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怎样落实精准扶贫

2020-09-10 07:22曾彪
中学生学习报 2020年48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

曾彪

摘要:2020年将是我国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之年,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就是要精准扶贫。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内涵特色,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实现扶贫路线多样化。精准扶贫与脱贫,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打赢新时期精准扶贫攻坚战。本文对高校精准扶贫的现状、作用及对策进行探究,意在做到扶贫倾心尽力,精准发力,力求实效

关键词:高校 ; 精准扶贫;对策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2020年我国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广大高校应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勇挑重担,贡献智慧和力量。高校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教育部的部署决策,站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高度和全局角度,强化政治担当,准确研判形势、集中优势力量,精准施策做好教育扶贫工作,优质高效赋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一、高校精准扶贫的现状

1.校内扶贫辨识不足。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贫困生绿色通道为主的多元资助政策。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衡量贫困学生的标准也存在差异。各地民政部门职责不明晰,使高校无法掌握其学生真正的家庭真实情况,对贫困生的唯一认定依据就是“申请盖章”,识别缺乏细化,从而造成了资助出现混乱状况。

2、社会担当不足,当前高校扶贫工作开展主要集中在校园内,并未将扶贫工作开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没有充分挖掘高校的科技资源与知识力量。导致高校在扶贫工作中多局限于校园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论文写在大地上”。高校应当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要求,以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改造、基础建设、捐赠服务、优选干部等多种方式,整体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二、高校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

1. 高校资源的扶贫作用。高校扶贫,实现双方共赢。一是通过扶贫实现双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扩大之贫困地区,将高校部分对口人才引入贫困地区,利用政策扶持,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水平,让人才引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升级、社会事业发展,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同时也为贫困地区输送了人才,实现了双方共赢。

2. 高校人才的扶贫作用。利用高校人才资源实施教育扶贫。贫困地区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资金短缺、校舍简陋、设施落后、教师人员不足、教员文化程度偏低,这些都无法满足贫困地区教育的需求。高校人才济济,鼓励高校师生做志愿者,通過高校招生、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技能培训等,对贫困地区教育进行支援,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力求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3. 高校自身优势的扶贫作用。高校自身特点扶贫,实现扶贫路线多样化。发挥高校各专业优势,实现远程医疗、政策咨询、规划编制等稀有资源对口帮扶,提升贫困地区科学发展能力,将当地资源与高校科技成果相结合的扶贫,使贫困地区产业、市场实现更好的培育和链接,多措并举,达到多样化扶贫效果。

三、高校精准扶贫的对策

1、完善校内扶贫机制体制

加强校内扶贫工作,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高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必须坚持把贫困人口作为主体地位,端正思想,统一认识,把扶贫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是建档立卡,精扶准。大学生入校后,学校对每一贫困生进行逐一的调查摸底,除了一些明显的贫困生外,学校对那些没有列入国家贫困户,但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也列入帮扶对象,使他们也能顺利完成学业。三是开展多元化扶贫。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为他们设立了多个勤工助学岗位,以减轻经济负担。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设立大学奖学金。设立企业奖学金。学校和企业联合设奖,把品学兼优及贫困大学生励志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树为典型、榜样,进行奖励。

2、充分挖潜,开展校外多元扶贫

高校教育扶贫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以智力扶贫、科技扶贫、医疗扶贫和教育扶贫为主要抓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扶贫,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高校扶贫要想真正做到“精准”,一是要在深入实地调研和分析贫困地区贫困症结和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准确掌握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深层次需求,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同学校所具备的学科、科技、医疗、智力等资源优势进行有效对接,转化成扶贫扶智的有机链条。结合学校实际以点带面开展工作,扶志扶贫的同时,更需要紧紧依托扶智和扶技。 二是要充分利用自身在学科、科研、技术、师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带领贫困地区民众寻找和培育农业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引领性项目,并明确这些扶贫项目产业的预期发展目标,大力培育特色优质高效乡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种养业,依托乡村资源发展新产业,调动贫困户加入产业扶贫项目,专业科技人员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实施科技扶贫转化项目。三是要推动成果转化,深化科技帮扶举措,实现校地企产学研合作对接。以科技来助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实现产业脱贫造血机制模式。高校及其校办企业应把产业扶贫摆在第一位,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四是要因地制宜,高校还应积极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实际的脱贫项目,包括改變贫困地区的传统生产和耕作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富余劳动力,引入新型优良品种等,为贫困地区创收增收提供有力抓手。

3、充分动员,广泛参与

带动高校学生、教师参与教育扶贫。扶贫是一项需要全体社会参与的活动,并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的单独行动,作为高校的学生,也有义务参与到扶贫当中去。使高校学生参与到扶贫中来,首先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其就业能力,也会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去,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出实验室、走出图书馆,用自己的实地体验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文献资料获得知识,在扶贫实践中的知识经验更加宝贵,也更有利于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鼓励高校毕业生去贫困地区工作。每一所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数以千计,在毕业几年之后或者几十年之后,高校毕业生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号召广大校友为贫困地区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其具体形式可以是项目投资、人才输送、技术支持或社会募捐,无论何种形式都将有助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从而贡献高校自己特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吉雯,李敏,韩娜娜.高校“精准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01):85-86.

[2]王攀,阳茂庆.对高校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基于云南民族大学“四四五”扶贫工作模式[J].中国集团经济,2019(06):37-39.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高校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