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教学的若干思考分析

2020-09-10 07:22:44田静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教学高职院校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对数据的处理功能非常强大。随着这种先进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职类院校也创办了《信息技术》课程。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非计算机专业

引言:在很多高职院校内,已经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非常基础的课程。它是由办公类常用软件与办公设备使用维护的教学内容所组成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是让同学们熟悉并掌握办公软件的操作手法,为将来的个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当前《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有一定的差异

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时期,计算机的普及和教学不是十分完善,高职院校内的生源来自全国各个不同地区,导致了他们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不同。其中一部分同学可以非常娴熟的使用办公软件,而另一部分连基本的操作都很吃力,甚至打字的速度也非常慢。这种现象给教学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多、学时少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所包括的知识点非常多,其中有的内容实操性强,有的内容理论性更强一些,并且所有的内容都有内在的联系。专业老师不仅要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内容,还要组织上机实操的课程为同学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实操的学时非常有限,而且上机的操作环境还包括硬件、软件不同操作环境,有的学校还不具备专业的硬件实操室。因此,导致了同学们缺少上机操作机会。

(三)缺少完善的考试机制

就当前大部分院校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缺少完善的考试机制,主要是针对笔试和实操相综合起来,再确定分数。这样的考试机制就导致有的同学单纯为了及格,在考前快速突击复习,对平常的课程主动性不强,只是在考前投入精力、熟悉答题技巧,却不在乎个人的实操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考试成绩及格,但是忽略了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多于实操练习,所以,绝大多数的部分是在讲解知识点,教学的方式是非常单一的,吸引不了同学们的兴趣,而且办公软件的更新速度飞快,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跟不上软件更新速度,而且老师主要讲解的就是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基本不会延伸其他相关内容,从而导致同学们的个人操作能力跟不上企事业的就业需求。

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差异,实施分阶段教学

在进行正式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可以深入调查每一个同学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然后按照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分组,实施分阶段教学,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小组的特长,让其中基础技能强的同学帮助基础技能弱的同学,使之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促使全体同学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还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实操技能比赛,从而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完善课程结构,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专业老师可以去调查了解同学们感兴趣的知识内容,精选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结合、归类,同时根据就业需求,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技能,将这些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

在实操教学过程中,要以反复练习为基础,相较于理论知识,同学们更喜欢这种实际动手操作的课程。比如,老师可以模拟企事业单位的办公需求,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不仅可以互相研究、学习,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专业技巧。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老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方式来提升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收集相关的视频,这些短视频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时间段,而且方便快捷,又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比如,现今大火的“快手APP”、“抖音APP”等一系列短视频软件,其中都有很多关于办公软件的使用小技巧,这样不仅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就行学习,还丰富了教学资源。

(三)完善考试机制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能根据成绩的好坏去评价同学们,这样就忽视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宗旨。因此,要创建完善的考试机制,可将课堂表现成绩、实操课程成绩、期末考试的成绩综合起来,作为最终的考试成绩。首先,同学们更关注平时的课程训练以及考试;其次,在考试时可重点考察同学们的动手实操能力。比如,可以让同学们去报考有关计算机等级的考试,其考试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相似,将其二者结合在一起,既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可以讓他们考取技能证书,同时也增加了个人履历的含金量。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现今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的师资力量主要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师,因为教师们专业的性质不同,导致他们不能有效结合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进行教学。此外,其中的教师部分是刚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实践经验比较匮乏。所以,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们的配合,同时还需要老师精通所有的专业知识,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库,努力的将现今的专业技术交给同学们,使其授课内容得以丰富,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结语:

《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其教学的方法也会随着办公软件的更新而不断的完善、优化。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在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时,一定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索、总结,以此提升个人的教学质量,同时,将同学们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巧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学课堂教学效率 吴晓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7-01 期

[2]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研究 石照霞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0-06-30

作者简介:

田静(1983.03),女,籍贯:河北省沧州市,大学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开发及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教学高职院校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20:09:08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春风化雨,“化”身多维评价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6:19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1:03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