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斌
摘要:技工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对于机械专业而言,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时代发展需求。因此要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有助于改善课堂效果。文章先介绍一体化课程内涵,再分析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有效实施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0 引言
在社会发展中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院校机械专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步伐,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出他们主观能动性,在自主探究中养成良好习惯。除了专业技能外,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加深对机械专业的认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一体化课程
1.1 内涵
一体化课程是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一体化课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三个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的融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融合。将学习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可以提升运用能力,解决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业难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在现代社会中,仅具备扎实理论基础是不够的,动手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缺乏锻炼,毕业后发现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陷入尴尬的境地。从学生未来发展考虑,实施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
1.2 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一体化课程要坚持市场导向,遵循职业发展规律,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符合实际需求。二是梯次性原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形成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为主的人才培养课程层级,为学生提供正确方向,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三是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职业院校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社会环境、人才需求量都有所差异,为了将一体化课程效果落实下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四是规范性原则。所用的术语、符号、体例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表述,内容、结构、格式、表达形式符合本规程要求。一体化课程要建立起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出现代化人才,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
2 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技工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性人才,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机械专业涉及内容比较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授,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导致积极性比较低。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所以必须要开展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机械操作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学会如何去做,才能掌握专业能力。理论教师和操作指导教师要加强联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包括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指导的教材,将课堂转移到操作室,让学生边学边做,这样效果会更好。机械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体化教学兼顾理论和实践,对于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2]。
3 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开展教学一体化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材进行改革。学生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应该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确保人才和工作岗位相符合,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会更加熟悉工作流程。机械一体化课程要做到传授、学习、实践一体化,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开展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出适当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发挥出实践活动的作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技能操作会变得更加熟练。
3.1 优化课程设置
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机械制造行业出现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传统生产方式被淘汰。这对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产生了一定影响,要坚持与时俱进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具有先进性。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内容、时间、教学方法等,严格按照规定去執行,不断提升教学效率。明确实践操作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位置,给学生流出足够时间和空间,才能得到有效锻炼,将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调动起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操作中问题提升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课程模式在很多地方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要通过改进来完善,确保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
3.2 编写机械一体化配套教材
以往的教材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一体化教材编写要以国家技能要求为标准,内容要体现出科学、实用的特点,确保满足学生就业实际需求,毕业后可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在教材内容方面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前沿情况。为了提高学生自身能力,要让他们自己动起来,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在相互讨论中解决,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内容除了单纯的文字外,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图片,这样看起来会更加直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理论和实践教学都要立足于教材,因此要丰富内容,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3.3 建设机械一体化实训场地
学校要加大对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投入,建设环境良好的实训场地,学生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从而自主投入进去。教学场地是非常重要的,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保障,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教材中部分内容具有抽象性,紧靠理论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借助实训操作会有正确认识,消除内心的疑问。实训场地要配置专业机械设备,学生才会有真实体验,对技能运用更加熟练。机械专业涉及到多个项目,因此场地中的实训项目要与之相配套,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去动手操作,学习效果会更好。根据实际请款需求,合理设置实训场地的规模、布局、流程,与专业学习相吻合,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去。
3.4 一体化教学队伍
教师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所以要具备较强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首先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学习来优化自身知识水平,对专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对外招聘教师的时候要坚持择优录取原则,为内部注入新鲜血液,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年轻教师的加入会让队伍更加有活力,提高科研能力,优化一体化教学效果。最后安排教师走进企业,学习最新的技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企业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便于人才的直接就业。教师要具有创新能力,加强对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更好的为学生服务[3]。
3.5 智能制造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我院开展一体化教学已经有长达十年的时间,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提升办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制造已经走进了工厂中,不仅节省了大量劳动力,而且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要将智能制造纳入到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中来,积极学习前沿技术,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智能化制造是机械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除了理论学习外,要组织学生到现场去观察,掌握技术的运行程序,进一步优化自身知识水平。智能化制造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是重大突破,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清楚的认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考虑到机械专业的特点,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实训操作,形成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为主要方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保证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璐玫.高职机械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和实践[J].速读(中旬),2018(2):53.
[2]李宝成.浅谈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车工一体化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9(11):202-203.
[3]王钊.机械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