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菲菲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景观,能在面对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学会运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从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出目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式教学应用的意义,应用问题式教学的基本步骤以及应用问题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期望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
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根据目前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的学科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对区域的认识、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等。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教育方式应该变得更加灵活,这就需要更好的落实问题式教学方式,但是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受到了限制,本文将对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目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保守、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问题式教学在当下被广泛提及,很多老师也明白问题式教学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他们会选择让步。目前的高中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课堂的时间又十分有限,所以每节课老师都会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知识点,做大量的练习题。而且很多课堂还是“一言堂”,老师还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将知识进行单纯的灌输,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比如,在讲《地球的历史》这一节课时,地球的演化历程这一部分距我们生活很遥远,很多老师把每个时期的的时间范围和特征总结出来让学生背下来,虽然学生记了,但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教育形式还是很单一的。使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很难将知识全盘接受,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1]。
(二)学生问题意识薄弱,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只专注学习课堂学习的内容和高考考查的内容,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发散思维,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比如,学习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但学生却说不出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而且有些学生不敢提问题、或者盲目的提问题。学生在传统教学影响下习惯了接受式学习,很少愿意自主探究。部分学生在面对疑难的问题时会选择利用网络和移动设备进行搜索解决问题,很少一部分学生会自主的进行合作研究。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薄弱,解决问题途径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的应用。
二、应用地理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利于转变固有的地理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作用。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哪些内容可以讲、哪些内容重点讲、用什么样的方式讲、哪些内容学生应该记住等等,这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的接受和被动的学习,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弄清弄懂知识。而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是以学生为主导的,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为目的的教学理念,是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新时代教学观念的体现。
(二)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式教学方式主要是依照当前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后,可以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既要符合学生的思维与心理的规律,又能充分将科学研究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以此从多发面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心理、情感感知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认知能力与主动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种互动教学模式,更好的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中的主人翁。
(三)利于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课堂是以课本为主导的,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完全依赖课本并结合简单的板书,记大量的笔记,让学生背诵,以此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而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导,可以通过多媒体、小实验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带来思维上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用问题式教学的课堂是积极活跃,开放自主的,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
三、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步骤
问题式教学方法,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分析问题,到最后共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可以贯穿教学整体的线索。另外,教学模式还可以由三个模块来构成,其中包括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的讨论与学习,以及课后的拓展、研究[4]。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又该如何开展问题式教学的模式呢,下面将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课程开展之前,老师与学生都应该做好准备工作。从老师的角度而言,由于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多、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在课前应该做到对课本内容与教案内容非常熟悉。在每一节课开始之前,老师都应该对整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有充分的准备,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地理知识,并且让他们参与其中。另外,老师还应预先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同学们能够切实的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提升课堂效率。因此,在课前老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并结合班级同学实际的学习情况,将本堂课中整体的结构与步骤在脑海中有一个基本的构建,保证课堂上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总结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去听课,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所学知识点,还可以高效的解决对知识点的疑问,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上的讨论与学习
首先,要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在课上老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知识形象化、静态地图动态化,以此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影像的方式将自然灾害加以表现,比如说可以放一些自然灾害的真实录像,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和认识自然灾害。其次,提出问题,递进式深入思考。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会有自然灾害?某一地区出现自然灾害后会波及到其他地区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接下来,追加提问,强化问题解决。针对出现的自然灾害,应该如何预防等问题[5]。老师还可以结合当下环境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就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进行探讨。
(三)课后的拓展、研究
老师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结合自身的经历与生活体验,来构建地理的知识体系,并且不断的发现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观测地理现象,考察地理形态,并且进行地理实验,来提出新的疑问,而且实践活动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比如说:在学习季风气候的时候,可以对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南方地区在冬季吹什么样的风,夏季吹什么样的风?季风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季风气候有哪些特定?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多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7]。
四、应用问题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教材配图
新教改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配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创设出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这样可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一个很好的掌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这样紧扣知识点的提问,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老师在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课程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如淡化海冰能否解决渤海淡水短缺的问题等,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然后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找寻出解决的方案,在每组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老师对同学们的答案给予肯定,再将思路清晰、观点新颖的答案进行重点讲解,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能力,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突出问题的逻辑性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與梯度,不要设计一些无关痛痒的细节问题,在课堂上也要提高效率,避免学生滥问与乱问的情况,尽量做到语言简洁,以求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要保证问题的难度由特殊到一般,并且总结相关的规律。在高中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球的运动是一个有难度的知识点,学生一般对这一知识点,理解的都不是特别好,如果老师在讲解的时候设置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的话,则学生一定会有很深的印象,比如说:在北回归线一年时间中,哪些时间正午的太阳最高,哪些时间最低呢?赤道地区的太阳高度的峰值优势什么样的呢?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相关的规律,在学生结束思考后,老师可以公布答案,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也锻炼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8]。
(三)及时评价与反馈
学生在积极的回答问题之后,老师一定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果回答问题正确的话,更要毫不吝啬的肯定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心。学生在接受了表扬之后,可以满足成就的欲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答案比较超前,而且超出了老师预先设计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则老师要对学生予以大力的赞扬,这样可以有效的振奋学生学习的情绪,还可以有效的鼓励其他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断提高、拓宽、加深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一般的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很多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开阔,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不够全面也不是很深刻,在这种时候,老师可以采取追问的方式,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引出新问题的方式,以此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回答的答案无误,则老师可以再将问题进行引申,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反思,并且能够做到换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路,逐渐完善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知识结构。比如说:在讲解天气系统的时候,老师在总结了北半球的气旋特点之后,可以进行提问,让学生总结一下南半球有哪些气旋的特点,这样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的探究学科自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图片与教具利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穿插一些图片与视频,在问题式教学的基础上不断的丰富教学手段,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课堂上能够最大限度的集中精力,并且帮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精神。另外,老师还应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巩固好已学到的知识点和探究新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宗志.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7):206-207.
[2]叶先流.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8,(5):12-13.
[3]宋海滨.浅析网络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J].科学中国人,2017,0(1X).
[4]张永利.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策略探讨——以高中地理”褶皱”为例[J].地理教学,2018,(23):19-21,33.
[5]道日娜.情景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7,0(4X).
[6]杨学弘.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J].文教资料,2017,0(30).
[7]郑梅凯.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地理课堂评价探讨——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5).
[8]陈珺仪,刘贤赵.论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中“活动”栏目的教学策略——以湘教版“城市与环境”为例[J].社会科学前沿,2019,8(01):1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