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当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现状进行研究,认为高职教育虽然积极加强思政教育力度,在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增加思政教育内容,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足,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具有共通性,高职院校应当在语文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让思政教育贯穿语文课程的始终,并结合实际,让思政教育能够真正落实,发挥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思政教育;教育途径
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人才有了新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看到国家的人才需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和能力的培养,为国家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还不够重视,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
一、高职院校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价值和现状
与其他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学习的实践性,强调具体技能的掌握。这就使高职院校中的通识教育比较薄弱,教师和学生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学生走向社会除了需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应当具有相应的道德和精神,并掌握一定的人文常识。因此,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工作和生活,需要加强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与其他科目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逐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探索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然而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课程融合中,还是表现出许多问题。一些学校的思政教学比较生硬,没有将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去。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学效果较差。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专业学科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可实施性分析
(一)语文课程中思政教育资源丰富
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融合性的学科,能够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语文教材中,有优秀的古文篇章,让学生能够领略古人的思想和精神;有优美的诗歌和词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并使学生通过诗歌中社会现象的表述明辨是非善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有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章,让学生能够从文章中体会人生百态,形成自己的体会,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思想指导。高职院校应当应用好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意义,让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具有共通性
在大学课堂,语文是基础的通识教育课,其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涵养。而思政教育則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大学语文和思政教育都具有人文特性,是能够共通的。大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许多优秀的古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包含各个方面的人文知识,通过学习大学语文课程,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作品中还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这些良好的思想感情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所以说大学语文与思政教育是具有共通性的,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同时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1]高职学校教师要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用,在进行教学时突出对作品思想的教学,让大学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融合。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确立思政教育目标
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的具体任务和终极目标,发挥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让教学能够始终处于正确的方向。大学语文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在制定目标时,首先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然后才是语文教学的思政教育目标,不能因思政教育耽误本来的专业教育。在制定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目标时,要注意发挥语文学科的隐性育人作用,采用潜移默化的思政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语文专业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政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对所授课程进行充分研究,挖掘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然后结合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接受到积极的价值引导。[2]枯燥的思政理论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采用隐性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让思政教育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教学模块,让思政教育贯穿始终
大学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要深度挖掘课本中的思想政治内涵。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大多具有优良的思想精神内核,有的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表达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表现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许多作品的精神内核是共通的,教师可以将具有同类精神内涵的作品整合成一个教学主题,进行模块化的语文教学。[3]如在教学中,可将《长恨歌》、《红楼梦》、《窦娥冤》集中在一个模块进行教学。《长恨歌》表达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但“从此君王不早朝”、“仙乐风飘处处闻”也表现了作者对唐玄宗耽于声色、不关心民生疾苦的批判之情;《红楼梦》通过对高门大户生活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败;《窦娥冤》通过表现窦娥的悲惨经历对封建社会进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之心。这些文学作品都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将它们集中起来进行模块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通过类比分析作品的精神内涵。学生还能够通过作品的情境和人物境遇加强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深度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让语文教学发挥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作用,使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真正融合在一起。
(三)结合实际,让思政教育真正落实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往往会对文学作品中具有人格魅力和先进思想的人物产生崇敬之情,这种崇敬之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效仿,在平时的生活中下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更加优良的行为习惯,并提升个人品格和修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利用好语文教学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作用,利用文学人物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德育教学应当具有现实意义。在德育教学中结合实际,能够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对往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指导价值。高职院校中,学生通常接近成年或者已经成年,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大学语文课程教授的知识,也能够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体会。[4]但仍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实践和应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应用对接受的思政教育产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中的精神和思想融合进自己的见解中,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比如,在先秦诸子的语录中,涉及到了许多先贤对社会民生的深度思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当下的社会情况和新闻事实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说一说先贤的思想在当下的应用价值。还可以对现今的政策和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体现的先贤思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更高的理想和信念,让学生能够在其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除了要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还应当重视大学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教师应当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积极探索大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深度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并结合实事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施静.“课程思政”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语文教育之探讨[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1):50-52.
[2]高天霞.論“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列开“大学语文”的必要性[J].汉字文化,2019(11):10-12.
[3]务楠,耿红卫.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06):160-161.
[4]王岚.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条件及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19(04):24-25.
[5] 王瑾娟.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J]. 文学教育(下), 2020(1).
[6] 彭曼丽, 崔梦飞.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1):1-4.
作者简介:
刘天刚(1983-02)男,汉族;四川南部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