识点。
(三)师生交流相对减少
在分析影响师生线上学习交流的主要因素时,课程内容安排、网络硬件设备条件以及自身其他原因跃居前三,占比分别为54.95%、59.44%以及50.75%。大部分同学认为线上学习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课程资源丰富、学习时间空间不受限制、课程可以反复播放等。然而其劣势也是不容忽视的。师生之间因为屏幕的阻隔,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面对面的讨论有所减少。而在课后学习中,主观能动性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61.12%的学生更倾向于学业压力的影响,42.12%的学生则更倾向于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督促。
(四)学习方式多样化
针对如何在线上更好地学习,60.84%的同学认为直播教学加课后作业与答疑相结合的方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39.16%的同学认为课前观看慕课视频、课程录播加课上教师组织测试、与讨论相结合是效果最好的线上学习方式。总的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倾向于老师授课、留课后作业和面对面答疑的方式。前文已了解到“直播教学+课后作业与答疑”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效果最好的线上学习方式,80.28%的同学对此很感兴趣,另有41.78%的同学喜欢提问、讨论、发言以及答疑等环节。
(五)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需求凸显
数据显示,58.69%的同学是逐渐接受线上学习方式的,并且努力提高学习热情,但也有着极少数学生表示不能很好地适应线上学习,并对线上学习持有消极态度。在学习效果方面,49.07%的同学认为线上学习效果差于线下学习效果,34.3%的同学认为两者学习效果基本一致,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线上学习效果比传统线下学习效果好。未来,14.58%的同学支持仅采用线上授课模式进行教学,30.56%的同学支持仅采用线下方式,54.21%的同学则赞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型授课模式,认为此种方式是最为理想的课堂学习方式。
三、后疫情时期高校教学改革方法
尽管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影响,但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学生的自律性是关键问题。疫情过后,大多数学生则更倾向于采取传统授课模式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后疫情时期高校教学亟须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虽然线上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及时性、普惠性受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欢迎,但不容否认的是,学生依然需要且渴望在教室中和老师进行更立体化、全面化的接触。因此,在后疫情时期,高校教师应继续提高线下教学基本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洞察力 [3]。在高质量线下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系统地接受线上教学平台与工具的应用培训,熟悉线上教学环节的各个互动节点的特点与作用,观摩优秀线上教学成果,思考与实践自身课程线下与线上教学结合的形式与程度。
(二)分层分任务教学
高校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如何将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核心内容传授给学生,重视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在后疫情时期,教师应该大胆尝试给予不同类型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 [4]。在正视不同学生优劣势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过程性评价,逐步脱离“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和“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法。
(三)注重课程思政建设
本文发现部分学生依然存在着自律性较差、畏惧困难、不够严谨等影响学习效果的不良习惯。因此,在后疫情时期,高校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克服困难、不断钻研、团队合作、诚信守时等思想素质培养有机融入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之中。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价值观均有助于学生最终掌握课程知识并真正成为将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去的新时代学习者 [5]。
(四)变革师生关系
在一般的认知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导致知识吸收不完全,教育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6]。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教师应注重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更自主地学习知识,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合作者的角色,师生双方共同钻研、共同探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史静寰,文雯.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0[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01):4-16.
[2] 严文蕃,李娜.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与深度学习[J]. 远程教育杂志,2016(02):15.
[3] 張浩.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
[4] 刘惠娟,彭湘莹.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感与学习态度的关系[J]. 社会心理科学,2016,31(01):24-29.
[5] 唐曦.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D].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5.
[6] 曲建忠,邢丽荣. 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评价体系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06-109.
(荐稿人:宋哲,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