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沟通视角下情境式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2020-09-10 07:22:44陈露张晨芮晓华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创新研究大学语文

陈露 张晨 芮晓华

摘要:情境式教学法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语文教学实践方法。本文主要从其概念的界定、方法的运用、注意事项等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真正实现线下语文实践教学的引领作用。创新实践一方面可以推动教师转变授课的方式,更好地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推动学生形成自主感悟学习的态度,进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对情境式教学法的深入研究以及有效实践,可以变传统大学语文“单向输入”“简单问答”为“多元参与”“深入互动”,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情境式;实践模式;大学语文;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8-0093-03

基金项目院信息工程大学教育教学项目“本科学员写作与沟通能力培养模式与路径探析”(项目编号:JXYJ2019A007)。

情境式教学法,相较于一些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突出运用形象思维,注重情感共鸣。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意象、共通的情感,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和实践备受关注且意义深远。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材情境,使教学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简单而枯燥的文字,而是情感充沛、画面丰富、形象鲜明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故事讲述、背景音乐烘托、借用实物情景甚至Cosplay情景剧等手段,提升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使其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情境教学法也是通过创设某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刺激教学对象,使他们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反应,从而对教学认知活动起促进或推动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1]。

情境的設置和演变最为重要,其过程中的“质询”“发难”是提高思维训练水平的有效手段,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情境问题的思考更周密、更严谨,而且也是衡量学生思维反应快捷、准确与否的一把尺子[2]。大学语文以古今经典的文学作品为教学文本,蕴涵着丰富的形象和情感资源,有利于创设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这是适应情境教学得天独厚之处。但哪部分内容适合设置情境教学?在哪里设置才不显生硬?这些都是要提前考虑的重点。

教师应先根据教材大纲,研究透教学内容,在脑海中构思教学情境,这种情境不是课本上直接呈现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积淀、理解构建的一种间接、形象、多元的场景、氛围和情感。其中对“情境”的理解和把握因人而异、因境而异。有的教师采用故事呈现、有的教师采用勾勒画面、有的教师采用排演话剧等方式,如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是把握“境”的重点。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境”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3]大学语文以讲授历代传统优秀文学作品为主,尤其是古典诗词有着经典的意象、充沛的情感,我们看到的往往情在景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些景物往往并非完全的实景,而是虚实融合,是作者为了达到抒情的目的而创设的[4]。由此看来,教师要结合作品主旨、人物形象、情感内涵,想象和搭建起自己的教学“情境”;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理解、设置情境、表达出自己理解的“情境”。总之,“情境”内涵的把握,赋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思考想象空间,是最大的创新点。

二、情境手段的运用

(一)利用多维现代教具开展教学

教学时要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腾跃”,化“单一”为“多向”,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沙画、古代壁画、5D场景再现、影视作品、实景演出等具体情境,使生动形象与抽象思维有效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垓下之围》是选自《史记》中的一节,是人物传记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垓下之围》本身就是由一系列画面组成的,司马迁通过细节勾勒出一幅幅场景,让人窥见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多重性格。课文虽精练、形象,但学生会因其年代久远和文言文的特点而生出些许生疏感、距离感。经典影片《鸿门宴》熔铸了项羽波澜壮阔的一生由盛转衰的关键点,许多细节经电影艺术手法地整合被生动传神地再现。学生观摩此片,会被带进这凄美的故事情境并体味这些情感激烈、浓墨重彩的细节。

在翻转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剪辑影片片段,配合老师讲解。影片的多种感官刺激所达到的效果是单纯地讲解分析课文无法达到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去研讨电影在《史记·项羽本纪》基础上经过了故事情节、形象塑造、精神弘扬等哪些方面的改编,改编成功与否等问题。这对提高学生文本理解力、文学鉴赏力都是绝好的途径。

(二)示范文学场景,引发学生积极反应。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活跃的、积极的情感对个体的认识活动起有力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情景教学法就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心理活动深入进行。成功的教师善于用手势、表情、语调来演绎内容,调动课堂气氛,这比严肃端正地站在讲台上更受学生欢迎。

