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读写结合模式的实践思路

2020-09-10 14:25萧钦文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1期

萧钦文

摘要:阅读与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读写水平可以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如何才能高效进行读写训练?本文从追溯读写结合的源流入手,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理论的支持下,指出教师研读部编版教材的必要性,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可行性。提出精读导写微作文训练的写作训练思路。

关键词: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

一、研究背景及理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近代如希格勒和安德森出版的《认知技能迁移》(1989年出版),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共同要素理论”所阐述的迁移理论,历史上,对于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效能的探究,久盛不衰。

细读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一点值得重视。新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第四学段的写作部分,第8条是这样表述的:“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按一个学年四十周次来计算,平均每次练笔不少于250字即可。这样,我们的练笔思路就可以很清晰地聚焦到读写结合的“微作文”训练上来。

二、基本思路与实践

被读写结合课型寄予厚望的材料从何而来?点石成金的魔法棒,就藏在教材之中。部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结构为特点。新课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明确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所以,许多专家名师看重语文教师提取组合教学资源能力。我在实践中也选择教材中有明显特征、便于迁移运用的写作方法,巧选点,精开掘,探索了一些课文精读导写微作文训练思路:

1、读人文主题,导积累素材:从课文积累素材,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邓稼先》,仰望隐姓埋名二十八年的真汉子,他成功地领导设计、研制并爆破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然后趁机引导学生收集摘抄默默奉献的卓越科学家、仁人志士事迹。他们都深爱着中国!

2、读行文思路,导结构谋篇:结构,就是作品表达效率的体现。好的结构,有利于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如《背影》中的四次“背影”虚实结合,细致描写表达了父爱,也照应文题,使散文的结构更为紧凑,训练点是“多画面组合法”。张宜婷同学参加2020抗疫征文比赛,就用上了三个小标题组织画面:“被铭记的美丽”、“令人感动的取舍”、“励志前行的感恩”,多角度歌颂了在抗疫一线的英雄(张宜婷,《赞歌》)。

3、读丰富技法,导运用巧妙:作文技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如导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父亲辞世,与我参加小学毕业典礼双线平行展开,在行文过程中运用插叙法,充实了内容,全面表现了父爱。据此提炼训练点“双线契合法”、“插叙法”;杨子曦同学经历了奶奶仙逝,他运用插叙法回忆了与奶奶相关的往事,准确表达了刚得知奶奶去世后的悲伤。“西子已经上初一了,就在两天前,奶奶去世的噩耗传入他的耳中。在西子的童年里,奶奶就是天上的太阳,一切的乌云烦恼也一定会被奶奶赶走。西子一开始不信,但当大人们开始谈起丧事安排的时候,他一时喘不过气来。西子第一次经历亲人离世。泪流满面的他用低沉而又沙哑的声音低吼着。大家想安慰一下西子,爸爸拦住了,西子跪坐在地上,似乎在呕吐自己的灵魂。”(杨子曦,《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绚丽》)

4、读传神细节,导充实内容:细节描写着眼小作用大,能丰富多维材料、充实文章内容,烘托文章主题。如《心声》中,有着跟万卡相似经历的京京,在阅读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在公开课上,京京听着同学的朗诵,在心里质疑:“万卡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他是在恳求,在哭诉,绝不该有这种撒娇的腔调。”心理描写的独白法,让京京巧妙又自由倾吐了心声。苏钰州同学借鉴人物独白法,生动刻画了自己第一次离家求学时父亲的不舍,用“我” 的心理活动全面、准确、传神地在回忆中充实刻画了慈父形象:“父亲停在拥挤的人群里,停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里,凝固成一尊雕像。我望着他,心里忆起了父亲的无数次脚步:我第一次学会运球却不幸崴伤脚,依靠着他的搀扶,他的步伐沉稳缓慢;我第一次离开他去参加城市穿越活动去远足,脱离他的庇护,他送别的步伐,匆匆又匆匆……我展开羽翼,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而我的父亲,却一直没有挪开脚步,把最长情的爱融入进沉默的目光,送我离开,自己凝固成我最坚实的后盾。”(苏钰州,《父亲的脚步》)

5、读哲思雅句,导丰富语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变必然会导致质变。发现、积累,到模仿、输出,是一条最经济最优美的写作效率链条。学完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九21班小诗人倪文静这样刻画明月:你是天上的云雾后的笑颜/大海抱着星的闪,晚风在/轻漫过山,月光铺在路前/那洁,那缥缈,你是,团圆/万家的婵娟,你望,你走,你是/圣洁,庄严,你是日日的思念(倪文静,《你是天上的明月》);读穆旦的《我看》,黄静雯同学是这样描绘疫情期间的医护工作者的:你看啊/天使的罩衣/你看那单纯的笑意/是纸短情长的雨季/亦是往后余生的晴空万里/此刻/左手牵你,右手敬礼/不负国家不负你(黄静雯,《你看》)。朱熹曾说过,读书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和心到。现在,我们课题组认为要补充“手到”,把好词佳句抄下来、评论见解写出来、心得体会悟出来,手法技巧仿出来。

……

综上,微作文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宜多角度思考,大胆创新,于课文中择特征最为突出,易于总结规律,便于迁移掌握的一项来开展教学。

三、注意事项: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1、精读内容应当选择已完成的教学进度的文本。

2、微作文的立足点是“微”,每周最少可以安排一节课,对导读目标,删繁就简,突出技法的整理与指导,以简、明、快、专的微型练笔为主。以读促写,阅读中注意落实语文要素,梳理课文的创作思路,揣摩、构建、复制写作佳法,积累规范化、典雅的语言。字数要求不宜超出250字。不增加學生的负担。

3、重要的,特别的训练点,可以多次进行微作文训练。技巧掌握好后,迁移到大作文中。

4、短,平、快原则。短,是时间短,教师导写时间10至15分钟,学生微作文时间20分钟;平,是善用教学平台如实物投影仪;快,用10分钟时间作投影,快反馈,精点评,令学生印象深刻。

精读导学微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只要教师牢牢记住“用好教材”,研究如何从教材中准确选准语文要素点,又是如何把语文要素点高效嫁接读写课堂,让学生对名家名篇的语文要素亮点谙熟于心,就必然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写作技巧,使自己作文从表达的贫瘠、情感的戈壁,摇身变成诱人的绿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舒明月.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版

[3]王君. 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8版

[4]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