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娇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积极探索走出去的途径和方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撑。开发并构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以赞比亚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项目的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开发背景、开发意义和具体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为其他课程的开发带来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赞比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程开发
0 引言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机遇,但是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职业院校,需要不断探索走出去的途径和方法。调研获悉,赞比亚当地职业教育水平较低,除了开设少量与矿业相关的专业外,基本没有装备制造类相关专业,导致当地企业面临无人可用的窘迫局面。开发并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熟练地操作仪器设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最佳途径[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项目建设是由笔者所在学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走出去”赞比亚项目中所承接的,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赞比亚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1 课程开发背景
1.1 赞比亚职业教育形势严峻
赞比亚职业教育形势严峻,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即基础设施破旧,缺乏培训设备和材料。此外,课程项目内容陈旧,学生资格证书水平较低,毕业生质量不佳,师资力量薄弱,人员流动率较高亦是赞比亚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再者,赞比亚当地除了开设少量与矿业相关的专业外,基本没有装备制造类相关专业,也没有相关的人才培养政策,同时赞比亚又为了保护当地人的就业,严格控制从其他国家选派工人,导致当地企业面临无人可用的窘迫局面。
1.2 企业“走出去”面临困境
近年来,我国很多优秀企业先后走出国门,同亚、非、拉等地开展国际合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从企业“走出去”实践来看,尤其是资源行业企业,后发劣势非常明显,很难获得优质资源,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大,当资源价格持续低迷时,“走出去”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所在国职业教育薄弱,当地雇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且对企业文化认同不够,严重制约企业的经营发展。
1.3 职业教育“走出去”迫在眉睫
赞比亚职业教育形势的严峻性以及我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一系列困境,皆迫切需要国内职业教育“走出去”,以培养出大批具有熟练技能,懂中国企业文化、中国技术标准以及汉语的当地雇员队伍。既缓解当地职业教育的严峻性,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又可以为企业获得所在国的认可搭建桥梁,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保障经济效益。
对此,中央对职业教育做好对外开放、主动服务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2016年,中央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配合企业“走出去”,多方筹措境外办学经费,共建海外院校、特色专业、培训机构,为当地和我国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以上种种政策,皆显示了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迫切性。
2 课程開发意义
从理论层面而言,国内学者对于非洲职业教育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非友好关系的展开,中国对非研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国内随之也涌现出一大批较为优秀的非洲研究学者,但大多数是以政治经济研究为重,对于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研究赞比亚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提升对非洲职业教育的认知水平,而且最终所形成的完整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中国对非洲教育研究的成果,而且对于世界各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应用价值而言,职业教育是发展中国家减贫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是对于欠发达的赞比亚而言,在当地开发适应机械行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能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减少社会动乱,还能为该国储备大量的人力资源,帮助国家早日实现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远景。不仅如此,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也是服务于国家扩大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作好新时期职业教育开放的需要,对于我国实施人才培养、交流教育模式、传播文化技艺意义重大。
3 具体实施过程
3.1 参与筹办中赞职业技术学院
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是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工作的基础,根据试点方案“一个学校建设一个专业”的要求,中赞职业技术学院由学院和二级学院构成,各二级学院即为各试点院校赞比亚分院,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分院则是由我院承建的。自项目启动建设以来,我院积极组织领导,坚决落实各项任务,认真研究职业教育“走出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与其他试点院校相互借鉴,解决问题。
2019年8月,由我院承建的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分院正式挂牌成立,该院是我国高职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在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新样板,同时也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3.2 建设团队
自201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项目试点院校以来,我院先后选派三批教师赴赞比亚开展职业教育调研和企业员工培训,得到驻赞企业和当地员工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赴赞前期,为顺利完成培训任务,我院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对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寻找员工的共性需求,充分准备英文授课内容,提前试讲演练,保证了培训内容准确、实用、高效。此外,我院同其他试点院校教师共同组建了校企一体的跨校专业教学团队,围绕企业和员工特点,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以团队的方式进行授课,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上举措为我院培养国际化师资力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建设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做好师资准备。
3.3 投入设备
根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际教学需要,我院选择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等机械类实训设备投入中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搭建数控机床实训室,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便于学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全方位地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快速地将理论与实操融会贯通,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落实新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重要依据。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时,既要关注当前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也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意识,运用动态的观念,考虑适应变化中的需求。一方面,要紧密结合赞比亚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设置;另一方面,要密切对接当地机械行业对人才的变化需求,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发展。
自试点项目以来,我院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走出去”标准的制定与开发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学校已有的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基础之上,依据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理念和相关模式,结合赞比亚职业教育教学实际研发制定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于2019年3月由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局(TEVETA)正式批复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填补了赞比亚相关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的空白。
该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企业中胜任设计、制造、项目管理和系统的安装、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教学标准中共列出了设计制造工艺、编写数控程序、组织生产和管理设备、安装和维护制造设备等13个培养目标。教学时长为三年,三年之内既要学习工程数学、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课程,也要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等专业课程。课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当中,我们详细设置了总体目标、单元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安排、考核标准、考核办法以及参考资料等内容。通过该教学标准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院职业教育模式和理念的传播,增强我院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过程见图1。
3.5 建设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所提供的各类可被利用的条件,包括教材、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中赞双方的文化差异和赞比亚当地学员的知识技能水平,通过多方面的考查,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进行建设,注重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清晰易懂,作为学员日后学习的重要参考和依据[2]。
自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我院相关团队积极行动,在各方的配合协调下,已完成多本教材的样章编写及审定工作,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切实满足教师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的需求,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吸取经验,开阔思路,更新理念,提升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不僅如此,教学资源的建设还可以为赞方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系统的指导[3]。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赞比亚职业教育现状以及我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困境,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其开发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备极大的应用价值。我院在实践基础之上,从筹办建校、团队建设、设备投入到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建设教学资源五个方面实施专业课程的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帅.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90-91.
[2]朱艳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赞比亚国际培训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9,17(18):163-164.
[3]肖素丽,沈德顺,陈艳秋,赵玉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赞比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以金属与非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为例[J].农家参谋,2020(0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