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波亚
排舞运动因为形式的灵活性、舞步的自由性和创新性受到了年轻一代的收迎,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力推广,排舞运动也慢慢地走入了学校。排舞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提高灵敏度、音乐节奏感和动作反应能力。然而,如何让中职女生(分项健美操班)对排舞产生兴趣,如何让简单的舞步更有吸引力,如何让课堂更有色彩,需要体育教师对于教学课堂精心设计,对于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不断地完善。本文针对中职体育公开课排舞“摇摆时钟”教学设计与反思进行探讨。
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是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展开的。与其它的学科相比,体育教学课程具有以动为主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以体育训练为主,学习各种体育运动,以使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得以身心的释放。排舞是新型体育项目,排舞运动的素材来源广泛,参与形式也较为灵活,排舞运动对于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培养高中生的运动兴趣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排舞课的基本动作是要求学生在完成固定的脚步动作前提下,在音乐和教师要求下完成一系列手臂动作和队形创编的课程。这一系列动作要完成得完美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需要学生对动作的熟练以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的配合。整套动作完成下来需要上肢和下肢的协调配合,同时需要按照音乐节奏、教师口令和同学之间的默契。在高中、中职排舞课上,一节课上的好,就是一个作品、一个表演,对教师学生自信心、愉悦感、相互之间的信任等身心健康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示我们广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合适他认知水平的学习内容,达到一课多得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巧妙设计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自己取得成功主要体现了在如下几个环节。
1 利用多媒体视频,在认识理解中激发兴趣
多媒体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在激发学生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课伊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
1.1 教学片段
上课前五分钟,请学生集中,不强调队形,等学生基本到齐,在多媒体大屏幕中播放《摇摆时钟》比赛表演视频,视频来源于是全键大学生排舞比赛,阳光激情,有感染力(2分钟左右)。语言引导:“同学们,大家过来看看,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排舞曲目,这是大学生比赛的作品,大家来欣赏学习一下,看看整个排舞有几个八拍。”看完后,提问:“同学们,有人发现这个排舞叫什么吗?觉得这个排舞怎么样?难吗?想学吗?”同学们讨论、回答。
1.2 教学反思
课始,让学生对学习知识前有一个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亲切的提问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如果觉得有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信心和鼓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课堂效果非常好。
2 节奏分明、形式新奇的自编热身操,让整个课堂“摇摆”起来
操类、体育舞蹈类的课堂常常借用音乐作为教学道具,美妙的音乐与自编热身操相结合,达到活动各关节、渲染气氛、与基本部分衔接的作用。因此,选择一个有特色的音乐变得尤其重要。
2.1 教学片段
本课排舞曲目为《摇摆时钟》,在开始部分应对排舞舞曲、特点简单介绍,热身开始前为烘托气氛,提示和鼓励学生:“同学们,让我们在音乐中跟着老师摇摆起来吧!”为与基本部分“摇摆”、“时钟”相结合,热身音乐选择时下流行欧美曲目“what do you mean”,本曲目快慢结合,其中有四段时钟摆动轻音乐,分别设计了头部绕环、两肘关节提起手臂自然下垂摆动、肩关节为轴手臂伸直上下、前后摆动、交叉步两拍一动等练习,模仿“钟摆”的节奏和摆动特点,制动感明显,有趣有效观赏性强。整首音乐的创编是前2/3为从头到脚的各关节摆动练习(头部、手腕、肘关节、肩关节、腰部髋部、屈膝踮脚等),动作简单,基本重复2-4个八拍,教师简单口令提示,便于学生模仿学习,后1/3为新学脚步动作(交叉步、跨步前点+退步后点)。
2.2 教学反思
