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玮佳
摘要:在科技信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了满足,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由此逐渐凸现出来,为此,当代高校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以心理辅导的形式来提高整体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并由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且带动其不断规范自身思想。以下就是对基于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高等院校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关键词:心理辅导;高校;思想政治辅导
前言:随着高等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校心理辅导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各院校在实践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将心理辅导领域融入到其中,继而由此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并就此规范自身行为习惯,达到最佳的成长状态。
一、医科类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某医科类大学在实施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过程中就学生心理问题展开了相应的调查行为,并基于横断面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在公共卫生、卫生事业管理、临床医学等专业中选择了3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且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取到了相关的调查信息。即获得有效问卷3150份,占总数的89%,其中男生为1500名,女生为1650名。此外,在问卷调查中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精准性,将独生子女控制在了总人数的30%左右,继而从调查结果中得知,有89%的医科类学生存在着相应的就业心理问题,同时亦有24%的医科类学生存在着焦虑症状及抑郁等现象,因而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高校在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将心理辅导领域纳入到其中,继而由此来提升整体教育效果[1]。
二、基于心理辅导视角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辅导的重要性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将心理辅导加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即在此背景下,可较好的帮助医科类学生在成长及就业过程中正确认识到社会发展现状,并深层次了解到自身在临床医学、护理等领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相应问题,且基于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对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最终由此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将心理辅导贯穿于其中亦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从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其在成长过程中规范自身行为习惯,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另外,心理辅导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亦有助于培养更多心理健康且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因而当代高校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提升整体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
将心理辅导加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养成,而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此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过程中可通过心理问题咨询的形式来疏导医科类学生在就业等过程中凸显出的心理问题,并通过日常的观察,全面掌控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心理状况,继而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达到思想政治观念的有效调整;第二,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高校课余活动逐渐增强,为此,高校心理政治辅导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始终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而由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并促使其在此环境下能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2]。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中存在的心理辅导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健全
基础设置不健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中心理辅导凸显出的问题之一,即与国外心理教育相比,国内在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对心理辅导教育重要性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其未实现对高校现有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并就此影响到了整体教育成效。此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心理辅导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继而导致其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无法对问题展开实质性的解决。同时,部分心理辅导人员存在着对医科类专业认知度不足的现象,继而无法达到较好的心理辅导效果。例如,教育部门在“辅导员是否应具备心理知识”的相关调查中得知,同意的人群占据了总人数的87.6%,因而在此背景下,高校在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3]。
(二)学生自身心理原因
学生自身心理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在某医科类大学焦虑症状与职业决策关系调查中得知,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焦虑及抑郁症的医科类大学生占据了总人数的60%,即高出无焦虑现象者21%,同时无任何求职心理问题的学生仅占据了4%。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医科类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身存在着相应的心理问题。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高校整体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必须将心理辅导化为工作重点,最终由此来解决当代医科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应心理问题。此外,在快速发展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医科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懈怠、不认真的态度,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对策
(一)深化对心理辅导的重视
基于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求辅导人员应深化自身对心理辅导的重视程度,并将其落实到实践教育工作中,由此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此外,由于心理辅导对氛围的营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各个班级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通过对情境化、案例法等教学策略的应用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继而由此便于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某医科类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即增设了心理辅导课程,继而在课堂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心理问题,便于政治思想工作的细化,且就此解决学生潜藏的心理问题。另外,在班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以合作互助的形式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亦可达到高效率心理辅导效果,因而应强化对其的实施。
(二)丰富心理辅导形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心理辅导环节的有序开展应强调对心理辅导形式的合理优化,对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心理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辅导员应全面掌控到医科类大学生心理状况及特点,并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来丰富当前心理辅导形式。例如,某医科类大学在实践心理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即通过个别化的心理辅导形式来与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最为直接的交流行为,继而以此来提升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并就此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为自身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达到较好的成长状态;第二,在心理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以团队的心理教育模式亦可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同时基于此,辅导员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利用话题讨论、微博互动、微信平台等方式来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升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三)加强心理辅导监督工作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为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依据医科类学生心理变化状况制定详细的心理辅导执行计划,并在計划内容完善过程中明晰不同心理问题所需采取的心理辅导措施,同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以监督的形式来深化计划实施效果,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医科类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此外,在心理辅导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监督人员应担负起自身工作职责,确保思想政治辅导与心理辅导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并鼓励辅导员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心理辅导技能探索新型心理辅导方法,继而由此促进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开展朋辈心理咨询
朋辈心理咨询是一种新型心理咨询途径,即其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手段,因而医科类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将此种教育方法融入到实践教育活动中,并通过考核等途径选拔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学生,且对其展开专业化的培训行为,继而引导其在朋辈心理咨询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将自身成长经历作为教育案例的形式来为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基于价值观相似及积极倾听的路径来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且充分发挥“咨访代沟”的优势来提升整体教育效果。此外,平辈心理咨询措施是基于教育者与被教育年龄、经历、体验相仿的情况下开展的,因而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此种方式达到终极教育目标。
结论:综上可知,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且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影响到了对当代学生思想及观念的培养,因而在此基础上,当代高校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利用心理教育优势,且通过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加强心理辅导监督工作、丰富心理辅导形式等途径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促使其在此环境下能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孟庆新.基于心理疏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4):132-133.
[2]高喆,信圆,张望.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5(29):221-221.
[3]徐芝兰,项鑫.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的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0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