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0-09-10 05:53徐志丽朱春花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工匠精神

徐志丽 朱春花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凭借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逐步成为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构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大格局、加强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一支网络工作队伍、重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探究新媒体时代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工匠精神”;培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035-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zsszsx106

新媒体之“新”在于它将数字信息技术作为向受众提供信息交流服务的基础,并在传播过程中表現出了互动性和创新性,能够实现传播交流的个性化[1]。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知识获取的渠道,创新了学习方法,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方式。新媒体具有大容量、覆盖面广、开放性、自由性、个性化、即时性、选择性、交互性、多样性等特点。

一、“工匠精神”的定义

《大国工匠》系列节目播出之后,在全社会引起普遍共识,人们更加明确只有不断创新创造、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人,才能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成为所从事行业的领军人物。

什么是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2]。“工匠精神”是忠诚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争创一流的执着追求;是不断突破的创新精神;是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是淡泊名利的境界所在。实践证明,一个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就是要具备做人所需的“厚德”和做事所需的“精技”,就是要不断地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培育“工匠精神”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拥有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队伍对发展中国制造、提升中国创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只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就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

现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工匠精神”的培养缺乏统筹安排

新媒体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匠精神”的培养方面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学校在机构设置、制度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学法指导、教学形式等方面缺乏统筹安排,所以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进展慢、成果少。

现在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普及,培育“工匠精神”要正确使用新媒体这一工具,创新“工匠精神”教育教学方法,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较为片面

1.大学生的职业信息更新较慢。在日常学习中,大学生重校内理论学习而轻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不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对事物的认知缺乏深入的研究。大学四年如果没有社会实践经历,就会束缚大学生的眼界,就不能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职业规划,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因为大学生没有养成利用新媒体收集信息、研究信息的习惯,所以他们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工作条件、环境、发展和对工匠的了解做不到全面细致,对这一行业的职业认同感也就不高,对成为“工匠”的兴趣不大,这样将会造成学生浮躁的心理,使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养成潜心钻研、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品质。

2.大学生对所选择的专业缺乏兴趣。大学生在入校后存在对所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的现象,教师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就不能了解到学生思想发展的变化,长久下去会使大学生在学业的整体提升上动力不足,丧失培养“工匠精神”的内在情感动力。因为专注专心是学业、事业成功的必修课,任何人的成功,都源自于对目标的执着专注。

3.缺少工匠身上所具备的特质。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大学阶段是青年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核心。

工匠所拥有的淡泊名利的心态、持之以恒的定力、沉稳务实较真的性格、与物为友的兴趣,是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表现。拥有“工匠精神”的品质应该成为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大学生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做到以苦为乐,才能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具备“工匠精神”中的各种品质。

但是,有些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功利心强、沉迷游戏、毫无追求、自私自利、浅浮、颓废、拜金、轻视劳动、不看重劳动者等错误思想、不良习惯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与“工匠精神”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变化,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转变思路,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选择。新媒体、新思路、新举措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学会使用的媒介和新的要求。

(一)构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大格局

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覆盖大学生学习生活领域,构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大格局。

1.构建“工匠精神”教育的长效机制。成为大国工匠的培养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所以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全校师生对“工匠精神”教育价值的认同感,构建培育“工匠精神”的长效机制。

2.教育工作者积极履行职责、承担使命。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具备“工匠精神”,要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所在工作岗位的特点制定育人方法,有效调动与培育“工匠精神”相关的多方因素,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新事物、新知识、新情况不断涌现,这些新生事物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创新带来了便利条件。高校教师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的本质特点和典型案例,精选教学素材,设计教学内容。教师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承担者,要专注、执着于教育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作品,精心打磨、雕琢。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在传承、发展、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推动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展现方式,将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新媒体校园。

第一,可以邀请著名企业家、工程师、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事业成功的毕业生等到校进行关于“工匠精神”的专题讲座,并利用新媒体以多种方式进行及时报道,扩大“工匠精神”的影响力。

第二,可以在校庆日制作短视频渲染校庆气氛,请老教师、老职工讲述校情校史,通过了解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凝聚、升华而形成的大学精神,去感悟大学精神与“工匠精神”两者之间的联系。

還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公众号、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载体,建立适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网络共享平台,实现大学生不受空间制约、随时随地进行思想交流的愿望。“工匠精神”可以凭借这个平台,鲜活起来,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走进学生,这样即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又和“工匠精神”的培养理念相契合。

(三)建设一支网络宣传工作队伍

卓越技术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竞争力,精湛技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经过长期的、反复的锤炼。大学期间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定明确的目标,提升职业素养,打造百折不挠的品质,践行“工匠精神”。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工匠精神”引领专业课程建设,高校的宣传机构要利用自身掌握的网络新媒体技术,建立专门的网络宣传平台,派专人管理更新专题网站,通过在网站上对大国工匠相关资料的推送,发挥新媒体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媒介作用。

高校要发挥即时通信工具的优点,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工匠精神”。通过采取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上集中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研究与思考,并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引导,让学生能全面、及时、有效地认识到关于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发展前景,对成为大国工匠,拥有“工匠精神”的品质而感到自豪。

(四)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满足于今天的岗位要求,还能应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应用性、操作性、服务性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特征。大学生要重视社会实践对自身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积极投身到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科技发明、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下基层服务社区等活动中,共同营造全社会合力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新媒体为高等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融入学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把传统教育方法和新媒体教育方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才能拓展并创新“工匠精神”培育的新思路,提升“工匠精神”培养质量,打造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

参考文献:

[1] 基艳.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2020(23):164-165.

[2] 郝茹茹.在本科生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引导与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288-289.

作者简介:徐志丽(1970—),女,河北沙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朱春花(1982—),女,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工匠精神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