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建
摘要:本文以中心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为抓手,以课例分析为载体,探索并设计出基于中心问题解决的初中科学复习课课型模式。本文主要通过教学案例展示,通过中心问题解决的科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螺旋上升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科学中考复习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中心问题解决;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
中心问题解决的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是践行当代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到学生复习教学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结构建构的精细及学习策略方法的获取。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利用中心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的高效性。
科学复习教学中应选择需要合作解决的复杂科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把科学复习教学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基于中心问题的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良好载体,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和师生间互动交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实验探究等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努力达成参与度大的优质复习教学。
一、基于中心问题解决的初中科学复习课基本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步形成了基于中心问题解决的初中科学复习课的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那么这个问题便成了整个课堂设计的重中之重,也是一线老师最困惑的地方。教师在课型研究的实践中整理出了最常见有效的问题呈现途径:情境拓展。
二、基于中心问题解决的初中科学复习课课例
(一)中心问题在情境拓展中提出
教师展示彩球温度计图片并出示两则资料。
资料1:小球上标有设定的温度,悬浮于液体中的球所标记的温度即为当前温度。
资料2:圆柱形玻璃容器内由密度隨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和体积相同(保持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和组成。
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也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科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的中心问题——彩球如何通过浮沉测出液体温度。
(二)释疑解惑,激活旧知,激发动机
问题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漂浮在液体中的红色小球浮沉状态将会如何改变?
问题2: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红色小球浮沉状态将会如何改变?
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激活学生对温度变化对液体密度的影响、液体密度变化对漂浮物体浮沉状态影响等旧知,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思考的动机。
(三)探究交流,习得方法,展示新知
问题3: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液体密度变小。原本漂浮在液体中的红色小球,悬浮于液体中时,该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通过让学生亲历解题模型的建构,重在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建构解题模型对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四)跟过检测,巩固提升,应用新知
任务1:温度继续升高时,悬浮在该液体中的小球(体积恒定)所受浮力将如何变化?请补充完成流程图。
任务2: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本漂浮在液体中的小球逐渐下沉到底部,请画图表示出该小球所受浮力大小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情况。
任务3:圆柱形玻璃容器内由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和五个体积相同(保持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组成。该彩球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8℃-26℃,间隔为2℃。
思考:小球材料的密度大小该如何选择?
某一环境温度下,五个小球的浮沉状态如图所示,请对五个小球的设定温度进行标记。
在科学知识及方法的应用中设计环环相扣的任务链,通过形式多样的思维任务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处,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五)变式训练,整合新知,融会贯通
追问:请设计一种只有一个小球的温度计?
变式1:如图所示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在小球的下方悬挂一条金属链条。当外界温度变化时,液体密度变化,导致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小球重新悬浮于液体的某一深度,指针指示温度值。 你知道其工作原理吗?
变式2:如图所示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当外界温度变化时,液体密度变化,
导致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而运动。小球运动会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链条长度变化,最终使小球重新悬浮于液体的某一深度,指针指示温度值。
(1)若该温度计中的小球体积为2×10-5米3,20℃时液体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则此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g取10牛/千克)
(2)为了使该温度计更精确,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三、基于中心问题解决的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的新情境是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如何利用浮力知识设计一个温度计。而要完成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必须要结合浮力的相关知识来实现,就这样浮力的复习课就演变成一个个小问题去解决一个大问题。而这种新情境素材的来源主要是来自试题的改编或者实验的改编,都是一线教师经验范围内可以实现的,所以这种复习课的模式相对较为教师接受。这种复习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极大的改变了复习课的枯燥感。解决小问题是为了让后三分之一的人有的吃,解决大问题是为了让前三分之一的人吃得饱,整个流程以问题为导向,以双基落实为基石,以学科思想为终极指向。
教师如果在复习课上立足教材大纲,以学生为主体,巧妙设置复杂科学问题,让问题生活化、情景化,勾起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学生主动性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自主建构、能力得以提升,就会使复习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韦世滚.论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情境的创设[J].中学物理教与学,2005,(03):4-8.
2.陈志伟.中学科学教学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6.
平阳县怀溪镇晓坑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