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段时间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新闻阅读习惯与消费习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而逐渐发生改变。本文探析互联网技术对新闻消息写作与新闻传播的影响,阐述新闻写作的逻辑表达方法,以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写作提供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写作;逻辑方法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158-02
提高新闻消息写作能力最关键的一步是围绕新闻客观事实进行编写,目的是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与社会价值观。
一、互联网对新闻消息写作的影响
“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对新形势下的经济、政治信息的传播。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全球网民人数达到了46.48亿人,占世界人口的59.6%,其中,中国网民达到了9.04亿人,较2018增加了7508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达到了8.97亿人,占中国网民人数的99.3%,因此互联网的发展使我国人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共享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为新闻消息写作提供了全新的传播途径,具体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在互联网中,人们可以搜索到关于新闻写作的技能与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对某事件的见解。此外,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主动学习新闻写作,融合资源与自身知识。其次,改变了新闻写作的状态。实时性、交互性都是互联网的特点,人们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其他信息处理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写作。最后,改变了新闻写作的过程。新闻写作从原有的单纯传递信息到对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整个分析过程都可借助互联网来完成,网上信息丰富多彩、内容多种多样,使得新闻写作的逻辑性表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互联网传播中新闻消息写作的逻辑性表达
逻辑是人们通过判断、推理和论证来区分、认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一个思维过程,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活动。新闻媒体的信誉度、社会影响力等都受其在公众中的地位影响。为提高新闻报道在社会中的公信力,稿件的质量、逻辑水平、具体内容都要以外显的社会效益为主要载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見》中指出,每日6:00~24:00在频道中播出新闻的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18:00~23:30需播出两档以上的新闻节目,且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目的是在众多综合频道中提高新闻节目播出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新闻稿件的逻辑水平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
(一)做好新闻采访
新闻传播的基础是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质量与媒体人的素质有极大的关联。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与道德觉悟,在新闻采访中秉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作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正确指南,爱岗敬业、注重实践,在丰富新闻结构的同时,深化对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的认知与理解。其次,全面思考所要采访的新闻事件的内容与涉及范围,尤其是在报道负面新闻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疑点,了解事件的本来面目,探求事件的本质,向大众传达最科学、最真实、最客观的新闻内容。最后,不能一味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总结,而是要深入事件发生的现场,搜集第一手材料,与采访对象进行客观、细致、全面的交谈,在采访过程中构思出新闻写作的大致框架与内容。
(二)善于选择角度
在互联网时代,瞬间就可完成信息的传播与整合,在传播效率提升的同时,对新闻写作的逻辑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高度融合的情况下,新闻写作角度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转变观察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实践转变法。记者只有参与到事件中,才能有新的认知与理解,获得在不同视角下新闻事件的不同意义,同时要对访问到的事实严加筛选,充分发挥出其中蕴藏的新闻价值。第二,专题调查法。以采访“小康生活怎么样,看看老乡怎么说”“大学生挑起村里的致富的扁担”等事件为例,记者可以在微博内发起相关的话题或者投票,以互动的形式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整合收集到的公众观点,为接下来分析新闻事件提供多角度的参考。第三,翻转角度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站在事物的对立面,就会发现关于问题的另一种解法。翻转角度法就是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翻转原有的思考角度,揭露事物另一面的发展规律,以此为新闻选材提供新的材料与内容。
例如,在报道一个大型农博会时,现场分为签约、产品展示、名特优品展示等不同区域。在新闻写作中不可描述所有的事件,而是要巧取其中一个角度,以局部衬托主体,比如可从名特优品入手进行宣传,抓住主打的品牌特色,从一捆粉条、一穗玉米等入手,再写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后写农民享受到的国家惠农政策,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此次农博会举办的意义。整篇新闻这样写下来,向广大群众传达的内容就会变得十分丰富[2]。
