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体传播近年来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全媒体传播、融合联动成为了重要的战“疫”手段。本文聚焦疫情之下高职院校的全媒体传播实践,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全媒体传播概况、传播效用分析、问题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梳理。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职院校;全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0-0110-02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多重挑战,高校人员密集、构成复杂,承担着极大的防控责任与压力。从疫情暴发到后疫情时代,经过了寒假、返校复课等不同阶段,师生由分散到集中,防控管理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期间,学校通过矩阵式全媒体传播及时转发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传播防疫知识,回应师生关切,是高校宣传舆论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也带来了诸多思考。
一、疫情下的全媒体传播
(一)什么是全媒体传播
全媒体也被称作“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1]相较理论概念,它更偏向于应用层面的提炼与总结。随着技术发展,各类媒体形式、内容、渠道都在不断地丰富与融合,全媒体这一提法开始被广泛接受与运用。
百度百科中,全媒体传播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2]。
回归高职院校实际运用层面,本文中的全媒体传播指运用广播、网站、微博、微信、宣传栏等多种校园媒体进行的信息传播,既包含线上也覆盖线下,既有新媒体的加持,也有传统媒体的运用。
(二)全媒体传播概况
在这个技术赋能的时代,4G已全面普及,5G也正在迅速铺开,移动端的流量与传播效果令人惊叹,全媒体的叠加优势进一步凸显[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到政府机构、传媒集团,小到社区街道、社会个人,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全媒体进行信息传播。而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如何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如何驾驭爆炸式的信息洪流,如何开展特殊时期的宣传思想舆论工作,都值得总结与反思。下面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四川幼专”)为例,探究疫情期间高职院校的全媒体传播。
根据疫情形势与实际传播条件,学校向师生集中进行的信息传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寒假及延迟开学阶段,二是返校复课阶段。在寒假及延迟开学阶段,师生离校,返乡、旅游等,行迹分布复杂,师生散布全国,师生家庭所在地多为异地,难以统一管理,信息传播难度较大。在返校复课阶段,师生由各地返回学校,从分散到集中,重新聚集在校园中,信息传播难度有所降低,但传播效果直接關系到学校的疫情防控、返校复课等重要工作,仍不容忽视。
第一,传播者:学校为传播主体。
第二,受传者:为满足防疫要求,传播对象不仅有教职工、学生,还包括教职工家属、学生家长,以及有意向报考学校单独招生考试的考生及其家长。
第三,内容:主要围绕权威疫情动态、疫情防控知识、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文件要求、学校防疫举措及情况等,帮助学校师生掌握情况,稳定情绪,配合防疫,推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疫情暴发期间恰逢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除疫情相关内容外,还需做好单独招生考试宣传工作,让有意愿报考的考生及其家长了解学校及本次招生考试的具体情况。
第四,渠道:寒假及延迟开学阶段,受地理限制,学校主要采取线上传播的方式,利用学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QQ、微信、钉钉等网络媒介,实现信息的远程传播。
返校复课阶段,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在沿用假期网络渠道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校园广播、宣传栏、宣传展板、标识标牌、LED屏等线下资源,实现师生全覆盖。
二、全媒体传播效用分析
(一)网络媒体优势突出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学校运用网络媒体打破时空限制,将信息通过多终端、多渠道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位师生,特别是在寒假及延迟开学期间,网络传播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跨地区的特点,成为众多高校的主流选择。学校持续整合多个平台,同向发力,各展所长,构建起多形态、广覆盖的传播矩阵[4]。
学校建立“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专题网站,开设“疫情动态”“川幼行动”“重要文件”“关切与回应”四个栏目,截至5月,共计发布信息340条。网站为框架式结构,信息容量大,保留时间长,且信息呈时间轴分布,便于疫情防控信息集合与历史信息查阅。
微博信息碎片化程度高,伴随性强,互动性强,基于上述特点,四川幼专官方微博参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抗击疫情高校在行动# 、#疫情打卡我在行动#、#单招#等微博超话,记录抗疫点滴,广泛吸引学生投稿参与。截至5月,学校发布疫情相关微博237条,单招相关微博46条。
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信息较微博更完整、丰富,推送功能化被动为主动,将信息直接呈现到受众眼前,再加上微信用户群体基础好、覆盖率高,疫情期间四川幼专官方微信公众号多用以发布重要通知、公告。截至5月,官方微信发布疫情相关推文87篇,单招相关推文29篇。
