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省思

2020-09-10 07:22瞿亚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2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多元文化

摘要:“欧洲音乐中心论”对当下中国音乐教育、音乐思想的影响之深,它使中国传统音乐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并逐渐“退化”至边缘地带。谨通过此篇文章来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厘清中国传统音乐的现状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进而进一步倡导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人找回自己的“传统”,建立自己的主体话语体系。

关键词:传统音乐;传统音乐教育;欧洲音乐中心论;多元文化

一、西方现代性音乐体制

西方现代性音乐体制单一独行,试图以一种普世的原则来包容、涵盖所有音乐,而这种科学的、客观的、普遍的、单义的音乐语言抹杀了音乐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将东方音乐的特殊性完全排挤在外。而这种科学的话语形式有效的消解容纳于其中的任何反对意见,而又使这些反对意见成为它容纳性以及客观性的证明,使人们更加义不容辞的相信其真理性。东方的口传性音乐语言与西方的书面音乐语言是全然不同的,书面音乐语言显示在生活世界之外,而如今我们各个研究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趋势。书面音乐语言忽视语境的存在,因而它不能展现即时语言的真实特征,所以也不能提供语音状态的真正形象,所以书面音乐语言是死的、麻木的、机械的,而口传音乐语言是活的、生动的、有机的,它是无法体现中国传统音乐所蕴含的韵味的,因而中国传统音乐应该冲破现代性音乐体制的禁锢。在我国的中小學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由此可以看出当下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在践行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相关理念。而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所强调的是一种静观审美无功利的聆听,而想要达到这种目的,那么对于音乐曲目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认为只有纯音乐,特别是西方古典时期的音乐对人的培育作用才是最显著的,因此它推崇在音乐课堂中传授西方古典音乐知识,而不是一种多元文化,这无疑再次将我们推入“欧洲音乐中心论”的深渊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多元文化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还是一种新生事物,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推进多元文化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发展。

二、当下中国传统音乐现状

我国传统音乐当今仍处于西方现代性音乐体制之中,我们将欧洲的体系搬过来的同时,还附带将他们的语法以及文化特征也“借”过来了,在西方殖民主义文化下,我们将他们的文化观念输入进我们的大脑中,在长期的影响下,将我们自己的文化主体思维进行了置换,西方音乐文化占据了主体地位,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沦为了附属,我们越是用西方的理论、体系来证明自身,我们就约会把它推向高楼、推向权威、推向神位。终于西方音乐成为了音乐共同语言的基础,而中国传统音乐只能根据其进行衍生,因为它已经失去了音乐发展的根本支配力量。之前我看到过一条新闻,说的是世界医学院校名录除去了中国的八所中医药大学,不承认它们的学历。我想中国的文化瑰宝何须用一个西方的榜单来承认,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中西医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各自都是最好的存在,何须别人来认同,难道被西方排除在外它就没有意义、就落后了吗?我想在现在这个后殖民主义时代应该没人会这么想吧,可是我依然看见有人在评论里否认中医,我才明白西方殖民主义文化在我们脑中有多深,也明白为什么都热衷于去国外镀金、在国外获奖了。我们要打破“欧洲音乐中心论”带来的绝对化,任何事物都用欧洲音乐的角度去判断其价值,这是片面的。我们需要重新看待“非西方”音乐体系及其文化价值,运用音乐人类学的观点去重新认识多元文化,从而给学生带来更新的价值体验。其次,在音乐课程上进行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音乐的价值。

三、重建中国传统音乐主体话语体系的思考

如何重建中国传统音乐主体话语体系则成为新问题。举个例子中国民族歌剧《沂蒙山》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优秀民族歌剧,然而世间事物总是难能两全其美,在配器上我们采用了西方管弦乐队的编制加上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琵琶等的伴奏,使歌曲的民族风味得到凸显。但是剧中各位艺术家大部分都是在西方标准美声唱法下成熟起来的音乐家,他们的声音字正腔圆、辉煌磅礴、控制的极好,可是唯独缺少了那一份独有的味道,缺少的是中国特有的地区性音乐方言风格的音乐,如果说成是运用中国元素的西方歌剧也不足为过吧,就像《梁祝》之争一样,中国人认为它是国乐,而西方人却认为它只是采用了中国的元素,但是技法什么的都是建立在西方标准音乐体制下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如果运用方言的话,能使每个地方的人都听懂吗?所以民族歌剧的发展之路还需要继续探索,不过这次歌剧获得的巨大成功已经说明民族歌剧迈出很大一步了,我相信在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今天我们一定会寻找到一条通往光明的路。

首先它必须要冲破西方书面音乐语言标准的桎梏。其实重建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中的存在方式,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重建,这种重建是要清除西方文化历史的偏见,并以平等的方式与西方音乐体系保持差异的存在。在现代性西方音乐体制下的中国传统音乐是麻木的,我们要做的是让传统音乐“活”过来,“流行”起来。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了,中国的传统音乐是地区性音乐风格文化自主体系,方言是其重要的基础,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方言差距大,方言能“流行”起来吗?我们能掌握吗?这是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我觉得很正确,中国人学习美声时不可避免要学习意大利语,意大利语都能学会,为什么自己的方言却不行呢?相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大利语难道会比自己的方言还好掌握?归根到底还是由于音乐教育的的文化选择问题,是何种音乐更有价值的选择问题。因此要想建立自己的主体话语体系,就必须认识到自身文化蕴含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朱玉江.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话语的文化哲学省思[J].音乐研究,2020(05):86-94.

[2]朱玉江,张惠婷.实然图景与应然诉求——中国音乐教育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J].人民音乐,2019(04):80-83.

[3]管建华.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J].中国音乐,2012(01):9-16.

[4]朱玉江.反思:全球化时代本土音乐教育的困惑[J].艺术百家,2005(03):173-176+182.

[5]朱玉江.论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J].中国音乐教育,2003(12):4-5.

[6]管建华.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课程改革与文化[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03):6-23.

[7]B·内特尔,管建华.二十世纪的世界音乐:西方的影响研究[J].中国音乐,1992(03):39-42.

作者简介:瞿亚(1996.08-),男,湖南株洲,硕士在读,音乐教育学。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多元文化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