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付丽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多学科融合中迅速发展、具有创造性的综合性学科。利用化学与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有目的的进行融合知识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解决难点、答疑解惑,且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字:学科知识融合 化学课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向教师群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做题工具,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学科知识间的融合应用就是时代新人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一、时代特色、社会要求:
将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相关知识融合到化学课堂中是时代的特色、更是社会的要求。
二、有理可依、有據可查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学科知识融合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学科知识融合教学的实施提出了理论指导。
3.《高考考试大纲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为学科知识融合教学的落实提出了考查要求。
三、分析学生、掌握学情
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需要以了解学生学情为基础。
首先,针对化学学科特点,我们把学科知识融合应用到化学课堂中作为研究与改革的方向。其次,我们专门做了问卷调查,得出有效统计结果。再次,针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整体了解学生学情,并设计有效改革方案。
四、分析教材、归纳整理
专门成立了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均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各个年级一线教师,首先对高中化学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将其与各学科相融合内容进行罗列整理,整理内容简单列举如下:
<一>语文知识方面:
1.审题部分:
①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题干要求。
②形成化学思维,从题干信息中选用合适理论。
2.答题部分:
①规范书写装置中试剂的作用和目的类型。
②规范描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实验方法类型。
<二>数学知识方面:
1.立体几何部分:
①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晶体的相关计算:
②CH4的空间结构及有机物中原子共线与共面问题。
③立方烷()的一、二、三氯取代物的结构种类。
④正八面体()的一、二、三取代物的结构种类。
⑤苯环上一、二、三(AAA、AAB、ABC)取代物的结构种类。
2.排列组合部分:
①、—OH、—CH3、—COOH能形成几种有机物。
②金刚石晶体中一个C被几个最小环共用。
③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先水解,再酯化,最多可得多少种酯。
④的结构有多少种等。
3.开闭区间部分:
①调节溶液pH范围。
②1H、2H、3H与16O、17O、18O形成的H2O2的Mr有几种。
4.等差数列部分:
②用等差数列的解释同系的通式等。
5.其它部分:
①同种元素氧还,价态只靠近不交叉用数轴帮助理解。
②极值法、差量法与十字交叉法等。
<三>物理知识方面:
1.气体压强部分:
测量气体体积、喷泉实验、检查气密性、PV=nRT的应用、气体倒吸等。
2.电化学部分:
离子的移动方向、法拉第常数等。
3.原子结构与性质部分:
原子核外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稳定性。
4.化学反应与能量部分:
中和热测定利用的原理:Q=Cm△t、对反应自发性的理解等。
5.晶体熔沸点部分:对比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解释等。
6.其它部分: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
<四>生物知识方面:
催化剂、营养物质部分等。
五、集体备课、设计精品课堂
以学生学情、教材分析为基础,针对不同年级、班级、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风格等,设计出针对各种情况的教学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
及时将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总结和整理,并对教学方适时调整,以达到新颖、高效、精品的课堂。
六、课堂反馈、课后反思
1.教师观念的转变与知识储备的完善,顺应时代要求双提升。
2.突出化学课堂的主体,实现课程改革有载体。
3.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需要适时准确,实现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高考理科试题分析(课程标准实验 2015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5].《高中化学中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的策略研究》2018年6月,哈尔滨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备注: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化学课堂学科知识与拓展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CJYC19070602)的研究成果。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 河南省鹤壁市 45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