(二)线下媒体不可替代
在学校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中,线下媒体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别是在师生返校复课阶段,学校利用宣传海报、宣传展板、标识标牌、LED屏等媒介,将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与要求实体化、具象化,让传播内容跨出电脑、手机屏幕,实实在在地摆在师生眼前。例如,按照防控要求,在学校大门、学生公寓、教学楼等人流集中区域放置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展板,在食堂、图书馆等排队处张贴一米等候线,在洗手池旁图示七步洗手法,在LED屏滚动播放疫情防控标语等。借助校园中随处可见的线下宣传窗口,实现氛围的营造,这是目前技术条件下网络媒体暂时还无法取代的功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所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5]疫情期间,学校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性与功能,整合资源,搭配使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形成了“1+1>2”的传播效果,进一步提升了信息的到达率、渗透率,以实现疫情期间家校联系、信息沟通、防疫知识宣传、招生宣传等任务。
三、问题与反思
(一)人际传播价值凸显,打通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无论技术怎么发展,传播的落脚点始终在人。在相对隔离的状态下,如何保证重要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达给受传者,是学校防疫工作必须解决的难题。对极端重要必须传达给每一位师生的信息,如健康信息收集、延迟开学通知、返校复课流程等,应在全媒体传播的基础上结合“点对点”的人际传播,指派专门联络员,通过QQ、微信或电话、短信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人,责任落实到人,并执行信息已读回执,形成传播闭环,确保信息100%送达。
(二)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服务性有待提升,应打造更多具有四川幼专特色的传播内容
学校绝不能一味转载媒体文章、文件通知,应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生产内容,以解决师生疫情期间的实际信息需求。同时,还可适当增加防护指南、防疫物资信息、心理支持服务等服务性内容,将疫情防护知识与学前教育、老年照护等学校特色专业相结合,制作幼儿故事、幼儿画,科普漫画等,既能锻炼提升专业技能,也能为疫情防控尽绵薄之力。若有优质内容产生,甚至能够助力学校对外宣传,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全媒体融合尚不充分,仍需继续探索实践
疫情的这次“大考”激发了众多高校对全媒体传播的集中运用,可以说大大加速了校园媒体融合的进程,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最明显的是现阶段高校的全媒体传播更多地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线上线下多个媒体平台的单纯叠加,并未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信息包裝技术等方面实现全面整合,距离真正的全媒体传播还存在差距,应以此次疫情中的传播实践为契机,打造校园媒体“中央厨房”,不断提升媒体融合效能。
(四)学校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宣传队伍是构建高校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基础,然而大多高职院校都面临全媒体人才匮乏的共性问题。一是因为部分学校并未设置新闻传播类专业,缺乏理论研究及专业人才基础;二是高职院校多采取三年制学制,且最后一年为校外顶岗实习,学生记者培养周期长、使用周期短。如何在师生中树立全媒体意识;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如何完善学生记者的培养与换届机制;如何吸引更多师生加入宣传队伍,打造“人人皆是记者”的“全员媒体”,是本次全媒体传播实践中的新课题,也是下一步学校宣传舆论工作需要探索的方向。
四、结语
日新月异的技术、层出不穷的平台,不断重塑着传播格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众多媒体机构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大众媒体的基础上,叠加“两微一端”、短视频、H5等新兴传播平台,促进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形成。由于高校的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及渠道等与传媒机构有所区别,因此不可完全照搬照抄,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与特点,在广泛运用新媒体进行网络传播的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线下宣传阵地的效用,依靠师生等强联系社会关系,积极强化人际传播优势,打好学校全媒体传播“组合拳”。
参考文献:
[1] 夏丽霞,章玉政.“四全媒体”视阈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J].新闻战线,2020(05):14-17.
[2] 全媒体[D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 com/item/全媒体.
[3] 双传学.以舆论力量彰显抗疫语境下的“中国之治”[J].新闻战线,2020(05):6-10.
[4] 赵光强.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打好全媒体战“疫”组合拳[J].传媒,2020(07):13-15.
[5] 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
作者简介:陈紫薇(1990—),女,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广告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