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 05:53:43李鹍鹏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思维导图

李鹍鹏

【摘要】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有所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串联整篇课文内容,形成 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记忆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思维导图;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需高度重视阅读教学。由于高年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对枯燥乏味, 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导致学生在阅读环节很少探索与思考,更无法深刻记忆阅读内容,而思维导图的应用能降低阅读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加以联想与思考,感知文本的内容和阅读的乐趣,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一、利用思维导图,讲述文本内容

小学生的思维尚不成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教学下摸索和认识学习方式,进而培养自身的学习方式。高年级的小学生初步具备了自我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自身的学习方式有所发展,这时需要教师重点强化思维层次方面的训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培训学生的知识层次区分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标记符号来优化调整导图框架,对主体与分支间的连接加以完善,形成具有逻辑性且完整的层次关系[1]。以《少年闰土》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的讲解,从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复习等方面合理划分教学过程的层次,即: 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对课文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加以了解;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思维导图整理课文主要内容,先对课文中心思想进行绘制,然后在思维导图中按照需要补充各部分的发展过程,如开头、过程、高潮、结尾等;在课后复习时,设计需要利用思维导图的辅助性训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加深刻认知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绘图能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整体感知文本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文本,利用文本信息对文本中描述的情感和内容加以体会,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小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加上欠缺丰富的阅读经验,难以独立完成相关的阅读活动,无法自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問题,导致阅读效果不佳。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课文,对课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加以思考及感知。换言之,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巧妙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优化阅读效果 [2]。比如:讲述《别饿坏了那匹马》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后,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导图来分析课文大意、写作意图、思想情感及描写手法等,借助思维图形进行深入探究,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表达情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绘制如下思维导图概框,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善或填充相关信息,从而增强阅读学习意识,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应该构建条理清晰、脉络完整的知识网络框架,以便学生在阅读中高效梳理或总结相关知识 [3]。以《山中访友》为例,该课文的篇幅不长,有着优美的语言风格,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作者从空间变化的层面访问了山中各类型的事物及美景,如落花、鸟儿、古桥、石头、树、雷阵雨等。在课堂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不同景观为依据制定类型不同的思维导图,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各组学生结合课文的不同主题来绘制思维导图, 如哲理道理、修辞手法、思想情感等导图。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学生能针对课文的每个核心点和每处细节进行思维的发散,更好地认知及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又如: 讲述课文《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课文的关键词——落花生,并绘制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图形,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确定和绘制分支,即:议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并进一步细化分支,如:针对议花生的部分, 可以细分为父亲、姐姐、哥哥、“我”谈论花生。这样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便于复习和记忆。

四、利用思维导图,掌握知识点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很多内容相对基础和简单,并且大部分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主题,需要学生透彻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内容,才能全面且深入地了解课文。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归纳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有限,一旦失去教师逻辑性的口头讲授,则难以通过自主阅读掌握重难点内容,即便是反复阅读,依旧难有收获。鉴于此,如若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实施阅读教学活动,往往能向学生展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知识点,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知识内容,便于后续阅读活动的顺利实施 [4]。例如:针对《钓鱼的启示》的课文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起承转合来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进行课文的分析与思考,进而在阅读环节同步思索,准确掌握课文重难点知识。

结束语:综上言之,思维导图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手段,具有简洁实用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教师立足实际,巧用思维导图来讲述文本内容、整体感知文本、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知识点。这样不仅能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相符,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文能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华兴 .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语文课内外 ,2020,(6):173.

[2]孙爱玲 .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J]. 新课程研究 ( 上旬 ),2020,(6):115-117.

[3]彭益 , 龚跃莲 .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外交流 ,2018,(29):229.

[4]李超群 .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 家长(中、下旬刊),2020,(8):105-106.。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思维导图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44:3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40:4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