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洪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5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做国家的合格公民。”由此可见,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而人格的完善又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塑造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像春风细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有了良好的心理,也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环境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到轻松、愉快,对他们健康的心理的形成非常重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情绪发展十分有利。
首先,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以人道、平等、民主作为基础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学生。课堂上,教师的态度与语气要和蔼亲切,对学生的观点、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不管问题多么简单、幼稚,观点多么可笑、荒谬,教师都要耐心地讲解。对学生虽然要严格的要求,但是在语气上要尽量的缓和,态度要真诚。这样,学生上课时才敢大胆说、大胆问,不怕出错。这样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觉得宽松愉快。
其次,让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
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学生永远都不会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给予”的东西,他们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和体验,主动地从教师身上去“索取”东西。因此,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教师的人格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良好人格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树立了威信就会对学生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由认同到学习、模仿乃至内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学习起来也劲头十足。教师善于用幽默的语言,学生就能在笑声中学习知识,改正错误。教师喜欢微笑着看学生,善解人意,体谅学生,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也能在温暖的感觉中学习,并且把自己的这种感受,传递给别人。学会宽容和理解。
二、让学生享受课堂
灌输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感到压抑,觉得学习没有乐趣,只是一种任务,这样的心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给学生多元的感受,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包含着许多美的元素。短小的儿歌,是节奏强烈的韵律美,抒情的散文是一种浪漫的优雅美……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之美,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情感美、以精美。学习的过程,变成了欣赏美的过程,那无疑将带给学生愉快的精神享受。课堂上,根据需要,恰当的引进图画、音乐等,能给学生视觉、听觉上带来多元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我在教学《小鱼的梦》这首儿歌时。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池塘、天空的景色,让学生的视觉得到色彩、形状等上的丰富享受。通过教师形象和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童话的世界,让学生边听着优美的音乐边进行想象。学生完全进入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是非常愉快的,脸上也带着微笑。听课的老师都说:“你看他们好陶醉阿!”
2、享受学习的过程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习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把学习当成自己的需求。我在教学《王冕学画》这课时,就先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王冕为什么要学画?”“他学画什么?”“他怎样学的?”“画得好不好?”……一个个问题从小朋友的头脑中冒出来。有了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读书时就格外用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他们自己解决了一些问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另外,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肢体、心理,得到放松,让学生在享受学习过程时,通过与同学、老师的合作、竞争中,受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如: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宽容别人,学会在集体中怎样摆正自己位置。
三、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自信,不僅是心理健康中重要的一条,而且能帮助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够取得成功,才敢于拼搏,因此,课堂中,要善于让学生享受成功,培养自信。
试想,一个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一个极少享受过成功喜悦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长大之后,有一个“自信”的形象、良好的心理素质?可实际情况又是:一个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能力优劣悬殊。为此,我在教学中,有意“分层设置”:问题有深有浅,作业有易有难,任务有轻有重。比如,在认读生字、词语这些比较简单的任务时,我就请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他们能在大家面前正确的朗读,能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心中就树立起了一种自信。把那些比较难的问题留给成绩好些的学生,还可以预防他们心中产生骄傲的情绪,毕竟,有些问题自己也达不上来,需要不断的学习啊。布置作业时,我也采用学生自愿选者的原则。如:《画龙点睛》这课,我布置两个作业任选一:一是抄写这课你认为好的词语;二是用“相信”“奇怪”各说一句话。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作业,大家都完成了任务,落后的学生自信心得到了保护,不会觉得比别人差而失去了自信。
学生良好的心理为语文课堂的效果提供了保障,而语文课堂又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春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的人格塑造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