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考作文的“任务驱动型”

2020-09-10 12:53朱恒春
高考·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

朱恒春

摘 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为材料作文贴上一个新标签,本质上就是穿新鞋走老路。就作文要求来说,所有的高考作文都是“任务驱动”!

关键词: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优点

自2015年高考全国卷两个材料作文,被张开先生命名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以来。网上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声音甚嚣尘上。诚然,任务驱动作文的确有其优点。

它从另一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具体表现有如下:

(一)克服了大而化之的缺点。

高考作文中,如果要求过于宽泛,就会指向不一,容易导致考生思维扩散,作文时就会五花八门,导致评分时各怀标尺,很難评出公允的成绩。任务驱动作文的任务指向性就能很好的克服这个缺点。

(二)克服了偏于一隅,题面过窄的缺点。

题面过窄,容易导致少数考生缺失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对作文题无从下手。例如,八十年代的作文,《树木?森林?气候》,这个题目重点揭示的是环保的问题,很多学生对当年国家颁布环保法并不了解,所以主题就不能上升到环保高度,这就违背了作文考查写作能力的初衷。任务驱动作文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三)克服宿构和套作的缺点。

任务驱动作文,因为要现场接受任务,根据任务来构思,考生就很难用上准备好的文章,对考察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十分有效,提高了考试的信度。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存在的问题

但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并不是传说中的完美无缺,它同样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在阅卷中发现如下问题:

1.无视任务指令,即不能根据任务指令写作。

2.缺乏材料意识,丢开材料空泛议论。

3.要么局限于“一维”说理论述,要么面面俱到,封闭的自圆其说。“不食人间烟火”成为任务驱动作文的通病。

4.缺乏说理的针对性和思辨性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其本质就是一道设计好的了“论辩题”。这不仅是拔高了高中生的思辨水平和作文能力,造成作文普遍缺乏“烟火气”,还被有意识地限制为“议论体”,更不利于个性发挥。

更可悲的是,高考专家为应付此类作文的写作,已经研究出“四步作文法”:一、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二、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而且不少学生已经在依葫芦画瓢。诞生了新时代的“八股文”。

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一种命题方式,绝对不能成为一种趋势!

三、优秀作文的特征

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作文至关重要。不管是哪一种命题形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现实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原则:

所谓“现实性”,就是作文内容必须要有“烟火气”,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接地气”。所谓“针对性”,就是要紧贴时代,要体现责任担当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切忌空喊政治口号。

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高考,命题者必须确保作文命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这是高考作文的宗旨之一。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生,也是命题者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二)人文性和思辨性相结合的原则

2014年湖北卷的“山上的风景”和山东卷的“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这两个作文题正是人文性与思辨性相统一的表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出不同的风景和意境,摆脱任务驱动照样写出特别优秀的文章。山东卷可以让考生自由选择来写,雅俗俱佳,闹静皆宜。这才是真正人文性和思辨性相结合的好题目。思辨性,发展了学生思维,加大思维力度,拓宽了广度,拓展了深度,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文尽其才,才尽其用。

2016年北京卷的两个命题,也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和思辨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稳定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稳定性指命题的风格不能有太大的跳跃。创新必须是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绝不可大开大阖。稳定性不会导致考生有太大的失误,创新性又能让考生找到一个接受新新事物的媒介。

稳定是前提,创新是变化。2015年全国卷一卷二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虽有变化却不稳定。

作为命题者,其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励考生用作文进行人文关怀和思辨创新、不束缚考生的个性的表达,这其实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作为考生,不能读死书,要与时俱进,两耳能闻窗外事。

总之,让考生有话可说,写出符合要求的佳作,才是最重要的原则,与任务驱动又有何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

[3]《语文学习》2015年7-8期合刊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研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任务驱动型”数字化校园用户培训模式实践与反思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