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经过岁月洗礼后绽放别样的光彩,闪耀于文化艺术长河之中。语文课堂作为语言类课堂,内容十分丰富。纵观初中语文教材,诸多内容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素质教育在深入开展过程中,对语文教育提出了要发挥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渗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科教育目标。为达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这一目的,推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正确审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把握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具体探析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教育; 渗透对策
传统文化是语文的一种表达形式以及发展条件。同时在语文学科当中去渗透传统文化也可以进一步对中国文化进行传承。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教师必须找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计划性,本篇文章即将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近年来,在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各国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度不高,致使很多优秀文化淡出视野,逐渐消失。教育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十分必要,也是现阶段我国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初中教育中,语文是开展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母语教育,它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培养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形成的智慧结晶。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關注度越来越高,教材中选取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处于发展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指引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找到前进的方向,提升自我修养。
二、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拓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知识领域
由于我国科学水平在不断地飞速上升,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新兴的教学方式来对课堂内容进行实,同时还可以调动课堂氛围。教师也应该去主动地寻找更多教学材料,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同时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自身应该拥有一定的跳跃性思维以及开阔性的眼界。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的了解,结合课本知识,融入传统文化,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当中蕴含了许多比较经典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而教师就可以借此内容去渗透传统文化。比如当学生去学习《望岳》这首诗的时候,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诗句对泰山的高峻进行了描绘,还让人得以想象到泰山雄视一切的雄姿以及诗人的心胸气魄。并且整首诗表达了自身敢于攀登以及傲视一切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蓬勃的朝气。总而言之,在语文过程中去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就应该与课本知识进行结合。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生活当中给学生留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自学,去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相关传统文化知识领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通过语文朗读,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拥有一定的毅力,包括在进行学习时也需要毅力的支撑。只有学生不断地坚持进行知识学习,才可以积累知识,进一步感受学习所拥有的乐趣,并且提升自身的语文理解能力。特别是在学习具有一定枯燥性及乏味性的知识时,学生做不到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教师就必须去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当中的一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从诗中的思想回到了现实,他感受到了人生道路所拥有的艰难,向前看感觉道路十分崎岖。但是世人却保持着不愿气馁,倔强而又自信的精神气概。他选择运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些歧路,并发出了自信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愿意去相信,尽管前面的路程可能会有很多的障碍,但自己永远也不会气馁,直到到达理想的彼岸。而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他们需要这种精神的熏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对这首诗进行反复的诵读,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所拥有的教育精神。把教师所表达的优秀精神融入学生学习的氛围当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三、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传统二字,即为传承、延续、传递。将其与我国文化发展历程衔接,即可理解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成果以及精神成果。其内容丰富,包括思维方式、认知方式、风俗习惯等。它以强大的生命力、稳定性的特征,流传至今,基本特质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二)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
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特指中华民族的精神领域。它包括中华民族的情感、语言风格、审美情绪。尤其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文化特征更是十分显著。深入分析语文学科的传统文化内涵,才能使传统文化的内涵更贴切、更丰富、更具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是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语文学科发展的要求。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渗透,建立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双向”课堂,链接古今,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人。
作者简介:
李慧君 女 汉 吉林省长春市 1974-09-12 讲师 博士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工作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