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情境,探究数学之美

2020-09-10 07:22:44董淑辉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兴趣探究

董淑辉

摘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探究数学之美。

关键词:创设情境 兴趣 探究 数学之美

英国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是独特的,蕴藏在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推理证明、命题模型、思维方法之中。然而数学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它又是严谨的、抽象的,甚至是乏味的,所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探究数学之美。

一、创设趣味情境,开启兴趣之门。

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之。”

日照市新营中学的李玉玲老师给我们呈现了这样的一节数学课,李老师播放了一段优雅的模特表演的视频。当所有人都在好奇时装表演与数学有何关系的时候,画面定格在一双高跟鞋上,李老师风趣的说:T台上的模特充满着美丽的风光,但风光背后也充满了艰辛。她们穿着这样的高跟鞋,一走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其中的辛酸不言而喻。这双鞋与我们穿的平跟鞋相比,哪双穿着更舒服些?由两个鞋跟抽象出两个角,大家能看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吗?答案很明显,接着又给出两个角,问同学们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吗?由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接近,这时学生的回答会有所不同,有人说这个大,也有人说那个大。李老师问到:你确定吗?指出仅用观察法不能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这样导入的方式很好,既增强了观赏性,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接下来在全场一片笑声中,李老师以她的幽默与智慧,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我想带着这样的情境,学生们肯定会兴趣盎然地陶醉在这堂课的学习中。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文章开头很巧妙地设置悬念,将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吸引进去,读者产生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设置一定的悬念,也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

例如:《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可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作为新课的导入。

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对折30次(假如纸张足够大的话),那么高度将会达到多少? A.一本书的厚度 B.一张桌子的高度 C.一栋楼的高度 D.喜马拉雅山的高度(8844米)。学生们马上饶有兴趣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张薄薄的纸,对折后厚度不会增加很多,所以对折30次厚度能有多高?就产生了疑问,引起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再如:一节《圆》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在讲授“圆心是如何确定的”这一问题时,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却没有标出圆心,然后装作一副很伤心的表情和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一不小心把‘圆心’丢了,谁能帮老师找出来呢?” 老师话一出口,同学们就你一言我一语的帮老师出谋划策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创设开放课堂,发展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开放性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不同的学生或团队可以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同时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淄博市马尚二中的张绪河老师,在《折纸与数学》这堂课时的开场白:折纸是我们儿时常玩的游戏,也是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无论是漫天飞舞的纸飞机还是满载祝福的幸运星,都记载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折纸让我们变得心灵手巧,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樂。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折纸,去体会其中的折纸奥秘吧!张老师通过创设开放性课堂,学生们亲自动手,通过折纸等一系列活动,自主探究了15°,60°,30°角折叠的方法及对方法的理论验证,整节课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动手操作完成,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发展了学生们的探究能力。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价值。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真正感受了“做数学”的体验,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数学的教与学都应以“做”为中心,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知识与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意识。

四、挖掘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我们一起走进东营市垦利实验中学的梅海荣老师的《图形的旋转》这节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健康歌吗?

(下面的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听过)

师: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来做健康操。……

(这是一位老师在市优质课评比时的开头部分。此处教师通过学生们听熟悉的健康歌,让学生马上有一种亲切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下面的课做了铺垫)

师:转转脖子,扭扭腰,是什么运动啊?

(学生稍一思考,结合本课的课题,立刻回答:旋转。)(由“转转脖子,扭扭腰”这样的熟悉的动作入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使数学问题不再变得那么枯燥无味。)

接下来梅老师设计了这一环节:两个学生都伸平胳膊,一个以肘关节为中心动起来,一个以肩关节为中心动起来,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旋转,而且还进行了比较,发现旋转中心不同旋转就不同,又通过两组动作,发现了旋转的各个要素,让学生们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其智慧,去尽可能去创设引发兴趣的情境,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带领孩子们去探究数学之美。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实验中学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兴趣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8:26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19:17
浅谈如何调节体育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