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2020-09-10 08:26肖长征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学分制管理体制

摘要:学分制是以学生意愿为主的管理模式,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举措。如何从传统的学年制转向学分制,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结合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发展实际,厘清目前学分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题,针对性地提出学分制管理创新措施,探索以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之路。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衡量标准来管理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管理模式。实施学分制改革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主动实践,也是高校主动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分制是“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个体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适应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学分制不同于传统的学年制,学分制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安排和自主选择。学分制管理体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学分制对于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1学分制注重学生主体性,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立德树人。学分制管理是以尊重学生意愿,遵循个体发展规律为出发点,让学生有自己选择学习课程的权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积极性,为学生营造适合的学习环境。

1.2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习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学分制采取的是灵活地选课方式,不同于传统强制选定课程学习,学分制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意愿,同样也会有必修课、选修课、专业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专业发展要求进行选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1]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课程,接受不同专业背景、知识的熏陶,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学习多门课程,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1.3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打破了院系专业等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专业所长开设多门课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跨专业、跨学科去选修自己喜欢课程。同时学校实验室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使用效率,实现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式也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改进。

二、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学年学分制的主要优点是统一性,便于管理,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新能力培养。高校现行的学分制管理大都是固定化的学分制,学生并没有完全的选择权,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不利于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2.1学校对学生选修课缺乏重视和指导

有许多学校号称实行学分制,但实际却沿用学年制,或者说是学年学分制。仍然将必修课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选修课的范围也非常有限,学生并无多大的自主选择空间。[2]部分学校对学生选修课并没有引起重视,对学生选修课程时缺乏专业指导,导致部分学生修不满学分,或者选修了课程,却达不到学分标准,从而延迟毕业。

2.2选修课程和师资不健全

由于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较少,许多学生选不到自己意愿的课程,但为了修满学分,学生不得不胡乱选择。其次,许多教师没有将选修课当作学生的必修课进行教学,认为选修课不如必修课重要,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认真细致,只是应付式教学,教师的应付式导致无法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再者,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招,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3高校学分制管理弹性不足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大部分高校的学分制管理弹性不足,许多学校都是按照固定学制开展课程,而不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发展,院系之间的课程固定,也不能随意选课,院系与专业之间的界限依然十分明显。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规划也趋于同质化,教育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不明显。

三、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工作创新的有效措施

学分制管理模式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课程,有利于推行弹性学制。通过建立健全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选修课教学质量,增强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课程选择指导,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推动高校学分制管理体制工作有效创新。

3.1建立健全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分制改革的导向,是将单方面的传授灌输知识向关注学生成长学习的多元需求转变。学分制改革需要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学校学分制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机制。[1]根据人才培养机制制定相应的方案,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多专业多方向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跨专业、跨院系选择,鼓励学生向多学科,多方向发展。

3.2提升选修课教学质量,增强师资力量

学生的自由选课、选教,势必会造成教师工作量的不平衡,如何提升选修课教学质量,增强师资力量是学分制对教学质量提出的新挑战。可以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成立教学支持团队,打造以学校特色课程为核心的选修课程体系,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3]其次,高校可以逐步引入课程竞争机制,加大教师投入选修课程力度,调动学校优秀师资力量,开设数量够和质量高的选修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提供课程选择指导,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从按部就班的高中学习中到自主的大学生活中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对专业选择和人生规划进行有效指导。在选择课程时,教师应全过程、全方位跟进指导;选课后可试修,未修读完可以申请退课,还可申请免修免听。其次,要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选修课程前,要做适当的了解,对课程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是否符合自己专业发展,应有自己的基本判断,在选择之后,要按时按质完成课程要求,严格遵守学校考核管理制度。

3.4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

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推动学分制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学校可以构建专门的选修课程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平台,并开设专门的专业课程介绍、咨询等栏目,同时,通过建立微信、QQ群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所面临的难题,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分制的实行,让教师的工作数量和难度都不断增加,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平常工作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通过互联网平台,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指导,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效率。

结语

高校学分制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高等教育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改变传统学年制教学观念,建立健全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调动现有的教学资源,合理配置,让完全学分制成为高校教育的有效模式,最终实现个对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教育。

参考文献:

[1]陈蕊.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索[J].黑龙江科学, 2020(21):86-87.

[2]王烽.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与体制系统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20(41):39-40.

[3]梁羡飞 韩冬.学分制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现代交际, 2020(18):182-184.

作者简介:

肖长征(1978年4月—),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现任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副主任兼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改革与创新学分制管理体制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究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