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流行病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0-09-10 11:55郭文宏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构建实践

摘要:自从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国先后遭遇了非典、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流行病,上述流行病作为传染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尤其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甚至导致了全球恐慌,持续的时间周期也非常长。任何流行病的爆发,都会极大地加剧在治疗、防控和社会不稳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严重程度,继而对国家与人们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本文首先分析了创建突发性流行病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继而提出了构建与实践流行病保障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突发性流行病;保障體系;构建;实践

大规模的流行病对人类的健康与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流行病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与流动趋势的常态化发展,都会致使突发性流行病爆发的频率不断增加 ,其易传染性以及破坏性非常容易会导致出现严重的社会恐慌。在此情况下,一定要将突发性流行病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践充分重视起来。

1.突发性流行病概念

突发性流行病的客观界定,将会与保障体系的保障范围与对象带来十分直观的影响。在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国际卫生条例》中,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共卫生风险的定义,而在中科院对突发性传染病的研究中,突发性流行病也逐渐被给予了十分客观与直观的定义。所谓突发性流行病,顾名思义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可能会造成社会公众健康危害的一种非常严重的流行病疫情,也别的是突发性的,或者是新发的传染病爆发,如果广泛传播开来,就会构成极为严重或者是直接性的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增加的流行病。所谓突发性传入传染病主要指的是突然出现的传染病爆发。新发传染病指的是由新出现的病原体,或者是出现变异现象的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已知病原体所引起的人与动物一类的人与动物传染病疾病,其与人类的已知传染病的症状与治疗结果存在何种显著的问题与不同,同时病情也非常的严重,一旦蔓延开来就会对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2.建立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2.1文献角度

当前阶段,国际对于突发性流行病的应对多数都是遵循卫生部的指导,合理设置防疫机构与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等作为重要基础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通过研究美国为例,在这一国家中,卫生与人类服务是最高的主管部门,其中设置有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和疾病预防的中心,不但如此,不同的州市的高级官员为了可以合理的实现对紧急项目执行任务的隔离应对,成立了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心。而在日本,该国的最高相关主管部门是厚生劳动省(日本负责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有关地方的负责单位是不同督导府县政府与卫生部门。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卫生管理体系与其基本相似,卫生部作为最高领域的单位,虽然在地方设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厅,但是却并未实现突发性流行病保障体系的明确。我国的相关研究学者与人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客观的从政府角色与国家的财政角度作为切入点,以《财政学》著作中的内容为例,从国家的财政角度进行切入,我国的卫生费用方面的投入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卫生医疗的服务工程中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矛盾,具体主要表现为财政的投入力度无法支撑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场化的现象十分显著,干预的力度比较薄弱等现象显著,继而导致出现公平与效率失衡方面的问题,文中将艾滋病作为研究例子,明确提出了要增加市场与政府的投入,逐步实现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健全,形成完善与健全的突发应急事件的机制,这也是现如今一项非常急迫的医疗任务。应急管理作为社会公众产品,利用市场方式解决问题的途径很难实现,因此需要各个部门参与合作与交流,承担起创建突发性流行病保障体系的责任与义务。

2.2研究背景

在最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我国先后的经历了非典、人禽流感、甲型H1N1与现在仍旧存在的新冠肺炎,此类传染病或多或少都会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继而致使社会的各种不稳定性因素处于持续躁动的状态中,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人民与国家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突发性流行病爆发的应对,一般都需要规模庞大的资金支持,我国当前普遍常用的办法临时从政府的预备费中进行拨款,以此来建立专项基金。财政的预备费主要是依照财政预算的实际比例开展灵活调整,这也是一种浮动性的储备资金,有着十分显著的不稳定性的因素。一旦出现疫情爆发等类似紧急事件,才会临时进行拨款,创建专项基金。如果疫情的状况变得更加的严重,财政支出的压力不断积累。从财政部公布的本级支出决算中可以发现,一般公共服务决算和武装警察决算都逐渐的超出了预算,致使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突发性流行病的爆发。对此类流行病的治疗,一般都需要成千上万的治疗资金,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会花费上百万的治疗费用。另外,保险的缺失,致使民众虽然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但是却并不具备合理与规范的保险体系,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由此致使需要花费较多的治疗费用,而这笔费用也是普通人家难以承受的。在甲流时期,有许多的患者都是由于高昂的费用而放弃治疗的,因此也对疾病的防控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对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危害和损失。

2011年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世界卫生报告显示,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以来,每次出现新的传染病都对我国的整体发展造成了极大不良影响,而通过调查研究结果预示,在将来的大约10年左右时间里,仍会出现与艾滋病和非典相似的新型传染病,果然,2020年爆发了全球性的传染病--新冠肺炎。

3.创建突发性流行病保障体系的措施

3.1创建突发性流行病专项基金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强,突发性流行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提升。为了合理的应对此类流行病的爆发,国家成立了专项基金,以此来将其用作对流行病资金需求的应对,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缓解财政方面的压力,不但如此,还可以在流行病爆发的初期阶段,此疾病还未被纳入到正常医保体系报销过程的时候,为患者免除后顾之忧。所谓专项基金,大概由两方面构成,首先是国家每年从财政预备费中获得一定的数量比例。其次是每一年都会从我国的保障体系的新农合基金与医保体系中,收获一定的比例,上述两部门共同的组成了医保体系中,单独的突发性流行病专项基金。流行病并非每年都会出现,但是国家每年都会设置一定的预备金,但是却并不会使用。如果可以每年都从财政预备费中获取一定比例,长时间累计下来,就会积累规模非常大的基金基数,最大程度上避免防控流行病在突发年份为财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流行病的传播与感染往往是不会受到城乡限制影响的,同时医保基金与新农合基金每一年都会由一定的结余,不仅如此,两个基金中所提取的比例参与到专项基金的积累可行性非常高,在爆发突发性流行病的时候,可以为人们提供有关医疗费用报销的基础,获得合理的医疗保障。

