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凌云
摘要:科学本就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课程,只有让小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确保小学生可以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据此分析实验原理,将实验活动与科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形成开放的科学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便要积极组织以学生亲自操作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据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将从设计实验操作任务,创设实验探究情境;组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推动实验进程;总结实验探究结论,对照相应科学原理三个环节来分析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为学生的现实成长做准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做中学”;指导策略
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只是小学科学教师通常比较重视演示实验,由教师单独做实验,或者提前录制实验教学视频,学生可通过课堂观察、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从中找出科学问题、归纳实验操作方法。然而,此类实验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但是却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未真正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同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无法落实科学素养教学任务。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就要改变实验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探索实验原理,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设计实验操作任务,创设实验探究情境
既然要让小学生亲自做实验,那么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就要让小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让学生明白做实验的目的与意义。因此,在实验准备与开端,小学科学教师就要设计明确、具体的实验操作任务,明确实验操作方向,同时还要主动创设实验探究情境,最好是让学生回忆起某方面的成长经历,以便优化学生的科学探究状态,使其及时进行科学猜想。
比如在“比较水的多少”实验课上,本班学生要学习测量液体的实验操作方法,认识标准测量单位,认识量筒这一常见的科学实验设备。因此,在本轮实验活动中,我就设计了如下操作任务:观察量筒的结构,利用量筒认识标准单位;学习测量液体体积的实验操作方法,明白液体体积是可测量的;总结在量筒中注入液体的实验操作方法,遵循规范的实验操作原理。为了顺利激发出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我就在讲台上,用不同高度、不同宽度的瓶子装上了同等体积的液态水,让学生主观猜想这两瓶水的体积大小。根据自己的视觉观察判断结论,有的学生认为长瓶子中的水更多,有的学生认为宽瓶子中的水更多,双方争执不下。接着,我就告诉学生结论:两个瓶子中的水是完全一致的。这就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都不相信我的说法,而我就顺理成章地导入了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自主比较水的大小,分析测量液体体积的实验操作方法,归纳量筒这一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营造了良好的实验探究氛围。
二、组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推动实验进程
组建实验探究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小学生个人的动手动脑能力并不高,他们需要通过合理分工共同承担实验探究任务,确保实验可以正常进行。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综合分析生生之间的学习特长、互助潜能,将学生分到异质小组内,使其能够主动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活动之中。这样一来,也就能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氛围,使得小学生形成团队意识,而这就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其尽心尽力,共同完成实验操作任务。
就如在“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便要学习连接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方式方法,构成电的通路,同时也可根据实验操作活动去分析电路发生断路故障的原因与解决策略。小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电,但是他们本身并不了解电学知识,而这就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实验探究效果,有可能会经历实验失败。于是,我就让本班学生在实验课上以小组形式参与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组内观察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观察电路图,合作讨论连接电路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验操作,连接电路,在电路两点构成电的通路。在小组内,每个小学生都可阐述自己关于电路连接问题的看法,大家一起猜想、讨论、论证、否定或实施实验操作方案,可以直接实现思维碰撞,使得学生真正实现有效探究。
三、总结实验探究结论,对照相应科学原理
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教师同样也需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实验操作经验,让学生主动归纳实验探究结论,从中提炼实验操作技巧,比如取用物品的方式方法,各类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等等,以便在下一轮实验操作活动中迁移实验学习经验,有序形成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探究结论,使用科学原理去解释实验现象,同时还要讓学生及时总结实验操作经验,为学生的长足进步打基础。
在“运动起来会怎样(二)”一课教学中,小学生便应继续分析运动对于呼吸、血液循环的直接影响,讨论运动与心跳之间的关系,据此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在本轮实验探究活动中,我同样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组内可以选择一名同学负责运动,其余同学便要认真测量、记录同伴因为运动导致心跳次数增加这一实验数据,整理血液循环系统资料,分析运动与心跳的关系。在本轮实验操作活动结束之后,我就让学生总结实验探究结论,除了让学生说出运动与心跳之间的关系之外。我还要求各小组复述测量心跳的方式方法,以及针对这一数据去分析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猜想过程,让学生全面归纳实验探究结论,也希望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如此,小学生不仅可在同类型实验操作活动中迁移本轮实验经验,也能牢牢记住实验结论,正确认识运动的好处,树立科学运动、保护心脏健康意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最有效地做法应该是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提炼科学原理,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科学知识。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便要引导学生展现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任务,创设有效的实验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分组实验活动,归纳实验结论、操作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俞广贵.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中),2018(10):181.
[2]李敏.小学科学实验操作中的失败原因和解决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9):27.
安徽淮北市淮海东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