每一节课的热身部分是一节课重要的开始,也是与课堂基本部分的一个连接,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结合音乐的练习更应以音乐为依据创编,而非动作想好再找音乐,做到活动各关节又自然地加入新内容的学习,这样整个过程会非常的流畅,时间、动作契合,做到精讲多练,提高效率,更能体现出教师的用心和创意,而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非常顺畅,不仅能达到热身的效果,而且听到美妙的音乐、新颖的动作会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身心愉悦。一次创编可以多次利用,在第二、第三节复习课时还能再利用,也可以尝试让体育骨干协助领操,对全体学生的动作要求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在教学内容中创编队形,把一节课变成一台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一个难度适中的排舞课内容,教学设计一般可以在课的前期为动作教学,中期為强化练习,后期为创造性、拓展性练习。在学习和练习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上一些素质练习,并且把整个排舞可以完整演绎,那么这堂课必然是有实效有特点的。
3.1 教学片段
排舞《摇摆时钟》总共6个八拍,多数为两拍一动,四个方向。在本次公开课上根据学生情况,我把内容简化,方向变成前后两个,手上动作要求降低,难点是攻克几个一拍一动的腿部动作。在20分钟教学过程和小组合作练习后,应该大部分学生可以跟上音乐跟上教师和挑选的骨干学生完整地跳下来。为了增加趣味性和练习密度与强度,在基本部分的后十分钟,根据音乐跳两遍有一个6个八拍间奏的特点,把间奏进行改编,简单讲解。第一遍听音乐练习,把前奏4个八拍,每横排为组加一个手上的1、2、3、4的手型,可自创;再把两次间奏都改成开合跳,音乐节奏为“咚咚哒”,开合跳结合手臂头上伸臂击掌“开开合”跳跃重复练习。观察学生情况,多鼓励,给学生打气。第二遍听音乐练习,第一个间奏仍然为开合跳,把第二次间奏改成吸腿跳进行队形变化,一四组顺时针换位,二三组逆时针换位,在上方观察为同心椭圆不同方向的转动,把最后一个八拍的结束动作加上“行礼鞠躬”,一个简单的排舞集体作品完成,跳完后大家为自己为同学鼓掌喝彩。
3.2 教学反思
课堂基本部分的设计可以的是一课一练,亦可为提高与强化,排舞教学的特点就是根据音乐完成几个八拍动作的重复练习,便于学生记忆,在一堂课能完成一个排舞的教学,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加入更多的变化和构思。本堂课学生在20分钟基本完成了学的过程,注意力相当集中,几个学生手脚略显不协调,降低要求,先跟上脚步。在课后期强化练习中加入跳步和跑步,来提高课堂练习密度和强度,本堂课练习密度达到60%以上,最高心率达到180次/分。而在音乐中“不知不觉” 地加入了素质练习,学生并没有感觉特别累,在老师的鼓励下都完成得很不错,在整个排舞学生最后完成的时候,老师及时给学生鼓励的掌声,同时让学生给自己喝彩。这样的编排不仅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心理上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同时课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作为一个老师,在看到学生完成自己编排的作品时,内心充满着感动和喜悦,师生配合上演了“一出好戏”。
4 “时间”贯穿整课内容,德育渗透让课堂“文心雕龙”
4.1 教学片段
课堂的放松部分同样是自编拉升放松操,降低心率,放松心情。为了与整堂课前两个部分有联系,我选择了钢琴版音乐“时间都去哪了”,在轻音乐中完成手臂、腿部,横排小组合作腰肩拉升练习,音乐剪辑后为2分36秒,动作简单根据音乐重复两遍,并加上简单的语言提示“慢慢地,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等等,声音轻柔有感情。音乐结束收势完成,留白闭眼深呼吸2-3次。提问:“同学们,刚才咱们听的这首歌叫什么歌名啊?”“时间都去哪儿了。”“对啊,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的课不知不觉也要结束了,今天我们三个音乐都和什么有关啊?”“时间。”“对,同学们,你们就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珍惜时间,不负青春。让我们一起说一遍这八个字好吗?珍惜时间,预备起……”“珍惜时间,不负青春。”“感谢同学们为大家呈现了这么棒的一堂课,回去记得复习,有缘我们再见!全体立正,解散。”课堂结束,回收器材。
4.2 教学反思
也许和自己工作经历有关,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担任班主任和德育相关工作,在课堂中总是会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德育,如一首歌的歌名、一个游戏的设计、一个节日的寓意、一个学生的举动等等。体育和艺术的教学是最能体现德育的科目,如果好好利用,可以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上真正达到“一课多得”,而且这种是浸润潜移默化,深入浅出的。本堂课用音乐贯穿主题,“珍惜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永痕的话题。这样设计的一堂课如果能比较顺利地上下来,首先学生方面的专注力和学习态度是得到肯定的,这就是“珍惜时间”的一种行动表现;第二在课堂最后设计了语言和文字来加深印象,“珍惜时间,不负青春”,鼓舞人心,仪式感强烈。这种課联系了生活,由课内向课外衍生,实现“运动、学生、德育”三位一体的大整合,让学生得到身体的锻炼、品质的提高和情感的积极体验。课后教研员评课时送的四个字“文心雕龙”是对我课堂的一种赞扬,也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和更多的思考。
体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让学生学的轻松、获得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声色的教学。其“声色”要体现出对“人本”的关注、对“过程”的关注、对“语言”的关注。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巧妙设计,相信我们的体育教学一定会呈现得更有实效、更有色彩、更有内涵。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