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2020-09-10 12:38:55邹俊
教学博览 2020年30期
关键词:着力点读写结合高中语文

邹俊

摘要:立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其“读写结合”的着力点,提出可行性的举措,以期改善读写教学分离的状态,让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能够有效的结合,促进高中语文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举措;着力点

当前高考作文多是结合阅读素材,自主确认写作主题,但很多学生在面对这样的写作要求时,常常无题可写,无话可说的尴尬处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但高中学习生活非常紧张,能够提供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由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但若想要深入探究阅读与写作结合的着力点,就势必要弄清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阅读素材对应写作选材之间的关系;阅读素材的主题与文章写作的立意之间的关系;阅读素材的行文结构与文章写作的谋篇布局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师才能够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明白如何选材、布局、连词成句,连段成篇,学生在阅读学习之后,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写作之中,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主题式阅读,对接写作立意

面对当前命题越来越开放的高考作文,很多学生都不能对其所给素材有效加工与提炼,造成自身的文章主题模糊不清,更有甚者出现跑题情况。而主题式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融入自己的阅读思想,并对阅读素材的主题进行加工与提炼的一种阅读方式。阅读中提炼阅读素材的主题与写作中明确写作立意本就是一个思维互逆的过程,学生通过主题式阅读,能够在阅读中对接写作立意,以此让学生在写作之中能够有更为明确的写作目的、写作立意,才会提炼出明确的写作主题,才能写出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的文章,从而切实提升自身面对所给素材时对写作主题的凝练能力。

以《记念刘和珍君》来说,鲁迅的文章晦涩又深刻,这篇的主题看似纪念与愤恨,但更多的却是鼓舞“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虽没有明确前行的方向,但这是鲁迅所思考的问题,更是所有的中国人所思考的问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若能够提炼出文章的这一主题,也就能够读懂鲁迅为何去纪念,为何去愤恨,为何奋然而前行,以此解读出中心思想,让阅读教学才更具有效性。同时,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用“奋然而前行”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记念自己以往学习,鼓舞自己直面未来的作文。学生写作之时结合自身的情况,加入创新的元素,以期对此主题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思辨性阅读,整合写作素材

部分高中学生在写作中也常遇到“肚中有墨,却无嘴可说”的情况,自己日常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但在写作之时却不会运用,致使作文散乱,虽然有一些亮点,但是却也难以得到高分。这是因为学生没能够将自身的写作素材进行整合,不能有效运用用素材。思辨性阅读,就是让学生以辩证的态度去对待阅读中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与理解,将自身零散的写作素材汇整形成有条有理的网状素材库,方便自己在写作时灵活运动素材。正如叶圣陶的格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阅读教学之中,要让学生以思辨性的方式进行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之中不仅要学会阅读素材的知识内容,更是把其当成写作的“工具”,以此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教师若想让学生通过思辨性阅读方式对阅读教学中的素材进行整合,就必要让学生对自己已知的素材有“正反”两面的不同理解。举例来说,曹操是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世人对它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学生只有深入了解其人其事的基础上,以思辨的态度去看待,才不会人云亦云,才能够真正的了解曹操,正确去看待曹操,以此作为写作的素材,才能灵活运用与之相关的素材。当然,以思辨性阅读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同一素材的不同面,还要让学生去思辨不同素材的同一面。如,学生在学习《将进酒》后,就可以搜集以“酒”有关的诗句,构建与“酒”相关的庞大网状素材库,以便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写作中去。

三、批判性阅读,锻炼写作创新

当前高中生写作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创新,总写自己常写的,用别人常用的,致使他们的写作能力无法提高。而这些学生也是班级中大多数的存在,且他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若想要提升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必要用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与写作,增强他们的质疑能力,敢于思考他人不敢想的方向,勇于说出他人不敢说的想法,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阅读与写作时的思维过程,也能够锻炼其写作创新的能力。批判不等于批评,并不是让学生在阅读之中去指责文章的不好,而是结合阅读素材中的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众多方面去深入思考。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过程,既是对阅读素材信息有效搜集、处理、加工的过程,也是评论、质疑与反省的过程,换言之,批判性阅读就是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阅读的姿态。

“批判性”对于个人而言,即是普遍存在,又有质量的优劣,程度高低,。“批判性”在某种程度上依赖自身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具体内容的特殊性等,每个人都会存在不同盲点,由此产生批判方向上的错误倾向。所以对于批判性阅读教学,教师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其思维更具发散性,更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自身的阅历与经验,增加洞见,减少盲点,来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正确,以此来培养正确的写作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前提与基础,写作是阅读升华与内化,两者相融相促,不可分开。因此,将两者融合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找到“读写结合”的着力点,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 尹梅.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 新课程(中), 2015(2):157-157.

[3]沈茹英. 插上閱读的翅膀、提高写作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 教育, 2016, 000(002):273-273.

四川省泸定中学  626100

猜你喜欢
着力点读写结合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4
学好集合的三个“着力点”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乡村振兴的几个着力点
新农业(2018年6期)2018-04-18 07:30:28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5:04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9:54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