比如讲解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老师就可以身穿宋朝服饰、重点诵读,配合自己的手势和表情,唯美的音乐和清明上河图,让学生们理解宋代婉约女性背后的大丈夫气。很多人对李清照的认识还局限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温软香艳之中,其实家庭的变故加上南宋的离乱,她也有抒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英雄之气。当堂示范能让学生领略诗人柔中有刚的特质。

(三)表演故事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文学内容很多都是由故事组成,《史记·垓下之围》就可以结合历史史实,提炼出三幕剧,教师完善情节和语言后,让学生编写脚本进行表演,然后组织小组赛,车轮战,让学生深刻体会项羽、虞姬等人物的历史命运。

第一幕剧,霸王别姬。学生通过表演体味西楚霸王项羽在爱人拔剑自刎后“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刻骨柔情。他一方面拔山扛鼎、骁勇善战,另一方面又百转千回,重情重义。

第二幕剧,东城快战。从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出逃,到阴陵迷路,再到28人的阻击战。一幕幕战争场面的表演,能让同学们理解项羽的豪迈之气,善战之能,这正是司马迁精心描摹的拥有着勇武盖世气概的悲剧英雄。

第三幕剧,乌江自刎。这是此剧的高潮,一场战前动员演讲让我们回到了乌江岸边,仿佛看到当年项羽以一死结束了燃烧五年之久的楚汉战火。项羽的末路悲歌,临终慷慨,至今让人为之动容。

同学们通过对三幕剧的演绎,可以真正穿越历史迷雾,感知英雄人物魅力,情动于中,发之于外,这也正是情境教学法的独特魅力所在。

三、情境手段的设置

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关键是把握情境的“度”。不可过多,不可过密,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恰到好处地设置情境尤为重要。

一是开门见山。在开篇之处设置情境,可以产生“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专题,设置风格迥异的情境法,在开始就快速、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时代氛围中去。如讲《辛弃疾》专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开篇讲少年辛弃疾到金军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词坛飞将军的诗中。如讲《李清照》专题时配着古典音乐,让大家领略婉约诗词的风貌。

二是重中之重。实践中,越是重点问题,越要着墨最多,设计最精妙,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记忆才更深刻。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虽然整体分为三个段落,用的是对现实的描摹,透过一句“葵霍倾太阳,物性故莫夺”传达出的坚定的意绪;再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讽刺;最后“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的现实,圣人情怀力透纸背。这三部分可以从不同方面准备情境,用或高昂或低沉的背景音乐,结合老师或急或缓的朗诵,让大家理解这首“长诗”“沉郁顿挫”背后的千回百转、肝肠寸断。

三是难点之处。教学中的抽象化、隐晦处都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化腐朽为神奇,化艰涩为直观。如李商隐的《锦瑟》,由于使用了朦胧不明、模棱两可的典故,被后人称为晦涩难懂的“典范”。有学者指出,在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背景可以运用一些毫无规律可循的、错落交织的线条和小图案来暗示,用纯净的湖蓝色来传达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悲凉[5]。这种情境设置就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复杂情绪进行了显性、形象辅助表达,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起到了烘托、渲染作用。

情境教学法把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池春水”搅动,波光粼粼中让人们看到了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动,情与境的交融。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6],大学语文要改变“尴尬被动”的地位,就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情境教学法已深入人心,渐入佳境。

参考文献:

[1]王丽.运用情景教学法,增强高职英语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2014(45):87-88.

[2]张敏健.“大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探索[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61-63.

[3]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

[4]张潭秋.浅谈高职大学语文的情景教学[J].价值工程,2010(24):202.

[5]佟晓丽.大学语文情境教学中主体审美意识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2(03):140-141.

[6]陳露.谈话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创新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07):4-6.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创新研究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54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4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2:01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3:14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00:07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