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讨

2020-09-10 17:23黄君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3期
关键词:训练量体育教学初中

黄君君

摘要:体育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体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必须考虑一下学生的身体情况。田径训练属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动水平,改善健康状况,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并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继而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针对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的把握,教师应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身体素质,进行训练方案的优化、授课形式的更换、有效策略的实施是极为关键的,本文对此做出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训练强度;训练量

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显得逐渐重要,近年来我国教育在体育方面的侧重逐渐增加。体育教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学,其主要是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能力的一种培养。而田径运动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运动方式,分析田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田径体能训练。

一、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影响因素

教师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在田径体育训练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田径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指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所具备的基础较差,在训练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理论作为实践指导,很容易出现训练方式不当,训练强度过高导致身体不耐受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但是当前初中阶段体育田径训练中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不足。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师专业性相对较弱,虽然有具备较好专业素质的教师,但是不一定都是针对田径运动,除此之外,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重视是从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改革之后开始的,在进行新课改之前,体育在中学阶段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对体育教师的选拔在聘用上没有严格的高水平要求,忽略了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

2.家庭的影响因素

当前社会教育普遍被赋予了功利性特点,父母对当前新课改过程中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不能进行完全正确的解读和接受,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文化课成绩的好坏始终是学生家长关注的中心与重点,对于体育类的成绩,大多数家长持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对于有田径专业特长的学生,由于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反对学校对学生进行特长方面的专业培养,一味追求文化课的学习和成绩,可能造成某些在田径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该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要求,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在学校的学习中,学生本身不重视体育课中田径方面的训练,参加的田径训练少之又少,由此学生很难掌握关于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方面的知识。

3.社会的影响因素

学校的教育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社会对体育田径发展的态度,必然影响到学校体育田径训练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整体体育成绩在世界水平处于较为优秀的层次,但是田径方面的成绩却相对较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大众对田径方面的重视程度与关注程度不高,对学习田径的学生所持的评价相对较低,社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体育田径的开展带来一定压力。在社会整体大背景下,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同感不高,体育教师长期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不可避免地造成體育田径训练专业素质的下降,在开展田径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可能很难对田径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有科学精准地把握。

二、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完善的措施

1.正确把握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系

合理安排初中体育田径训练,需要正确把握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系,传统训练观念普遍是在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强度下进行的,对训练量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在一堂课中同时开展多项专项训练,但是这种训练理念经过比赛实践证实并不利于运动员素质的提高和真实水平的发挥。田径是一种需要运动员在较短时间内发挥较强爆发力的运动,训练量大,训练强度低,同时开展多项专项训练的田径训练模式,会导致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精神状态低迷,不利于爆发力的训练。同时开展多项专项训练,会使训练没有针对性而训练完成效果不佳,一堂课对身体一个部位进行专项训练,注重对学生速度,耐力与力量三者的针对性训练,反而会取得良好的训练成果。

2.促进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训练体系的完善

首先,在进行田径教学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前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水平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作为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训练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大程度地保障在该训练体系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大小所针对的对象都是学生,如果离开对训练对象实际水平的考虑,就很可能对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阶段的学生造成损伤。其次,教师在制定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体育田径教育的开展与文化课教育开展之间的关系,做好两者之间的分配。由于学生在参加完体育田径训练后还面临着文化课的学习,那么教师在制定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时需要注重对体力消耗的减负,为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保存足够的体力与精力,实现体育与文化课程两者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发展,这才是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注重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平衡

初中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平衡,合理搭配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保证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例如,如果在本节课田径训练的强度较高,那么就需要适当减少本节课的训练量。训练学生在田径中的爆发力时,可以通过短跑冲刺来进行,爆发力的训练对学生体能消耗较高,那么就可以相对减少训练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师应针对当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中面临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并找到相应的训练途径,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参考文献

[1]程兵.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 (06):181-182.

[2]卜建华.赛前减量训练的应用研究进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 (12):49-50.

[3]张海兵,董萌.浅谈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其训练量[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01):117-118.

猜你喜欢
训练量体育教学初中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