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辉荣
摘 要:中学地理教材“区域地理”只介绍了各大洲具有代表性的十个国家(区域),对于陌生区域,学生应该要能够以世界地理知识为框架和基础,以教材区域地理知识为范本,分析和梳理其地理特征。本文结合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区域地理的自学方法,认为可以从“粗读-精读-梳理-练习”四个步骤进行,让学生习提高自学的能力,提高知识的提取吸收、归纳整合、迁移运用能力,以此为基辐射到其他学科,有助于学生的课业以展。
关键词:教育教学;中学;区域地理;自学方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国家建设合格的劳动者。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教师课堂知识讲授的延伸,是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内化、迁移和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中学地理教学效果的考察历来“淡化记忆背诵,注重理解运用”,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要能够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并运用到习题和考试等实际环境,有效解决问题。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指的是“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中学地理教材可分为“地球地理”“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块。世界地理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全球的地形、气候、人文等地理事物和现象,区域地理研究的对象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经纬度、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势特点、海拔、海岸线)、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气温特点、水特点、光照状况、气象灾害)、人文地理(自然和旅游资源、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以及交通、人口与城市分布等),还包括土壤、植被、山脉分布及走向、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等。
二、提高学生自习能力的必要性
人教版中学地理教材区域地理内容只介绍了日本、印度、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西部欧洲、巴西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知识,它们是各大洲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而全球有近两百个主权国家和三十多个地区(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托管地等),地理教材无法也没有必要对全球的所有区域一一介绍,学生要能够以世界地理知识为框架,以上述区域知识为范本,分析和梳理任何一个陌生区域的地理特征,提高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提高图文信息归纳、整理、提取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即使是教材涉及的以上十个区域,由于教材篇幅和课程(一周仅有2至3个课时)限制,教材无法对该区域所有地理因素无死角介绍,教师也不必每个章节详细讲解,因为这种刻板的灌输有悖于教育教学的规律,在这个意义上,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自学能力。
三、农村中学生区域地理自学的方法
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中学生,整体而言,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逻辑思维能力更弱,学习能力更差。笔者在乡镇中学从事地理教学多年,根据工作实践及经验探索总结,认为农村中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进行区域地理的自学:
(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主干信息
学生首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全文通读,注意每一个章节的题目和黑体字小标题,以及每个段落的中心句,这些是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概括。阅读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结合并运用好地图,认真读图。阅读过程不要追求速度,而是对地理信息的有效捕捉,并且要翻阅之前学过的內容,把相应的内容进行横向对比学习,加深印象。如在学习“巴西”这课时,可以与“印度”进行对比,二者的领土都主要位于热带,在半球位置和经纬度上有何相似与和不同?农业生产方面,主要生产和出口什么农产品?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农业现状与发展的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掌握二者不同特征的同时,也与其他地理因素建立了联系,使所学知识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种交缠融汇,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有了严密的逻辑性。经过粗读全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初步印象,掌握了主干信息,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精读全文,在文中做好标记
动脑与动笔相结合可以加深记忆,这是非常科学的学习方法。自学区域地理也是如此,要求学生对本章内容再次精读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标记的形式根据学生个人的习惯,可以在重要的知识点下方划线或加着重号,可以写眉批和旁注,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把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覆盖,达到醒目的效果。标记的内容可以是最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是最关键的词,如“唯一”“最”“第一”“第二”等字眼,也可以是学习过程的感悟和心得,还可以是暂时未理解的疑难点,提醒自己要找老师帮忙解疑。这个过程是对信息进行提取,区分主次,为下一步梳理与归纳做好准备。
(三)知识梳理,归纳该区域主要地理信息
精读之后,对学习内容还要进一步的梳理和归纳,化繁为简,化简为精。我为学生们设计了如下图的区域地理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对照这个框架从课本和地图中找出相应的内容,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力求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概括与填充。
以上两图,多角度多层次概括地理因素,适用于任何一区域地理的学习,而且相对于一般的文字笔记,思维导图在视觉上更集中简洁,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学习内容。
(四)练习巩固,理解和吸收知识
学习内容整理之后需要及时吸收消化,做习题是最好的检测学习效果的方法。有证据表明,对于刚学习的新知识,及时的复习记忆更深刻,做习题就是复习的一种方式。当学生合上书本和笔记,面对问题,在大脑中搜索相关的信息,大脑紧张的运转,记忆能力得以开发和训练,使学生巩固并牢牢掌握新知识。习题的形式不仅仅有客观题型的选择与填空,还有分析推理题,这类题目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要充分利用好中学地理配套的练习册和《填充图册》。需要强调,自然科学要求学习者有严谨的态度,做练习不是为了快速完成任务,所以学生在解题的过程遇到难题可以翻阅资料,但不可猜测敷衍,因为猜测的答案也必然有些命中,这容易蒙蔽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真实学习效果产生误判。
(五)迁移运用,检验学习效果
学生在经过上述“粗读-精读-梳理-练习”这四个步骤之后,教师还要配套设计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我认为,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介绍的各个区域,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范本,学生要以此范本结合世界地理的宏观知识为纲,能够对任一陌生区域进行地理因素分析,才能实现“知迁移运用”的目标。同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重视读图能力的训练,认真阅读地图的题目、图画和文字,注意观察图面上所有的地理要素,如“图例”“比例尺”“方向”等,要注意对关键信息的整合概括,不要受次要信息干扰。如:以下题为例,
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玻利维亚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半球,位于洲,东邻(国家)。
(2)玻利维亚的地势特点是。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原因是是。
(3)玻利维亚西部及智利、秘鲁等地地震多发,原因是。
解题思路:(1)根据图中经度从左至右“70-65-60”递减,可以判断图中经线属于西经,范围在西经20至东经160之间;纬度从北至南“10-20”递增,可以判断这是南纬,再由图中有“巴西、秘鲁、智利”等字样可以推导出图中区域是南美洲。得出答案:玻利维亚位于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位于南美洲,东邻巴西。
(2)根据图中右下角“分层设色”的陆高提示,玻利维亚的西南區域明显比东北颜色深,且海拔在500-5000之间,得出该国地势特点是“西南高东北低”;根据右上城市的图例,空心圆为城市,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可概括为“分布在西南部高原山地”;又根据图中标示的纬度范围大约在南纬10-13度之间,可知这是热带区域,得出城市分布的原因是“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3)根据图中“太平洋”的关键词提示,结合日本的地理知识,可知玻利维亚西部及智利、秘鲁等地地震多发,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处”。
教师通过讲解分析,这番解答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明白以下三个结论:一是区域地理的学习离不开世界地理;二是地图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三是知识点和理论是相通相联的。因而要告诉学生:重视书本学习,重视读图能力的训练。
总结:任何一门学科,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区域地理的自学能力也是本学科“淡化记忆背诵,注重理解运用”的要求和体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系统性的工程,本文探讨的方法对农村中学生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师仍然要广开思路,积极探索更多的更好的方法,帮助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