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英健 卢慧敏 杨云龙
摘要: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智能社区建设逐渐成为社区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治理中新的突破点,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在社区治理和公共管理方面的效能。随着现代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社区智能化速度逐步加快,智慧社区已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利器。本文通过强化公共服务和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社区治理效率以及节约社会资源三方面构建价值分析,找出基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社区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析其原因,从数据保护、规划智能社区建设体系标准和调动居民参与度方面提出合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社区治理;智能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社区发展逐步加快,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智能社区建设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立的先驱。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上升,但基于传统功效的社区无法应对社会生活中日益增加的新问题,各地区纷纷利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来赋能智慧社区的建立,在社会治理中需求新的突破点。在传统社区向智能社区的过渡过程中,社区的治理方式、组织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在实现智能社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文献综述
2008年美国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智慧社区一词也由此衍生而来,基于智能化、感知化、互动化实现社区发展[1]。随后新加坡、日本和芬兰等发达国家也对智能社区规划进行一系列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智能社区模式以及基于智能社区的相关产品得到长足发展[2]。不同学者的研究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对智能社区构建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等功能提供了相关借鉴和经验。但是,从中不难发现一些局限:(1)多数研究集中于智能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分析,未清晰地阐明基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智能社区构建的理论机理。(2)我国智能社区建设起步较晚,总体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方面构建智能社区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构建价值分析框架,对智能社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功能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第二,发现基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社区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析其原因;第三,对智能社区发展涉及不同主体的差异,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2.价值分析与实现路径设计
2.1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社区构建的价值分析
2.1.1强化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智慧社区建设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了社区内外不同人力、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沟通,消除了不同部门因政策、职能等方面的合作障碍,构建了协同高效的公共服务智慧体系,是公共服务得到有效推进,可以最大限度解决公共服务质量差、停车位不足、社区污染治理、老人健康养老等问题,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2.1.2提升社区治理效率
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数据共享,社区居民在出行时可以利用身份识别等方式来保证社区治理安全,并且各社区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就是进行沟通,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在疫情期间,各地区的社区治理实行封閉式管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分享可以及时了解居民进出社区的过程,做到疫情的良好防空,避免社区人员的无序流动。
2.1.3节约社会资源
智能社区现代通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不仅缩短了不同社区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各个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联系,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也提高了信息通讯的精准度,节约了社会资源。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智能社区构建通过重构价值主体、再造供给流程和革新服务管理方式等方面,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
2.2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社区构建实现路径设计
2.2.1数据信息共享:基于大数据社区管理模式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大数据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甄别能力强、数据分析速度快和数据容纳量大等特点。通过搭建社区信息共享平台,可以通过居民实时上传的数据来推断居民的喜好,使智能社区对相关问题采取措施时可以获得大量资料。政府部门、社区管理者等相关主体可以通过相应数据来进行政策制定和决策制定,并且可以有效了解居民的看法与意见,从而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在信息共享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社区居民信息安全问题,可以引进区块链等技术来加密信息数据,减少信息泄露等问题的出现。
3.对策建议
3.1规划智能社区建设体系标准
智能社区建设体系主要包括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部门监督平台和居民反馈平台,通过统一化的管理,可以有效保证体系顺利运行。智慧社区的体系建设标准要与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有效对接,同基层管理部门的协同运行机制相适应。在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时,要合理定位其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与智慧社区建设的功能定位相匹配,做到宏观普惠民生,微观提高居民幸福感。
3.2加强信息数据安全保护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社区构建对数据开发、数据共享标准要求高,在决策、服务和监管过程中打破了传统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可能造成信息数据安全等问题的出现,智能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信息保护能力,提高其共享信息的价值。各相关主体在信息通讯过程中要吸取传统模式的经验,通过数据交流和实时共享等方式,降低社区公共治理成本和整合社区智力资源,减少信息数据泄露。
3.2调动居民参与度,激发社区治理的原生动力
社区治理并非一方参与,而是要求相关利益主题共同参与,而居民作为智能社区最直接影响群体,其参与程度决定了智能社区能否发挥作用,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社区构建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让居民积极参与反馈,听取居民的意见,这样才能做到保证居民满意度,智能社区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才能不失去方向和初心。
参考文献:
[1]朱佳星.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四川建材,2019,45(1):35+37.
[2]杨雅厦.智慧社区建设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变革及其优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51-153.
基金项目:本项目属于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社区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20201037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