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静
摘要: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挥社会培训优势,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通过调研国内行企对锻造技能人才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职业培训包”的开发与应用,建立新型职业培训模式,提升企业综合生产实力和学院社会服务辐射力。
关键词:行校企合作;职业培训包;职业培训新模式;社会服务
1 职业培训包开发背景
全球实体经济竞争、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新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的生产方式变革,国内急需更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明确指出“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1]。《天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津党发[2010]8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2]。《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 (2010—2020 年)》(津党发[2010]17号)文件中提到:高标准领先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开展社会培训,积极探索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效途径[3]。为加快打造高素质劳动者、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津政办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 “职业培训包” 项目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2]61号),全面开发和推行具有天津市特色的 “职业培训包” 项目工作[4]。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锻造工职业培训包”开发任务,并与中国锻压协会、国内锻造企业共同开发,设置培训课程,提炼培训内容,满足企业员工深造需求,创新协会服务思路,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拓展学院社会服务内涵,在实现“校企”“校行”的深度融合共赢的同时,更实现资源整合,服务天津区域经济发展。
2 调研锻造人才培养现状
“锻造工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组成员采取报告、走访、座谈、电话、调研问卷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分别对中国机械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北方车辆有限公司、天津天海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等37家单位进行访谈和咨询。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课题组发现随着行业技术革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锻造企业对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学历和技术技能要求。但国内职业院校没有相关专业专门培养锻造人才,现有的锻造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互独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导向不清晰,培训机构职业培训不健全,存在着创新能力不重视、培养目标不明确、生产实践衔接性不强等锻造人才培养体系不成熟问题。目前处于生产一线的锻造人才主要来源于农民工和企业周边人员,他们擅长技术应用与设备实操,但技术转化和技能应用能力较差,导致企业面临员工数量不足、总体水平不高、能力层次较差、人才结构失调等用工困境。因此,锻造行业迫切需要开发锻造工职业培训包,建立新型职业标准,更新职业培训资源,创新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新模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锻造技術技能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 创建培训包开发内容框架
锻造工职业培训包是基于锻造工国家职业标准,依据锻造企业、行业标准开发标准包、指南包和资源包,对锻造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总和[5]。
3.1 标准包
标准包规定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和要求,是职业培训包的核心。标准包紧密联系天津产业技术的实际,在国家职业标准框架下扩充新内容和新要求,建立职业标准、培训标准、设施环境标准、师资配备标准和考核标准,对职业技能培训场所做出统一规定,严格规范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师资队伍、设备与环境和培训考核,全面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标准是开发职业培训包的纲领性文本,需要依据职业标准中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与相关知识,确定技能培训范围,最终明确各项实作指标细目。
3.2 指南包
指南包是锻造企业、培训机构和培训学员全面了解职业工作、培训内容与报考方式的服务性文本,主要包括职业指南、培训指南和考核指南三部分内容,又根据需求对象分为企业版、培训机构版和学员版。企业版指南包包括职业认证、培训体系、培训项目、考核细目等内容,为培训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提供大量的职业信息。培训机构版指南包增加模块体系编码、细化培训实施方案,为培训教师组织完成培训教学工作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学员版指南包以问答方式分级详细介绍报名、培训和考核流程,为培训学员自主选取培训模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
3.3 资源包
资源包依据模块化培训体系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包、学习资源包和信息资源包,为职业培训提供丰富的视频素材、模块课程、培训指导、学习指南、电子课件、试题库、模拟试卷,行业领域发展动态、新技术应用案例,即方便培训机构、培训教师的直接选用,又方便培训学员的即时学习和训练。
4 构建职业培训新模式
4.1 打造优质培训团队
学校骨干教师创新思维活跃,教学经验丰富,能够依托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具体实施贯彻培训标准、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开展培训教学等系列工作。中国锻压协会有大量的技术专家和市场信息,熟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工程经验丰富,熟悉岗位要求,能够助推锻造技术升级。行校企共同打造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建的专业优质培训团队,为锻造企业实施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职业技术技能培训。
4.2 定制职业培训体系
受训企业提出培训要求,培训团队实地调研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分析受训岗位的技术、知识和素质目标,按照需求制定职业培训目标,结合培训条件初步制定培训计划,行业专家从培训内容、培训深度、培训效果等方面反复修订完善培训计划,设置配套培训模块,形成个性化职业培训体系。
4.3 校企参与培训全程
培训团队在受训企业辅助下,在信息化教室开展生产项目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企业现场开展生产实践教学,培训专家时时按照受训企业需求调整教学方法,设置现场实操、分组讨论、学习汇报等多种教学形式丰富培训课堂,全程提高职业培训效果。技能考核试题出自锻造工培训包试题库,评定培训成绩后组织受训企业及学员填写调查问卷对项目组管理和师资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4.4 强化培训质量监控
培训包项目组设立专人负责学员考勤和督导教师教学,组织座谈阶段性总结培训成果,定期开展培训质量与管理的调查问卷,跟踪评估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项目改进全过程,持续完善职业培训效果评价机制。
5 探践新型职业培训模式
学校与协会联系确定天津市企业培训项目,企业提出培训要求,培训包项目组实地走访企业生产现场,制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论证培训深度,量身打造职业技能包。由企业高工、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建培训团队,在企业培训负责人配合下,实践“捆绑作业”职业培训模式,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项目授课结合生产案例模块化教学,企业生产车间现场教学提升培训质量。学校、协会共同完成锻造工技能等级考核与鉴定,技能鉴定试题来自锻造工资源包题库,鉴定后企业、教师、学员填写培训调查问卷对职业技能包进行全面评价。整个培训过程从培训团队组建、培训教学设计、培训班级管理、培训师生座谈、培训问卷反馈等多环节控制,协会全程参与。项目组认真分析、总结培训结果,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方案,为培训包修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培训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天津市社会与劳动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挥社会培训优势,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结合锻造行业需求施行职业培训研究,面向锻造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鉴定,实现技术再提高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对接。学院联合协会依据培训包,结合企业具体的岗位工作要求,拓展制定企业技能包,为天津自由锻造、模具锻造生产企业的员工实施了多技能等级的职业培训,使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了较大提高,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同时职业培训包也在锻造工职业功能、能力单元和技能要求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改进。在协会的强劲推进下,企业获得有力的技术支撑,学校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实现行校企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2]中共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Z].2010.
[3]中共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Z].2010.
[4]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实施策略的通知[Z].2012.
[5]李茹.“职业培训包”功能分析与基本框架搭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