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强国”平台建立了一个新时代的融媒体“思想库”,融合了新旧媒体的传播模式、聚合了优质媒体的传播资源、糅合了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为党员们创建了一个新时代融合传播的优秀学习平台。本文结合“学习强国”的传播模式和优势,从新旧媒体融合时代性、优质资源聚合突显科学性、融媒标配糅合体现创新性3个维度,分析高校党建新闻的融合传播策略,为高校创新党建新闻传播方式,推进“党建融合强引领,凝心聚力促发展”,实现融合党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党建新闻;融合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238-02
随着科技发展,“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事不网”已成为典型的工作生活及信息传播方式。“媒体形态全”“全民皆媒体”“指尖上的媒体”成为了典型的融媒体信息传播格局。“学习强国”平台真正起到了“先锋引领,凝心聚力”的作用,建立了一个新时代的融媒体“思想库”,融合了新旧媒体的传播模式、聚合了优质媒体的传播资源、糅合了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为党员们创建了一个新时代融合传播的优秀学习平台。高校如何以“学习强国”平台为融合传播典范,增强党建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快媒体信息融合向纵深发展,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学习强国”平台的融合传播模式和优势
(一)融合新旧媒体的传播模式
“学习强国”融合了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在当前主流网络媒体中,创新了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的新格局和新模式。平台PC端设置了20大板块、200个一级栏目,手机移动端设有40个图文、视频学习频道[1]。其融合了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传统权威媒体,也融合了这些权威媒体的新媒体客户端信息。梅宁华在《2019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里指出,单纯的媒体移植和嫁接并不能有效提升传播能力,反而会因为流量控制、商业利益等受制于平台,患上“平台依赖症”[2]。因此,不是简单的所谓新旧媒体平台融合就能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事实证明,“学习强国”平台已合理地融合了新旧媒体,传播模式获得了受众群体的认可,逐渐成为大家的精神家园和理论宝库。
(二)聚合优质媒体的传播资源
“学习强国”平台以贴近人民需求为工作导向,聚合了网络上的优质资源,承担了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任务。平台开设了“党章党规”“学习科学”“宪法法律”“文化学习”“慕课”“党史”“军事”“学习全书”“环球视野”等学习专题,汇集了“电视台”“中国音乐”“边听边学”“中国戏曲”等音视频资料,聚合了120多家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节目、76家中央和省市的主流报刊、77家主流的可转载新闻网站。“学习强国”平台做到了百花齐放,使网民进入平台后便进入了一个知识的海洋,无论是音视频图文的形式,还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信息,人们能各取所需,真正为优质资源的聚合提供了强有力的阵地保障。
(三)糅合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
在融媒体时代,建立完善而智能的互联通道,将当前主流的媒体传播优势糅合到一起,才能实现从传统弱传播模式向新兴的舆论场强、舆论共鸣一致、人气旺的传播模式转变。“学习强国”平台提供了互动式、体验式、服务式的信息发布和分享模式,使得信息在傳播过程中,实现了多领域覆盖、多渠道涉猎,使党的声音能够直观地进入用户的视界。平台糅合了学习和互动相结合的交互式功能,搭建了组织体系严谨、指导体系明确、管理模式先进、服务功能完善的科学化量化管理体系,设置学习重难点、工作日程任务、会议提醒等。学习平台完全糅合了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将智媒体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用户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在整个获取信息和学习的过程可量化、成体系、可督促。
二、高校党建新闻的融合传播策略
(一)新旧媒体融合彰显时代性
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如果故步自封,继续以老旧的文件、纸媒、电视广播等形式进行党建新闻的传播,党的建设就会面临影响力削弱的问题。因此,要加强融媒体党建平台的建设,彰显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时代性。
一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文字积淀,文字品质过硬,内涵丰富。新兴媒体渲染性强,易于传播,符合当前网民的传播习惯。媒体融合发展、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已是媒体发展趋势。高校传统媒体的受众主要是教师群体,新媒体的受众主要是学生群体,这就需要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体现”到新兴媒体中。高校在通过报纸、简报、电视、广播、网站等传统纸媒和网站传播党建新闻的同时,可以同时开辟AI教育、微视频、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受众面大的新媒体网络空间,融合新兴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
二是利用好手机移动媒体。“指尖上的媒体”是当前媒体的真实体现,手机成为了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进行互动的最直接途径。因此需要发挥手机移动技术的传播优势,利用师生党员的信息数据库,把党建相关知识融合到手机端易于浏览的系统中,智慧定制,以手机报、手机短信、微视频等形式推送给师生,以便师生能快捷地通过自己喜欢的媒体形式获取信息。比如,各高校可打造“一党员一卡、一支部一系统”“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精准定制信息推送”的模式,开发智能信息共享和推送系统,实现推送信息的智能化、可控制、效果好。
