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地方政府“主流声音”的传播平台,省级卫视新闻联播要在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中担负起应有的使命和责任。《安徽新闻联播》在新闻实践中,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求,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守正创新中切实把握“时度效”,坚定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地方政府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聚了奋进力量、外树了良好形象。
关键词:《安徽新闻联播》;守正创新;主流舆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65-01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央电视台建台暨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周年》时指出“电视事业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全国广大电视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锐意改革创新,壮大主流舆论”。[1]在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过程中,省级卫视的《新闻联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加强策划,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本文结合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工作实际,分析省级电视媒体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工作。
一、政务报道: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2]作为安徽省委省政府主流舆论“窗口”,《安徽新闻联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用心用情用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地方政府改革发展稳定内聚了奋进力量、外树了良好形象。
在政务报道中,《安徽新闻联播》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30条要求,始终把时政报道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位置,每年编发报道1000多条,其中头条超过了200条,尤其是在中央领导来皖视察、省领导调研、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报道中,进一步强化时政规范,提升节目质量,圆满完成了一大批重要时政活动的报道任务。
同时,在打好省“两会”、全国“两会”重大新闻“战役”过程中,《安徽新闻联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加强策划创新。在2019年省“两会”期间,栏目紧扣时事热点,推出了《喜迎省“两会”》《代表委员风采录》等新闻专栏,创新设置《直通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等新闻板块,累计播发各类报道近200条。这些报道打破时空界限,强化会内会外互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经济报道:以创新为引领强化精准策划
围绕地方政府中心工作,《安徽新闻联播》格外强调经济报道的“头条工程”。在节目采制中,栏目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持续在节目提质提效上下功夫。2019年,栏目累计发稿近400条,除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期间外,每天至少播发一条经济报道。既实现了动态消息在全省新闻媒体中最快速、权威的发声,也实现了深度报道在及时性、思想性、前瞻性等方面的独树一帜。
(一)聚焦重要会议、重点栏目、重点活动,强化选题策划创新
2019年,《安徽新聞联播》紧扣全国两会、省两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系列经济方面的会议精神,精心策划选题,推出了150多篇有热度、有温度、接地气的重点报道,其中“三新”报道达到70多篇。为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栏目还将策划延伸、覆盖到平时的每一篇头条报道和支撑性单条报道中,从报道的切入点、故事的选择、专家的采访等方面进行一体化思考、系统化梳理、精准化表达。
(二)以动态消息与深度分析相结合,着力展示经济发展良好态势
2019年,面对复杂的外部宏观环境,安徽经济运行情况到底怎么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认真梳理和分析大家的关注点,《安徽新闻联播》及时策划选题,推出相关报道,尤其是结合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等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栏目既及时采制报道各领域、各行业的动态消息,又精心梳理提炼每一个阶段安徽经济运行的特点、亮点,展示了本省经济发展的巨大韧性和潜力。
(三)以创新为引领,着力在报道视角、报道方式、报道语态等方面下功夫
经济报道如何避免枯燥晦涩,不通俗易懂?2019年,栏目重点从视角创新、语态创新、形式创新、包装创新上下功夫,力求节目有新变化,既在经济报道的题材上力求有宏大而宽阔的视野,站位高,又能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增强故事性和可看性。例如,2019年9月17日播出的《合肥都市圈:八城共筑“增长极” 产业发展“满园春”》报道中,就是以小视角切入,用平实的语言和短句型讲发展的故事,使经济报道更好地实现了“软着陆”,为省级卫视更好地传播地方政府“经济好声音”提供了借鉴。
三、主题报道:找准角度、挖掘深度、呈现温度
2019年,《安徽新闻联播》紧扣主题主线,既全力落实宣传部门统一部署,完成好“规定动作”,又加强自主策划,做优做精“自选动作”。例如,在全力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报道中,栏目派出精干力量赴京,对国庆阅兵、游行、群众联欢、美好安徽彩车、70年大型成就展等系列国庆活动进行了现场报道,这也是《安徽新闻联播》历年国庆赴京参与报道人数最多的一次。报道中,栏目克服活动现场管制等重重困难,先后采制了《“安徽元素”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一批“冒热气”的现场报道,做到了重大活动“我在现场”,切实肩负起了地方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面前积极发声、主动发声的责任。
在“自选动作”中,《安徽新闻联播》强调精心策划、精心采制。例如,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关键句,栏目精心策划推出了2019年春节特别策划《奋斗中国年》,节目通过“人物自述+人物故事+大数据”构建报道,说贴心的话,写温馨的文,讲暖心的事,以小见大、见人见事、以事动情,生动讲述了安徽人追逐梦想、追求幸福、一路前行的奋斗故事。
四、融媒传播:以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推动传统媒体迈出新步伐
《安徽新闻联播》高度重视融媒传播。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栏目着力在短视频上发力,整合全台资源,联合人民网、今日头条、新浪等新媒体资源,聚焦代表委员履职现场,提炼挖掘、整合再造代表委员的采访原声,把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精彩片段、鲜活实况制作成2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推送到安徽卫视官方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等媒体的移动端、PC端。其中,《亳州市长杜延安在全国两会现场打开了“药匣子”》《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加快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等20多个视角新颖、内容精准、形式鲜活、风格极简的短视频,形成了“刷屏式”“裂变式”传播。
五、结语
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作为省级主流媒体,《安徽新闻联播》坚持以服务地方政府中心工作为重点,持续强化节目生产全流程业务创新,通过把准工作主线,把好价值取向,积极践行“四力”,有效提升了正面宣传质量和效果。面对媒体生态的快速变化,围绕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的“喉舌”功能,《安徽新闻联播》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导向为魂、创新为要,在做强优势、补齐短板上下真功夫、啃硬骨头,继续坚持把政务报道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做到规范、准确、及时、安全。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全年重要节点的经济、主题报道策划,力求及时精准,出新出彩,努力为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凝聚起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锐意改革创新 壮大主流舆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9-27(01).
[2]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01).
作者简介:相龙飞(1978—),男,山东人,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