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干部心理韧性的策略研究

2020-09-10 14:23:53夏燕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基层干部提升策略

夏燕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干部恰恰是推进工作落实、服务群众的基本力量。心理韧性是面对压力,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本文依据基层干部的心理韧性现状和特点,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策略:一是提升基层干部的情绪管理能力;二是加强墓层干部的良性沟通能力;三是增强基层干部的团队合作支持能力。

关键词:基层干部;心理韧性;提升策略

心理韧性是面对压力,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中强调,党中央是顶梁柱,基层党组织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的工作必须夯实基层。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说明了基层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从另一面体现了基层干部不容易,压力大。但是遇到压力事件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这就取决于基层干部心理韧性的发展状况。

1.基层干部的心理韧性现状特点

1.1基层干部的压力源

家庭方面:一是工作繁重无序状态下,子女抚养教育、父母赡养无暇顾及,引起家人的抱怨和误解;二是家庭各项开销较多,福利待遇低,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工作方面:一是基层的工作层层靠落实,传导压力,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影响和局面;二是组织活动得不到群众支持,实施困难,领导不信任你;三是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不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方面:基层领导干部在社会上易受其他群体关注,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的负面形象被无形放大,出现晕轮效应,社会误解增多,认同度下降。

1.2基层干部心理韧性现状特点

一是情绪管理水平低。基层干部面对老大难的问题,解决能力有限,经常带着情绪工作,或愤怒,或委屈、或抑郁、或压抑。很多基层干部表示其情绪的控制能力差,自我调整情绪的方法少,所以遇到不良情绪后常常会困扰较长一段时间,对工作的影响较大;二是应对方式消极。基层干部遇到压力情境倾向于逃避、责任推诱,不能主动担当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很多基层干部坦然地谈到自己面对这种情况的无能为力,他们谈到“最初,我们都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但通常我们面临的问题仅仅依靠我们的能力是无法克服的,或者我们想方设法解决了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慢慢就只能逃避了”;三是工作缺乏目标,遇到问题时主动调整目标的意识差,总是被动地等待领导安排任务。因此,当遇到困难时表现出得过且过,消极怠工、缺乏责任感等现象。四是认知呈现消极僵化特点。部分基层干部由于其受教育程度低,其认知的灵活性差,喜欢钻牛角尖,且倾向于采取消极悲观态度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基层干部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

一是低自我价值感。基层干部大都以事业人员较多,公务员占比较少,目前公务员执行职级并行制度,而事业人员没有相应的办法出台,致使很多干部有观望心理。致使部分基层干部表现低自我价值感。因此,压力情境下常采用逃避的应对方式,表现在基層干部身上则以辞职、消极怠工等方式自暴自弃。

二是低自我控制感。基层干部的工作来自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需求,这些工作任务往往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和临时性。因此,干部常常处于应激状态,特别是他们可能面临一些具有一定危险的工作任务。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也是导致他们表现为低心理韧性的原因之一。

三是消极悲观心态 。遇到压力事件,往往进行消极解释。如,在日常工作中,如果被群众误解了,往往会做出消极推理和解释,“对方分明是故意找麻烦”等。从这些消极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基层干部的自卑心理,不能积极地寻找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容易与服务对象与管理之间形成对立态度。

四是低社会支持。工作中遭遇压力只能个人默默忍受。在访谈中了解到,他们都不好意思与领导提及自己面临的日常烦心事。因此,他们往往选择自我独自承受,寻求社会支持的主动性差。

3.基层干部心理韧性的提升策略

3.1提升基层干部的情绪管理能力

一方面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想到取得良好的情绪状态,首先要得益于基层公务员对自己情绪察觉认知,“情绪”本身没有对错,它只是人们对外界环境产生的一种自然、真实的反应,善于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才能有效的进行情绪调控。基层干部在平时工作生活中,要重视提升知识储备,培养感知情绪的能力,学会正确地认识情绪而后接纳它。另一方面情绪的有效定位并合理表达是情绪管理关键。基层干部在基层岗位工作中,要准确地定位自己或他人的情绪之后还能予以适当方式表达情绪,并非易事。因此要善于转变思维方式,理性认识到合理表达情绪将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工作的顺利开展。树立培养情绪表达的意识,利用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的形式来提升情绪表达能力,通过反思、自省等方式查找情绪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3.2加强基层干部的良性沟通能力

一是与上级沟通。与上级沟通协调时,要以大局为重小计个人得失,做好本职工作而不越位,在上级之间保持中立。同时,尊重并不意味着一味附和,而是要摸清情况,结介实际,创造性地执行。二是与同事沟通。要相互尊重,坦诚相待,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以大局为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与群众沟通。基层干部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群众之中。要学会多使用群众语言,多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用朴实、简单、大众的语言浅显地表达出来,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更易为群众所接受。

3.3增强基层干部的团队合作支持能力

增强合作意识,这是提高合作能力的前提。要强化基层干部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从抓好意识到位入手。没有合作意识,没有相融思想,就没有生活的快乐和工作的成就感。当然有了先进的合作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较强的合作能力,但是缺乏合作的意识理念,就会缺少抓落实的思想、动力和勇气,增强合作能力最后只能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工作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和气色,只有意识到位了,认可了,实施增强合作能力的意图才能变为理直气壮、风生水起的行动,才具备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陈彦艳,王平.高校后勤基层员工的心理韧性现状及提升策略[J].高校后勤研究研究,2014,02.

[2]王羽,史占彪,周启帆.公务员工作投入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6).

[3]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3).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基层干部提升策略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06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2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34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10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02:36:16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16:11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研究及其培养策略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31:21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07:19
联通公司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