(三)表现形式与内容要有逻辑性
1.逻辑性的表现形式。在新闻写作中对时间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梳理,主要包括时间轴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或按照时间的主次、影响的大小来进行编写。在排版时,同样要突出重点,准确、清晰地表达事件的内容,有利于抓住读者的心理。尤其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信息传播转瞬即逝,可采用多个大标题向观众表达该篇报道所要传达的事实与核心要点[3]。
2.模糊语言的运用。客观的新闻内容需通过正确、规范、逻辑性强的语言才可有效地表达出来,要反映出新闻的本质与客观实际,而通过模糊性语言的运用,可以实现事物由质到量的飞跃,反映出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模糊性语言,如形容姚明是“小巨人”,还有“轻舟已过万重山”“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也运用了模糊性语言。在新闻写作中,为了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在描述某些事物和现象时可应用模糊性概念。例如“有关方面人士透露”“据相关研究学者表示”等,都使用了模糊性语言,但并不影响该篇文章的准确报道。此类语言技巧的运用,可以增加整篇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内容的逻辑水平。
3.人文元素的运用。大多数新闻内容都融入了一定量的人文元素,換句话说,新闻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开展生产生活活动的主体是人,因此人文元素是新闻写作中不可不用的材料。在如今的新闻媒体中,要想激发群众的阅读兴趣,引起群众在情感上的共鸣,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人文特色是必不可少的。人文元素在新闻写作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在选择新闻题材时,首先要选择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材料,其次是在其中选择最具有人文特色的新闻写作材料,最后是选择关于最新的社会问题的材料。编辑要对层层筛选出的材料进行编写,注重挖掘事件中蕴藏的其他元素,并与人文元素相结合,以满足群众在新闻方面的个性化需求。第二,从人文元素入手,多角度地分析、切入,将其作为写作的中心,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的基本情况直观地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弱势群体的精神面貌与状态较社会平均水平低,在对此方面进行报道时,要认真考虑切入点,找到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人文元素,由此引导社会公民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与人文关怀理念。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妥善应用人文元素,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
(四)创新思维方式,拓展内容
以服务为中心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主要特点,互联网的发展为新闻素材的记录提供了更宽广的渠道与传播途径,因此在这个时代下,创新新闻思维方式、拓展新闻内容成为了受众群体的最新要求。具体创新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媒体融合,取长补短。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电视、广播,为了不在发展的浪潮中被淘汰,积极转型,拥抱新媒体,进行媒体融合,使得人们随时随地就可浏览最新的新闻。媒体融合后,最大的优势在于拓宽了信息来源渠道,使得报纸与民生更加贴近,实现了与群众的有效沟通。
2.完善写作内容。互联网为新闻写作以及其他类型的写作提供的不仅是新的发展空间,还为新闻工作者带来多样的文体内容、写作方式与审美角度。例如在通过信息传递新闻内容时,要注重内容的简洁、清晰,在结构上要短小精炼,体现出互联网高速、便捷的特点。与传统的新闻相比,如今的新闻消息写作在结构、形式、用语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只有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才能保障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3.创新写作方法。国际上公认的美国AMBIENT项目、韩国FIF项目、中国CNGI等项目对当代新闻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改变了新闻写作的方法。首先要熟练掌握新闻知识与操作技能,结合当今新闻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其次是在调整的过程中要不断规范新闻写作的行为,最后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全方位把握新闻写
作的过程[4]。
三、结语
新闻写作要想在严峻的时代形势下获得较大的竞争力,就要在遵循原有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逻辑性表达,通过理性观察与思考,加强新闻与群众间的互动与沟通,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新闻在互联网中的传播价值,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促进我国新闻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弋然.《新闻采访》与《互联网新闻写作》课堂改革研究初探[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5):214-215.
[2] 付未霞.互联网视域下传统媒体新闻写作的“常”与“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1):168+229.
[3] 吕金衡.移动互联网原生新闻媒体的新闻写作特点分析——以《好奇心日报》“长文章”栏目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22):128-129.
[4] 于涛.互联网视角下传统媒体新闻写作创新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2(16):134.
作者简介:雒廷(1992—),女,河南焦作人,研究生,硕士,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