三是搭建党建智慧云平台。利用AI智能信息系统、云计算数据处理等新技术,建立党建智慧云平台系统,实现多网并进、多屏互动。将党员远程教育网、党建主页网站、党建电视及广播频道、党建微博微信的资源汇集到一起,实现信息的焦点式传播。很多高校在智慧云平台建设方面已非常成熟,应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实现党建新闻内容的规范化制作,加强智慧平台系统技术的稳定性保障,有效解决当前党建新闻内容“僵尸化”、信息资源匮乏、存在网络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升党建管理水平。
(二)优质资源聚合突显科学性
当前是一个优质资源丰富的时代,只要细心去挖掘,无论是主流APP还是微信公众号,都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借”过来用,那么,对优质资源的选择就成了关键。
一是坚持党建资源的党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就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媒体“始终把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融媒体生态下,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媒体建设,建立媒体管理机制,落实监管问责制,从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作出系统性、可操作的明确规定,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例如,“学习强国”平台站在国家层面,精选出核心党媒的优质信息,有效传达了党的治国理政方略,形成了强有力的传播效应。
二是把握党建新聞的话语权。当前,自媒体开始挑战官方媒体的权威。高校师生对网络话语的敏锐度高,因此需要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上,尤其是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话语的浸入,整合融媒体力量,加强正面宣传,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凝聚力和整合力。
三是聚合优质党建宣传资源。2020年3月,笔者在东北大学校园内进行东北大学师生互联网使用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对网媒的关注比较分散,教师对“学习强国”“头条新闻”等主流APP平台较为关注,学生对知乎平台、QQ空间、快手、抖音、B站等互动媒介较为关注。因此,高校要建立优质党建新闻资源的摄取机制,并发挥学校官方抖音、微信、微博、主页等媒体的聚合宣传效应,优化宣传模式和宣传方式,使党建新闻在融合宣传中保持活力。
(三)融媒标配糅合体现创新性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的网络行为习惯、网络需求,需要各高校有新的应对措施,微课堂、AI教学、虚拟现实授课等网络新教学模式需要创新,“不日新者必日退”,有温度、有品质、有人才的融媒标配已迫在眉睫。
一是融媒形式有温度。高校师生对网络语言的要求较高,要利用好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平台,转作风、改文风,附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把根扎牢扎细,设身处地地体察人们的苦与乐,用有温度的话语讲述党的好故事,传播党的好声音,当好广大师生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
二是融媒内容有品质。在新兴媒体为主流的舆论环境下,“内容为王,形式为皇”是做好媒体建设的根本策略。要在党建新闻的内容上求新,品质决定用户浏览的“回头率”,使用新的微视频、图文、语音等形式来优化传播内容;要在表现形式上求新,结合走在时代潮头的媒体形态去做党建传播的内容,将信息的思想性、趣味性融入新的表现形式,增强信息的传播实效性。
三是融媒传播有人才。要创新人才发展理念,使赶在网络时代前列的年轻一代加入到党建新闻的宣传策划工作中。在融媒体网络生态下,一方面要善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马克思主义修养高、精通党建党史理论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挖掘善于传播、善于运用新兴媒体技术的人才队伍。关键是将两种人才磨合到一起,互相影响,共同进步,不断促进师生党建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范围、更好效果发展。
三、结语
在当前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新传播方式扑面而来、新兴媒体蓬勃兴起、各种舆论场众声喧哗的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也是我们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高校要借助科研、人才的智库优势,研究媒体融合新方法、新理念,搭建融媒体传播平台,创新融合传播方式方法,将国家、学校党建的优越性有效传播出去,突显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助力国家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汉俊.以媒体融合优势做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J].先锋,2019(3):12-15.
[2] 梅宁华,宋建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M].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34.
作者简介:李家祥(1981—),男,四川雅安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建设、高校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