3.2突发性流行病保障计划

突发性流行爆发一般都是由新性疾病所引起的,一包体系往往很难为人们提供合适的保障。不仅如此,在较高的医疗费用面前,商业保险的险种往往也难以弥补保险人的相关损失,人们难以获得较为充足的保证。由此可知,形成全面与系统的突发性流行病保障计划,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弥补流行病治疗过程中所花费的各项损失。突发性流行病保障计划被逐渐的纳入到了医保体系中,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百姓在就医的时候,对医保体系的依赖性非常的强,治疗的费用也会在第一时间完成对医保体系的报销工作。其次是一种商业性质的保险,此类保证人们对其的接受程度比较的低,就算是采取了政策性的保险措施,往往也很难推动保障计划的广泛普及。要促使突发性流行病逐渐归纳到当前的医保体系中,继而不断在体系中成立专项基金,以此来促使更多的人都可以得到保障。

如果爆发了突发性的流行病,所有的医疗费用都是能够在突发性流行病专项基金中收获补偿的。该类保障计划十分有助于帮助一些因治疗费用过高而导致被感染人员因病返贫或者是一些收入水平较低的感染人员被拒之门外,甚至是不愿意接受治疗的民众。

3.3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

大规模流行病的出现,特别是对一些新出现的疾病来说,都是与民众的生命健康与工作之间有着密切关联的。不但如此,传播途径、发展态势与预防措施等都是广受关注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也逐渐成为了稳定社会情绪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条件。从对大众媒体而言,需要尽可能的将自身的信息传播功效发挥出来,合理推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步实现对健康传播职责的履行,科学解读传染病、发病症状、国家防控政策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最大程度的消除民众的恐慌情绪。

3.3.1创建长效健康预警机制

大众媒介具备环境监测的功效,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流动的信息搜集网络、国家卫生部门与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进行合理的沟通与对话,在疾病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创建长效机制的措施来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与警惕。以2003年的非典作为对比例子,当时的中国媒介反应延迟,传播也存在着显著的滞后现象,由此导致了疫情难以控制的问题。由此可知,对公众进行相对长期的迁移默化健康教育,是预警机制需要发挥应有效能的关键基础。专门学者与研究人员表明,媒介构建的符合真实与暗含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等,都会对受众的认识与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带来极大的影响。

3.3.2增强受众研究与理念与方法传播的优化

新媒体作用的发挥可以有效实现传统传播格局的改写,受众的实际核心地位也会变得更加突出。对传统意义上的传播主体来说,大众媒介需要及时的更新有关健康传播的相关理念,同时将其作为一个比较动态的话语冲突以及调和的重要过程。在不断增强受众意识,研究受众属性的同时,促使传播的过程逐渐变得更加具备针对性。健康传播的过程中,要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等效果的改变由客观的认知,以此来促使信息的解编码阶段变得更为合理有效。但是由于知识沟的存在,也会致使受众的解码能力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因此信息的传播需要逐渐的树立起服务的理念,灵活依照受众的特定属性选择是诉诸理智还是情感,综合的使用证词法、平民百姓以及乐队花车法开展立体传播。

3.3.3满足受众信息需求

传统危机的应对思维认为,告知受众此类信息很大程度上会诱发极大的社会恐慌,继而导致社会混乱。但是在爆发大规模的流行病的时候,受众信息需求如果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是没有确定感的时候,才是导致造成社会恐慌的重要原因。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基础条件下,积极的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逐步实现大规模流行病平稳过渡的关键性环节。有关议程设置的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所强调的是议题与受众重视的议题之间所呈现出来的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从大众传媒的角度而言,要有效应对流行疾病开展权威解读之后,为社会设置议程,发挥媒介议程的作用为社会议程产生一定影响,不仅如此,充分重视领域的舆论引导作用,继而不断实现有关大众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多层联系间的互动,使用真实来消灭谣言,促使民众的恐慌情绪不断淡化。

4.结语

由以往的调查结果显示可以发现,我國在有关突发性流行病预防的阶段积累了诸多的经验,但是有关突发性流行病保障体系却仍旧不够完善。而要不断降低突发性流行病带来的消极影响,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主体,政府与财政部门需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创建基金与保障计划,发挥出大众媒介的作用,继而逐渐的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应对流行病的保障体系,逐步实现我国公众卫生管理体系的完善,逐步实现对突发性流行病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郑礼杰,李欣霖,张文,陈建国,谈忠鸣,许金凤. 1例引起突发性耳聋的猪链球菌的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7):2150-2154.

[2]陈庆国. 探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策略[J]. 当代医学,2020,26(05):41-43.

[3]付剑芬,傅江涛,林洪斌,沈川,丁卫东,陶静. 老年突发性耳聋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11):1036-1039.

[4]万舒敏.从健康传播角度看大规模流行病爆发时大众媒介的能动作用[J].中国报业,2013,(04):32-33.

[5]农婧,李乐.我国突发性流行病保障体系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1,(08):144-145.

作者简介:郭文宏(1991-),男,籍贯:湖北武汉人,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

猜你喜欢
构建实践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